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名勝游
夜里下了一點小雨,清晨上路去本溪的時候,到處都是濕漉漉的,鄉間小徑旁的樹木都透著水氣。這個車子是超慢車,從鳳城到本溪居然要4個小時,慢慢悠悠的從田野中蜿蜒的小路里蜿蜒向前,一路上不斷收上旅客和貨物,有時還要拐進鄉間的集市去卸貨。這個車子身兼“長途巴士”、“公共汽車”、“快遞專車”三大功用,實在不可小視。 水洞的游程不緊,我倒樂得品味山鎮的風情,破舊的平房、橫在路邊的農用三輪、裹著頭巾的大姑娘,穿著皮靴的少婦,叼個煙斗晃晃悠悠的老人,奇異卻又和諧的聚集在同一個街道,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哩。城市在向農村滲透,但是山鄉那因為長久閉塞而代代傳流的幾分蒙昧和直朗卻是掩蓋不住。 車子轉入本溪市區,風景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 “這算是城市吧,看起來也有模有樣的。還是縣城?”同伴問我。 “城市……”我回答。改革開放25年,很多人已經忘記當年“共和國長子”的風采了。 打的前往38公里外的水洞,在寬闊平暢的公路上遠處山巒起伏,變化多姿,深覺本溪“山城”之名不虛。水洞就是在一處山壁的石洞延伸進去的。 一走進洞口,就有水珠滴落下來,頭頂不時感到一陣冰涼。未入水洞,先有水意。 待拐進門口,就是另外一番洞天了,巖石嶙峋從上倒壓而下,中間空出不足一人高的過道,游人彎腰而過,號稱“鞠躬處”。過了通道就漸次開闊起來,中間間或擺置有各種恐龍的模型,劍龍、翼龍、霸王龍、雷龍……不一而足,在這陰潮的洞穴,倒是營造出寒森森的氛圍。 “哇,進了侏羅紀公園!~”我大驚小怪的號呼。 “是哦,旁邊就有一只小恐龍,吼~!”同行一女生一語雙關的答應。大概是因為前日說起我班女生被譬為“侏羅紀公園”的一個笑話,氣還未消呢。 我忙作驚懼狀,溜之大吉。 一路摸索前進,不知多久就到了一個空曠處,看見有汽船穿梭,原來卻是一處渡口。一條10米寬的河流直通進一個巖洞——哦,水洞! 巖壁上有大字寫道“世界上最長的底下暗河”,倒不知真假。來時查資料,本溪水洞只是內深5千米的巖溶洞穴,而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長度為550km。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也有39.5km。 不過抽象的數據終究沒有直觀的感覺打動人,平生第一次邂逅地下河,著實起了幾分探幽尋密的好奇。不由分說,坐上汽船就上路了,一船能容10人,河寬能容2船。一上路就進入別樣洞天了。兩壁山石與之前大異,開始呈現古怪的行狀;頭頂上有許多石錐垂下,尖利如劍;石錐漸多漸長,有的幾乎長達十數米,直垂到頭頂,有的恃多為勝,連成一簇,有如亂箭俯射。一個女生問道,這石錐會不會掉下來。大家卻都寂靜無聲。之前見過許多桂林的圖片,形狀倒是有幾分神似,不過桂林多是白色的鐘乳石,要比這水洞來得晶瑩純潔。 再往前也就是大概如此的景觀了,有前人根據石壁的模樣想像出各種好聽的名字,中間有幾處——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玉象戲水”——確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巖洞居然是越到后面越空闊,最開闊處有三十米高,300米方圓,就像一座大教堂,各種形狀的石頭裝飾在教堂的頂壁,霎是好看,讓我們驚叫了一陣。再到后來也不愿費眼力去仔細觀摩了,單只感受這水洞里一襲清涼,眼光盡納那眼花繚亂的石狀,無端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卻不知這地下的溪流,是否也會通向桃源般的世界。幻想當然是很快破滅,汽船沒能直溯源頭,而是半途折返了,心算走了有3公里遠近,也確算是平生未見的奇觀了。直到出洞時才感覺到雙手已是冰涼,原來水洞溫度常在7-12度之間,冬暖夏涼,因此外面艷陽高照,里面卻寒如初春。急忙奔到太陽光下,一股柔溫襲上臉頰,說不出的舒服。水洞口有湖,有橋,有亭,有瀑,婉約是江南山水的韻致,我們便在那柳樹下,琴湖畔,大嚼起苞米花和鮮草莓。 奇異的是那瀑布反射陽光,竟然現出七色虹彩,美不勝收。于是蹦蹦跳跳搶著照相,一時倒把陰寒怯盡了,一群人又龍馬精神,決定去耍漂流。 六個人穿上救生衣,坐上一只橡皮筏,裝模作樣舞動幾只漿,嘻嘻哈哈出發了。我們的小船就像中國的歷史,在曲折中前行,甚至是在打轉中前進,不過終究是前進了。我當仁不讓充當掌舵的,聲嘶力竭的喊“左邊的用力”、“右邊的用力”,結果是左則太左,右則太右,小船兒左轉轉,右轉轉,轉的我都有上氣沒下氣了。“群眾”怨聲喧闐,因為剛才一起出發的船已經在前方200米處了,我只好宣布退居“政協”,把舵交給“年輕一代”。這一閑下來,倒把湖光山色看的真切了,水光瀲滟,山色空朦,用手作漿拍水,冰爽沁人,透入心脾。 船卻是依舊在打轉,“年輕一代”可沒有我的閑功夫了,奮力了半天,居然還出現了“歷史的倒退”,我于是在那幸災樂禍的大笑,不想卻激起了眾怒,兩位淑女居然忍心拿漿擊水濺我,555,一身狼狽,卻又轉作疏狂大笑,半天也奈何不得我。 結果當然是區區在下“重出江湖”,大家漸漸摸出了門道,順水循勢,其心協力,一下就見成效了。水道漸行漸窄,到了后面被一個小島阻隔,就涌成激流了,原來這才是漂流的地界呢。我們干脆歇下漿,隨波逐流,不過船體顛簸的厲害,真有幾分心懸呢,好在窄道不是很長…… 一路無話,可稱盡心 夕陽西下時分,我們拍拍滿是水斑的衣褲,洋洋灑灑走向歸路。晚上十點回大連的火車,站票,最艱難的一站還在后頭。而我,準備帶著三天的回憶去作一個美夢。 夜里下了一點小雨,清晨上路去本溪的時候,到處都是濕漉漉的,鄉間小徑旁的樹木都透著水氣。這個車子是超慢車,從鳳城到本溪居然要4個小時,慢慢悠悠的從田野中蜿蜒的小路里蜿蜒向前,一路上不斷收上旅客和貨物,有時還要拐進鄉間的集市去卸貨。這個車子身兼“長途巴士”、“公共汽車”、“快遞專車”三大功用,實在不可小視。 水洞的游程不緊,我倒樂得品味山鎮的風情,破舊的平房、橫在路邊的農用三輪、裹著頭巾的大姑娘,穿著皮靴的少婦,叼個煙斗晃晃悠悠的老人,奇異卻又和諧的聚集在同一個街道,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哩。城市在向農村滲透,但是山鄉那因為長久閉塞而代代傳流的幾分蒙昧和直朗卻是掩蓋不住。 車子轉入本溪市區,風景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 “這算是城市吧,看起來也有模有樣的。還是縣城?”同伴問我。 “城市……”我回答。改革開放25年,很多人已經忘記當年“共和國長子”的風采了。 打的前往38公里外的水洞,在寬闊平暢的公路上遠處山巒起伏,變化多姿,深覺本溪“山城”之名不虛。水洞就是在一處山壁的石洞延伸進去的。 一走進洞口,就有水珠滴落下來,頭頂不時感到一陣冰涼。未入水洞,先有水意。 待拐進門口,就是另外一番洞天了,巖石嶙峋從上倒壓而下,中間空出不足一人高的過道,游人彎腰而過,號稱“鞠躬處”。過了通道就漸次開闊起來,中間間或擺置有各種恐龍的模型,劍龍、翼龍、霸王龍、雷龍……不一而足,在這陰潮的洞穴,倒是營造出寒森森的氛圍。 “哇,進了侏羅紀公園!~”我大驚小怪的號呼。 “是哦,旁邊就有一只小恐龍,吼~!”同行一女生一語雙關的答應。大概是因為前日說起我班女生被譬為“侏羅紀公園”的一個笑話,氣還未消呢。 我忙作驚懼狀,溜之大吉。 一路摸索前進,不知多久就到了一個空曠處,看見有汽船穿梭,原來卻是一處渡口。一條10米寬的河流直通進一個巖洞——哦,水洞! 巖壁上有大字寫道“世界上最長的底下暗河”,倒不知真假。來時查資料,本溪水洞只是內深5千米的巖溶洞穴,而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長度為550km。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也有39.5km。 不過抽象的數據終究沒有直觀的感覺打動人,平生第一次邂逅地下河,著實起了幾分探幽尋密的好奇。不由分說,坐上汽船就上路了,一船能容10人,河寬能容2船。一上路就進入別樣洞天了。兩壁山石與之前大異,開始呈現古怪的行狀;頭頂上有許多石錐垂下,尖利如劍;石錐漸多漸長,有的幾乎長達十數米,直垂到頭頂,有的恃多為勝,連成一簇,有如亂箭俯射。一個女生問道,這石錐會不會掉下來。大家卻都寂靜無聲。之前見過許多桂林的圖片,形狀倒是有幾分神似,不過桂林多是白色的鐘乳石,要比這水洞來得晶瑩純潔。 再往前也就是大概如此的景觀了,有前人根據石壁的模樣想像出各種好聽的名字,中間有幾處——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玉象戲水”——確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巖洞居然是越到后面越空闊,最開闊處有三十米高,300米方圓,就像一座大教堂,各種形狀的石頭裝飾在教堂的頂壁,霎是好看,讓我們驚叫了一陣。再到后來也不愿費眼力去仔細觀摩了,單只感受這水洞里一襲清涼,眼光盡納那眼花繚亂的石狀,無端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卻不知這地下的溪流,是否也會通向桃源般的世界。幻想當然是很快破滅,汽船沒能直溯源頭,而是半途折返了,心算走了有3公里遠近,也確算是平生未見的奇觀了。直到出洞時才感覺到雙手已是冰涼,原來水洞溫度常在7-12度之間,冬暖夏涼,因此外面艷陽高照,里面卻寒如初春。急忙奔到太陽光下,一股柔溫襲上臉頰,說不出的舒服。水洞口有湖,有橋,有亭,有瀑,婉約是江南山水的韻致,我們便在那柳樹下,琴湖畔,大嚼起苞米花和鮮草莓。 奇異的是那瀑布反射陽光,竟然現出七色虹彩,美不勝收。于是蹦蹦跳跳搶著照相,一時倒把陰寒怯盡了,一群人又龍馬精神,決定去耍漂流。 六個人穿上救生衣,坐上一只橡皮筏,裝模作樣舞動幾只漿,嘻嘻哈哈出發了。我們的小船就像中國的歷史,在曲折中前行,甚至是在打轉中前進,不過終究是前進了。我當仁不讓充當掌舵的,聲嘶力竭的喊“左邊的用力”、“右邊的用力”,結果是左則太左,右則太右,小船兒左轉轉,右轉轉,轉的我都有上氣沒下氣了。“群眾”怨聲喧闐,因為剛才一起出發的船已經在前方200米處了,我只好宣布退居“政協”,把舵交給“年輕一代”。這一閑下來,倒把湖光山色看的真切了,水光瀲滟,山色空朦,用手作漿拍水,冰爽沁人,透入心脾。 船卻是依舊在打轉,“年輕一代”可沒有我的閑功夫了,奮力了半天,居然還出現了“歷史的倒退”,我于是在那幸災樂禍的大笑,不想卻激起了眾怒,兩位淑女居然忍心拿漿擊水濺我,555,一身狼狽,卻又轉作疏狂大笑,半天也奈何不得我。 結果當然是區區在下“重出江湖”,大家漸漸摸出了門道,順水循勢,其心協力,一下就見成效了。水道漸行漸窄,到了后面被一個小島阻隔,就涌成激流了,原來這才是漂流的地界呢。我們干脆歇下漿,隨波逐流,不過船體顛簸的厲害,真有幾分心懸呢,好在窄道不是很長…… 一路無話,可稱盡心 夕陽西下時分,我們拍拍滿是水斑的衣褲,洋洋灑灑走向歸路。晚上十點回大連的火車,站票,最艱難的一站還在后頭。而我,準備帶著三天的回憶去作一個美夢。
關鍵字: 柳樹下 栩栩如生 桃花源 美不勝收 蹦蹦跳跳 龍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