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都城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于阿城市區南2公里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金朝1115年至1234年間的都城,也是迄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唯一一處金代都城遺址。皇城午門及宮殿建筑遺址至今均保存完好,外城城墻、甕城、馬面、角樓及護城河遺址尚存。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這里定都,阿什河古稱按出虎水,按出虎為女真語金的意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認為金子永不敗壞,故立國號大金。當時的大金國都城--金上京會寧府,是當時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
這座都城,周長11公里,分南北兩城。南城為皇城,北城為居民區。皇城內現存宮殿遺址五處,城墻、午門、馬面、角樓、翁城輪廓清晰。這里曾經是大金朝最高的決策殿堂。當年的金上京,是集遼、北宋兩國財力建立起來的,作為都城歷經四帝(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四帝),共三十八年,它是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當時東北亞的大都會。
據近年來踏查得知,圍繞上京城分布著密集的宮殿、寺廟、城堡等遺址,南有郊祭壇遺址,北有地壇遺址,這種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的行制,不但是一代都城所必備的,而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征。
關鍵字: 中華民族 大都會 居民區 護城河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