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為古銅鏡之鄉。三國時期的武昌(今鄂州)與洛陽、會稽、徐州并列為全國四大產銅、制鏡中心。而從漢末、三國到兩晉,鑄鏡工藝又以武昌為首,諸多別具一格的銅鏡都在武昌首先鑄造。鄂州博物館收藏從戰國至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古銅鏡有五百余面,居全國各地館藏之首。為研究古銅鏡的冶煉、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圖案設計,由鄂州市文物復原復制研究所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研究復制的古銅鏡,制作精巧、構圖新穎、造型美觀、鏡面光潔。圖案的構造別具特色,絢麗多姿,有栩栩如生的龍虎麒麟,翩翩起舞的鳳凰朱雀,活靈活現的奇神異獸,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等等;其大小造型、曲律半徑、制作工藝等方面十分講究。該工藝品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遠行域外,是游客作為收藏饋贈的上好紀念品。
鄂州名優水產品中,人工養殖淡水珍珠最為引人注目,占中南外貿出口數、質量第一位。鄂州內湖水質有“肥、活、爽”的特點,餌料豐富,水色多變,肥而不濁,固而出產的珍珠顆粒飽滿,光澤晶瑩,珠圓玉潤,是醫學界公認的最佳醫療保健品之一;其珍珠工藝品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地區,具有較高的收藏欣賞價值。
東坡餅,是鄂州西山古靈泉寺接待貴賓游客的傳統佳點。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游西山說起。北宋元豐三年(1081年),我國著名文學家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州,常泛舟南渡游覽西山,并與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薩泉水合面炸餅相待蘇東坡后,頓覺香甜酥脆,喜曰:“爾后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自此,寺僧與邑人便以“東坡餅”命名。雅人佳點,流傳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年),兩湖總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嘗餅,笑問寺僧“此餅何名”?寺僧對曰“東坡餅”。官文即興書聯:“門泊戰船憶公瑾,吾來茶話續東坡”。
西山古靈泉寺制作“東坡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寺有菩薩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餅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制作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李先念、陳毅等曾先后在西山古靈泉寺品茗嘗餅。二十世紀五年代初,古靈泉寺方丈融廣法師請本寺素齋烹調高手融和法師親制東坡餅一盒,奉獻給毛澤東主席,時中共中央辦公廳曾來函致謝。
悠悠900余年,這(zhe)以詩人(ren)的(de)名字命名的(de)歷(li)史史點(dian),成為中國美(mei)食文化中的(de)一朵奇葩。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