春臨“桃花街”
春臨“桃花街”我相信,這是鞍山市一條最短的街,西起中華路向東不足500米。 我相信,這是鞍山市一條最美的街,不僅因為我的家在這里,還因為這是一條真正的“桃花街”。綿綿春雨,把喧囂的城市清洗得干干凈凈,也把街道兩側的桃花催開。數十株桃樹一夜之間一齊綻放,或白,晶瑩似雪、或粉,嬌嫩鮮艷。桃樹這東西怪得很,先開花,后長葉。雖沒有櫻花那樣有名,但不是櫻花,勝似櫻花,整個樹冠就是一個花團。一個一個花團相連,把整條街道匯成花的海洋。這條美麗的街道叫“衛生街”,名字的由來可能源于靠近市中心醫院或市衛生學校,十幾年前這里有所小學就是以這條街道命名的,叫衛生街小學。路口是鞍山鋼校三舍和軍分區大院。不過那時道路沒有現在這么整潔,更沒有桃花,周圍的房子以平房居多,還有一個小工廠和一個大水坑。小時候我家住在山南街,雖說隔著烈士山,也不算太遠,但對衛生街幾乎沒有一點印象。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起學徒的好友大剛家住衛生街,我們關系密切,經常到他家玩,對這個地方漸漸熟了起來。大剛家是一座三層樓房,他住二層東頭,外面有一條走廊,水、電、煤氣俱全,還有暖氣,有廚房,還可以在屋子里上廁所,在當時算作比較高級的住宅了。與我家住的山南“筒子房”簡直沒法比,當時不僅羨慕甚至有些嫉妒。時不時的總冒出來“什么時候我們也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呀?”的想法。改革開放以后,衛生街發生了很大變化,軍分區遷走了,小工廠搬走了,大水坑填平了,衛生街小學也合并了,唯一剩下的老建筑鋼校三舍也改作它用。一座座住宅樓拔地而起,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住宅小區。這里西臨烈士山,東靠二一九公園,北面是市中心醫院,南面是鋼鐵學院(現已動遷建成大德翠韻豪庭豪華住宅),距市政府和中心商業區不遠,步行也就是十分鐘的路程,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在市區內難得的鬧中取靜得好地方。當初把家選在這里,看中的就是這份便利、安靜與溫馨。沒想到的事,當初的羨慕成了現實,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我成了衛生街的居民。剛來時路邊的桃樹剛栽下沒幾年,并沒引起多少注意。幾年的功夫,在園林工人和周圍居民的呵護下,小樹長高了,樹冠豐滿了,給衛生街增添了一抹綠色。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花開時。去年的暖冬讓桃花早早就含苞待放,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大雪,帶來了倒春寒,我想今年的桃花要受影響了。令人欣慰的事,桃花依舊。不畏春寒的桃花,還是那樣鮮艷,還是那樣錦簇,還是那樣清香。衛生街依舊是“桃花街”。
關鍵字: 中華路 我的家 桃樹 桃花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