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山菜:清廷的貢品
翠綠的山菜
人們給山菜起了些形象而又有趣的名字,單那些菜名,就足以引起人們的食欲。山菜的名字有柳蒿芽、薇菜、蕨菜、刺老芽、婆婆丁、山韭菜、小根蒜、河芹、車轱轆菜、貓耳朵、狗爪子、貓爪子、雞腸菜、地瓜皮、灰菜、野雞膀子、榛蘑、柳蘑、松蘑、黃花菜等等,其中蕨菜味壓群蔬,產量高,吃法多樣,被譽為“山菜之王”。有些山菜適時采摘后吃不了可以曬成干菜,留在其它季節食用,如蕨菜、薇菜、蘑菇等大部分都可制成干品或腌漬,在冬天和春節時食用,風味獨特。春節前一個月,將刺老芽的枝頭采回,豎放在木桶中,澆上水,春節時就可以吃到新鮮的刺老芽。
山菜吃法也是多種多樣,一般熱水焯后蘸滿族自制的豆醬吃,很是下飯。也可以和肉、蛋等炒、燉、煎,還可以制成咸菜。俗傳長白山三大名菜,就是蕨菜、薇菜、刺老芽三種山菜,其營養價值很高。
山菜也是清朝地方向朝廷進貢的物品。《吉林志略》中記載:“吉林屬每歲進貢物產”中就有“山韭菜二壇、野蒜苗二壇”,在“接駕及恭賀萬歲,進貢物產”欄目中,開列的山菜就有“山韭菜、貫眾菜、藜蒿芽、槍頭菜、河白菜、黃花菜、紅花菜、蕨菜、芹菜、叢生蘑、鵝掌菜”等10多種。在康熙東巡祭長白山和打圍狩獵時,隨帶的山菜就有山韭菜炒肉、山芹菜炒肉等,烏拉街的牲丁中就有專門采集山菜的。由此可見滿族人從宮廷直到平民百姓都是喜食東北山菜的。
關鍵字: 冬季 開發 蔬菜種植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