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天池,瀑布兩日游
20日早5點由吉林市龍潭山賓館出發,沿302國道向東,公路修得很好且天色尚早,路上無人,車開得很快。六點多到“蛟河”,不停車,繼續開到“敦化”吃早飯,這里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路標和商店的招牌都是漢字和朝鮮文字并用,鄉間農舍也頗具鮮族特色,成為一道映入眼簾的別致風景線。早飯后原想沿201國道向南直插“二道白河”,但前行不遠即遇道路封閉,只得重走302國道向東南,赴“安圖”,再轉向西南方向,經“東清”南行進入長白山區,直奔“二道白河”,多繞行了近80公里。這一帶的山區并無高山,放眼能見到的山峰高度都和廈門的五老峰差不多,然而,風景秀麗,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偶遇些小村落,不大的農田稀稀拉拉的散布在綠色的樹叢之中,遠處的山坡上還可以看到種殖人參的參田。中午抵“二道白河”,這是一座寧靜的林區小鎮,也是長白山景區的入口,遙望南天,長白山主峰在濃濃的云霧中若隱若現,有條鐵路以此小鎮為起點,向西南可抵通化。鎮上居民多為鮮族,但卻很難在街道上看見著民族服裝的行人,這大概已成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大“共性”。我們選一朝鮮族人開的酒店吃午飯,主菜“狗肉”是鮮族風味,一農說此地的狗肉特別正宗,不會摻雜牛肉騙人。二道白河的另一種特產是鱒魚,附近有很多鱒魚養殖場,我們也要了一條兩斤多重的活鱒魚(80元一斤),由養殖場用摩托車送來。一魚兩吃,先上生魚片,然后再用吃剩下的部分做湯,魚湯沒有什么特色,但生魚片的味道確實是非常的鮮美,吃到口中一點感覺不出有魚腥味。長白山是松花江的發源地,“長白天池”的水經二道白河流過小鎮,其水偏寒,特別適合鱒魚生長。飯后進山,南行31公里到“白山保護站”,沿途景致一般,沒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經過“白山保護站”后就算進入了原始森林,路邊出現高大的松樹,汽車在茫茫的樹海中沿著一條寬闊的旅游公路上山。路是南韓公司出資新修的,不僅平直,坡度也不大,基本上沒有急轉彎,車開得很快,不一會就走完了17公里的山路,來到“長白山”門外的停車場,再向前行就要買票了。進山門后,路分成兩叉,右側通“長白瀑布” ,左側是通向“天池”的盤山道,三叉口有檢查站,只有越野車才能獲準左行登山赴天池。白頭山是座休眠火山,1702年還曾噴發過,“天池”就是山頂的古火山口。登頂路十分險峻,我們的“陸地巡洋艦”也有些“力不從心”。沿途遇到很多南韓游客,他們先乘旅游大巴由“延邊”來此,然后再換乘景區的獵豹越野車(國產三棱吉普)登山,國內游客多有自備越野車。天池海拔兩千多米,開車上山只用了半個多小時。短短時間,景觀變化極大:最初是高大的松樹,樹下有茂密的灌木和青草,有時還可以見到眾多的蕨類植物;前行不久,松樹變矮,樹下的植物也顯得稀稀疏疏;再向上開,松樹消逝,出現了低矮的岳樺林;行至“黑風口”附近,岳樺林也不見了,汽車進入高山苔原。雖然時值初夏,但苔原上好象仍是初春,翠綠的細草覆蓋著巖坡,各色小花點綴其間,黃色的“高山杜鵑”花朵最大,數量也最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黃花。這種“杜鵑”與我們常見的杜鵑花有很大的區別,植株矮小,只有2-3寸高。過黑風口后,汽車進入云層,朦朧中,黃花綠野一眼望不到邊,非常壯觀。快到山頂時,山坡上出現未及融化的白雪,氣溫也變得很低,三個廈門人都穿上張處特別準備的黑色厚布長袖衫(吉化工作服)。山路的終點是山頂氣象站前的停車場,這里寸草不生,上面不遠處就是長白山的第三高峰——天文峰,它原名鷹嘴峰,位于天池北偏東,因1958年在峰旁修建長白山天池氣象站,而改名為天文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比天池水面高出476米。天池是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呈橢圓形,面積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中心最深處可達373米。除天文峰外, 天池周圍還有15座山峰,天池就猶如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但這里經常是云霧彌漫,因此,并不是所有到此的游人都能有幸一睹她的嬌容。我們也屬于“派(壞)運”者,幸幸苦苦攀登到天文峰頂,卻見云霧比下面更濃,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見。火山口旁的碎石和黃土地面上散落著各種顏色的巨石,景觀頗象是“火星”表面,這是火山噴發的遺跡。南韓游客一批接一批地涌上來,伸長脖子向天池方向眺望、禮拜、高歌、呼喊,然后又成群地退下,他們認為長白山是本民族的發祥地,視“天池”為圣湖。我們不死心,頂著寒風在山頂苦苦守侯,盼望能出現云開霧散的奇跡,然而,天不隨人愿,苦挨了一個多小時后,云霧反到愈來愈濃,小宋已凍得叫苦連天,只得檢幾塊“五彩石”下山,也算到此一游了。中途在“黑風口”稍停,這里已在云層下,通過峭壁之上的一處“凹”形缺口可以遠眺長白飛瀑。據說黑風口長年多風且多是大風,當山頂刮五級風時,此處就已是狂風呼嘯,飛砂走石,游人們根本站不起來,只能匍匐著爬到風口,然而,我們到達時卻是什么風都沒有,可算是遇到了“好運”,也拍到了幾張不錯的照片。 下行至三叉路口后,再次上山,右行駛往“長白瀑布”。途經古火山的熔巖通道,路面平直,兩邊都是高高的絕壁(“黑風口”就位于左側峭壁的頂部),韓國商人在巖壁下修建了多間賓館,招牌全用英文和韓文,不見一個漢字,起初我很生氣,好象是到了外國,但再一想,這里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韓文也是我們自己的官方文字。購票進入“長白瀑布走廊”,沿小溪(二道白河源)上行,途經一處溫泉群,到處都散發著蒸騰的熱氣,沉積的泉華把周圍的巖石、沙礫粘染得絢麗多彩,呈現出金黃、碧藍、殷紅和翠綠等各種顏色。溫泉的水溫足以煮熟雞蛋,有一間獨家壟斷經營的個體戶,大水坑里正煮著數百個雞蛋,一個蛋三元,我連吃了三個,業主說,雖然生意不錯,但代價也頗高,每年要向景區付20萬租金。再向前行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長白瀑布了,冬天的積冰至今未融盡,瀑布下尚存高高的冰崖。長白瀑布位于天池北側,是源自天池之乘槎河的終端。乘槎河流全長只有1250米,到此后便飛流直瀉,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下有一深約20米的水潭,潭水溢出,成為二道白河的源頭。成群的南韓人到此后又是萬分激動,紛紛向瀑布摩拜、爭著在瀑布前攝影,我們也拍了許多照片留念。瀑布旁原有一條登山赴“天池”畔的捷徑,但經常塌方,據說已傷亡7―8人,不久前當局將路封閉,我們又一次和“天池”失之交臂。離開瀑布,已近黃昏,在附近的“岳樺賓館”安排了住宿,這賓館早先可能頗有名氣,幾張導游地圖上都有它的大名,但現已十分落伍,只能住些低擋的游客。主人給我們現存最好的房間,四張床把房間排得滿滿的,有一個衛生間,但其設施絕非“殘破”二字所能概括。有趣的是,大夏天室內仍供暖氣,這一方面是因為有免費的溫泉水,另一方面據說晚上也很涼。在賓館訂了晚餐,但店主說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吃飯,一農等人先去洗溫泉,我和小宋趁天還沒黑,抓緊時間游覽附近的“20日早5點由吉林市龍潭山賓館出發,沿302國道向東,公路修得很好且天色尚早,路上無人,車開得很快。六點多到“蛟河”,不停車,繼續開到“敦化”吃早飯,這里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路標和商店的招牌都是漢字和朝鮮文字并用,鄉間農舍也頗具鮮族特色,成為一道映入眼簾的別致風景線。早飯后原想沿201國道向南直插“二道白河”,但前行不遠即遇道路封閉,只得重走302國道向東南,赴“安圖”,再轉向西南方向,經“東清”南行進入長白山區,直奔“二道白河”,多繞行了近80公里。這一帶的山區并無高山,放眼能見到的山峰高度都和廈門的五老峰差不多,然而,風景秀麗,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偶遇些小村落,不大的農田稀稀拉拉的散布在綠色的樹叢之中,遠處的山坡上還可以看到種殖人參的參田。中午抵“二道白河”,這是一座寧靜的林區小鎮,也是長白山景區的入口,遙望南天,長白山主峰在濃濃的云霧中若隱若現,有條鐵路以此小鎮為起點,向西南可抵通化。鎮上居民多為鮮族,但卻很難在街道上看見著民族服裝的行人,這大概已成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大“共性”。我們選一朝鮮族人開的酒店吃午飯,主菜“狗肉”是鮮族風味,一農說此地的狗肉特別正宗,不會摻雜牛肉騙人。二道白河的另一種特產是鱒魚,附近有很多鱒魚養殖場,我們也要了一條兩斤多重的活鱒魚(80元一斤),由養殖場用摩托車送來。一魚兩吃,先上生魚片,然后再用吃剩下的部分做湯,魚湯沒有什么特色,但生魚片的味道確實是非常的鮮美,吃到口中一點感覺不出有魚腥味。長白山是松花江的發源地,“長白天池”的水經二道白河流過小鎮,其水偏寒,特別適合鱒魚生長。飯后進山,南行31公里到“白山保護站”,沿途景致一般,沒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經過“白山保護站”后就算進入了原始森林,路邊出現高大的松樹,汽車在茫茫的樹海中沿著一條寬闊的旅游公路上山。路是南韓公司出資新修的,不僅平直,坡度也不大,基本上沒有急轉彎,車開得很快,不一會就走完了17公里的山路,來到“長白山”門外的停車場,再向前行就要買票了。進山門后,路分成兩叉,右側通“長白瀑布” ,左側是通向“天池”的盤山道,三叉口有檢查站,只有越野車才能獲準左行登山赴天池。白頭山是座休眠火山,1702年還曾噴發過,“天池”就是山頂的古火山口。登頂路十分險峻,我們的“陸地巡洋艦”也有些“力不從心”。沿途遇到很多南韓游客,他們先乘旅游大巴由“延邊”來此,然后再換乘景區的獵豹越野車(國產三棱吉普)登山,國內游客多有自備越野車。天池海拔兩千多米,開車上山只用了半個多小時。短短時間,景觀變化極大:最初是高大的松樹,樹下有茂密的灌木和青草,有時還可以見到眾多的蕨類植物;前行不久,松樹變矮,樹下的植物也顯得稀稀疏疏;再向上開,松樹消逝,出現了低矮的岳樺林;行至“黑風口”附近,岳樺林也不見了,汽車進入高山苔原。雖然時值初夏,但苔原上好象仍是初春,翠綠的細草覆蓋著巖坡,各色小花點綴其間,黃色的“高山杜鵑”花朵最大,數量也最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黃花。這種“杜鵑”與我們常見的杜鵑花有很大的區別,植株矮小,只有2-3寸高。過黑風口后,汽車進入云層,朦朧中,黃花綠野一眼望不到邊,非常壯觀。快到山頂時,山坡上出現未及融化的白雪,氣溫也變得很低,三個廈門人都穿上張處特別準備的黑色厚布長袖衫(吉化工作服)。山路的終點是山頂氣象站前的停車場,這里寸草不生,上面不遠處就是長白山的第三高峰——天文峰,它原名鷹嘴峰,位于天池北偏東,因1958年在峰旁修建長白山天池氣象站,而改名為天文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比天池水面高出476米。天池是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呈橢圓形,面積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中心最深處可達373米。除天文峰外, 天池周圍還有15座山峰,天池就猶如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但這里經常是云霧彌漫,因此,并不是所有到此的游人都能有幸一睹她的嬌容。我們也屬于“派(壞)運”者,幸幸苦苦攀登到天文峰頂,卻見云霧比下面更濃,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見。火山口旁的碎石和黃土地面上散落著各種顏色的巨石,景觀頗象是“火星”表面,這是火山噴發的遺跡。南韓游客一批接一批地涌上來,伸長脖子向天池方向眺望、禮拜、高歌、呼喊,然后又成群地退下,他們認為長白山是本民族的發祥地,視“天池”為圣湖。我們不死心,頂著寒風在山頂苦苦守侯,盼望能出現云開霧散的奇跡,然而,天不隨人愿,苦挨了一個多小時后,云霧反到愈來愈濃,小宋已凍得叫苦連天,只得檢幾塊“五彩石”下山,也算到此一游了。中途在“黑風口”稍停,這里已在云層下,通過峭壁之上的一處“凹”形缺口可以遠眺長白飛瀑。據說黑風口長年多風且多是大風,當山頂刮五級風時,此處就已是狂風呼嘯,飛砂走石,游人們根本站不起來,只能匍匐著爬到風口,然而,我們到達時卻是什么風都沒有,可算是遇到了“好運”,也拍到了幾張不錯的照片。 下行至三叉路口后,再次上山,右行駛往“長白瀑布”。途經古火山的熔巖通道,路面平直,兩邊都是高高的絕壁(“黑風口”就位于左側峭壁的頂部),韓國商人在巖壁下修建了多間賓館,招牌全用英文和韓文,不見一個漢字,起初我很生氣,好象是到了外國,但再一想,這里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韓文也是我們自己的官方文字。購票進入“長白瀑布走廊”,沿小溪(二道白河源)上行,途經一處溫泉群,到處都散發著蒸騰的熱氣,沉積的泉華把周圍的巖石、沙礫粘染得絢麗多彩,呈現出金黃、碧藍、殷紅和翠綠等各種顏色。溫泉的水溫足以煮熟雞蛋,有一間獨家壟斷經營的個體戶,大水坑里正煮著數百個雞蛋,一個蛋三元,我連吃了三個,業主說,雖然生意不錯,但代價也頗高,每年要向景區付20萬租金。再向前行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長白瀑布了,冬天的積冰至今未融盡,瀑布下尚存高高的冰崖。長白瀑布位于天池北側,是源自天池之乘槎河的終端。乘槎河流全長只有1250米,到此后便飛流直瀉,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瀑布下有一深約20米的水潭,潭水溢出,成為二道白河的源頭。成群的南韓人到此后又是萬分激動,紛紛向瀑布摩拜、爭著在瀑布前攝影,我們也拍了許多照片留念。瀑布旁原有一條登山赴“天池”畔的捷徑,但經常塌方,據說已傷亡7―8人,不久前當局將路封閉,我們又一次和“天池”失之交臂。離開瀑布,已近黃昏,在附近的“岳樺賓館”安排了住宿,這賓館早先可能頗有名氣,幾張導游地圖上都有它的大名,但現已十分落伍,只能住些低擋的游客。主人給我們現存最好的房間,四張床把房間排得滿滿的,有一個衛生間,但其設施絕非“殘破”二字所能概括。有趣的是,大夏天室內仍供暖氣,這一方面是因為有免費的溫泉水,另一方面據說晚上也很涼。在賓館訂了晚餐,但店主說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吃飯,一農等人先去洗溫泉,我和小宋趁天還沒黑,抓緊時間游覽附近的“小天池”(銀環湖)。小天池在長白瀑布以北3公里處,隱在幽靜的岳樺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圓形,面積5380平方米,水深10余米,湖水碧綠。在這里又遇到許多韓國人,我和小宋竟然是人群中僅有的中國籍游客。晚飯是長白山的山珍,品嘗各種山蘑,要了許多啤酒,一農喝得醉熏熏,講話都有點語無論次。我和小宋離席去洗溫泉,小宋洗一會就走了,我獨自一人享受一大池溫泉水,水是不斷進出的,衛生沒有問題,一直泡過午夜12點才回去睡覺。晚上果然頗冷,我的床緊靠暖汽,睡得很舒服。21日早,李一農要到“二道白河”趕早8點的火車赴通化,大家都5點起床,就在附近隨便選景拍完手中剩余的膠片后,匆匆踏上歸途
關鍵字: 兩日游 吉林市 朝鮮族 長白山天池 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