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因寺
在查干湖旅游區,有一處供人們修身養性、觀光旅游的勝地妙因寺。該寺是經吉林省委、省政府批準,于2002年在原遺址恢復修建的。7月20日“2002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節開幕后的第二天,是妙因寺開光典禮的吉日。妙因寺始建于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是一座青磚壘砌的平頂三層樓建筑,內設有81間房舍。當時的妙因寺占地約4畝,圍墻高約2米,雕梁畫棟,氣勢宏偉,前面是一座灰瓦臥脊的紅磚門樓,正面是用兩根通天立柱支撐的三層殿堂,門前一根摩天旗桿高高矗立,一黃一紅兩匹泥塑寶馬分立兩旁,使整個廟宇氣勢非凡,寺內曾有喇嘛80多人。一百多年來,在查干湖畔乃至東蒙草原,流傳著許多關于妙因寺的傳奇故事,有人說是旗民為防洪水向朝延請愿捐資修建的,更多的傳說是清代一位威震北國的老將軍秀林出資建造的。傳說當年光緒皇帝考慮到北疆的安全,想選派一位年輕有為的將軍去接替80高齡的秀林老將軍,又怕硬性調換傷了老將軍的自尊,于是便下圣旨,傳秀林進京議事。秀林接到圣旨,立即回京,光緒皇帝每日召見,只與他閑談修身養性之道,只字不提軍務民情,秀林心里納悶,不知皇上召他回來到底所為何事。一天晚上,秀林在驛館面對孤燈明月,想到自己80高齡還要擔負守邊重任,感慨萬千,不禁高聲吟道:“人生七十鬼為鄰,突然,隔壁一人接誦到:“風光已覺屬別人,秀林聽了一愣,接著吟道:“莫待皇家差致仕,隔壁人又誦:“早謀泉石養閑身。秀林聽罷大覺意外,忙循聲到隔壁察看是何人如此深解自己內心所想,但除了方才送水的書童提壺離去再無他人。第二天,光緒又召見秀林,倆人一見面,光緒便笑哈哈地問道:“老將軍昨夜對月吟詩可否盡興?秀林聞言恍然大悟,原來昨夜送水書童與妙吟點明心事之人竟是皇上。光緒又笑道:“老將軍精忠報國,堪稱大清臣子楷模,然長江后浪推前浪,老將軍若有解甲歸田頤養天年之望,朕定當成全才是。聞聽此言,秀林忙跪地“謝主龍恩。秀林離京返回關東老家之后,總想用皇上欽賞的銀兩修一座廟宇恩澤百姓,選來選去,他看中了幾代君主都曾來巡幸春游的查干湖這塊風水寶地,于是便在查干湖畔建造了一座廟宇,又親筆題寫了“妙因寺三個大字,暗寓懷念在宮中與光緒皇帝月下“妙吟之事。原妙因寺在建國初期已拆毀,現在恢復修建的妙因寺占地9900平方米,依山傍水面南而建,仍為三層大殿,整體為漢藏結合建筑,把傳統的大屋檐建筑與藏傳佛教的建筑風格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第一層為“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彌勒佛和四大天王;第二層為主殿,也就是“大經堂,是寺內喇嘛育經和供奉眾多佛像的地方;第三層為“大雄寶殿,頂部中央為金色法輪,左右為祥鹿,兩側各有金色經幢兩個,“大雄寶殿是供奉釋迦牟尼等主要佛像之地。
關鍵字: 修身養性 大雄寶殿 恍然大悟 感慨萬千 藏傳佛教 解甲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