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千佛洞
(本站編輯8tdc.com.cn)克孜爾千佛石窟分兩部分,一為供僧侶居住和坐禪的毗訶羅窟,以為僧徒拜佛和講經說法用的支提窟。壁畫主要內容以表現小乘佛教為主,強調個人的修行、實踐和解脫,將中心柱視為世界最高山須彌山,說法的佛陀高居于最神圣的位置;大乘佛教傳入后,壁畫中出現了古印度和伊朗的成分,佛陀出現了許多的化身,從神圣之境來到充滿苦難的凡塵普渡眾生。其中有30多種舍身飼虎和兔王焚身的本生故事。
克孜爾石窟的壁畫早期受佛教發源地印度犍陀羅地區的影響,佛教造像帶有濃厚的印度、希臘風格,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佛教面部呈橢圓形,眼眉細長,鼻額平直伸出,頭發為波浪式卷曲。到了公元4世紀,佛教藝術受到龜茲本地文化的熏陶,逐漸擺脫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人物造型本地化,臉圓眼小,五官集中,身材勻稱,人物服飾滲入了龜茲男女世俗服飾樣式和武士裝束。壁畫構圖形式多采用菱格圖式,這種形式可以把一面墻壁分出數十個、上百個單元,每個單元中繪有一個本生故事或因緣故事,這樣可以表現眾多的故事內容,畫面排列有序,沒有任何凌亂感。在色彩上多用石青、石綠、朱砂、土紅等顏色。
佛教鼎盛時,這里佛音不斷,僧侶如云,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師在這里繪畫和塑像。207號窟、213號窟里的壁畫就是一位敘利亞畫家的作品。在現存已編號的236個洞窟中,有135個窟形比較完整,其中有壁畫的80個,壁畫總面積1萬平方米。
石窟前還有已開過光的龜茲高僧鳩摩羅什(343~413)的塑像,落成于1994年,即高僧誕辰1650年之際。
在東石窟前的峽谷盡頭,有一處高達30多米的半穹窿狀石壁,周圍寸草難生,石壁上卻有數股清泉,叮叮咚咚,積聚成潭,人們為它取名“千淚泉”。它與石窟、鳩摩羅什的塑像一起,組成了一副動靜相宜、宏大與細微諧調的風景。
完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