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亞洲魅力所在--自助游手冊--珍藏版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2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行前必讀之一 了解馬來西亞】
“概述”
2007年是馬來50周年國慶,也是馬來官方的旅游促進年。
馬來西亞,亞洲四小龍之一(不知道現在還算不算),也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一般簡稱為「大馬」,由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簡稱西馬),與婆羅洲北部的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即沙巴、砂勞越)構成。
馬來西亞是世界政治最穩定的國家之一,多種族的聯合政黨自從1957年贏得第一次當選以來,至今為止的每次選舉都當選,是世界上執政年期最長的民選政府。
——附注:
東馬和西馬不在一個大陸上,建議分開單獨游。馬來基本上主要旅游點都在西馬,東馬則可以領略原始森林的風光,沙巴據說一般。
“關于華人及相關其他”
馬來西亞是一個由多元種族組成的國家,總人口約2200萬。其中馬來人占58%,華人占26%,印度人占7%,其它種族則占9%。馬來華人大多聚居于吉隆坡、怡保、馬六甲、新山和檳城,多以華語、閩南語及粵語溝通;電視每日都有華語及粵語節目。
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是世界上除中國外比例最高的國家,因此,情有可原,馬來西亞政府會把馬來人“保護”起來,在教育、就業和購買房產上都比華人要享有更多的優惠。馬來政府基本上掌握在馬來人的手里,華人則掌握了國家經濟的大部分,馬來華人擁有許多自由,例如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宗教,可以開辦華語學校,出版華語報紙、圖書。馬來政府對華人基本上采取不橫加干涉的態度。
——附注:
1、如果不是有以上數據,光去標題中那幾個地方,你可能會以為華人占了馬來一半以上人口,因為到處可以聽到說粵語(有點變種)、國語(不標準),華文報紙就超過5、6種。電視臺有專門的國語節目(不過沒看到過無處不在的cctv),個別商場更是華人的天下,顧客、店家、招牌全是華人有關,電影院上映的所有美國大片都有中、馬文字幕。不過,這畢竟不是中國,主要公共場所全部使用英文和馬來文,公務員基本都由馬來人擔任,與他們溝通你要做好聽不懂他們說的英文的心理準備。
2、印度人似乎處于馬來社會結構的中低層,大多數小商小販都是印度人,包括著名的“money change”店也都是印度人開的,他們的拉茶(當地念“丹 達ring”)與飛餅(ro ti念“裸替”)也占據了很多食肆,為基本餐一類,凍的拉茶口味真的挺不錯。不過他們生活習慣方面和大多數人有很大不同:用餐是用一只手抓著吃的,上廁所(大、小號)則用另一只手,而且不用廁紙用水沖,所以你住馬來賓館,會發現他們的洗手間抽水馬桶邊上有個帶開關的小管子,那就是專門給印度人準備的,沒事別去玩。
3、馬來的華人其實都是多年前移民過去的,現在街上看到的年輕一代的華人,雖然長了一副華人面孔,也會說粵語、華語,但是他們已經和中國完全不沾邊了,可以說他們是“mbc”,不過時尚度感覺不如上海,但有些華人mm長得還是不錯的喲,嘿嘿。
4、馬來西亞是個伊斯蘭教的國家(伊斯蘭教是國教,但是不排斥華人的佛教、印度人的印度教以及其他一些馬來人信奉基督教,真正的多宗教和平共處的國家),由于國教因素,因此這里可以一夫多妻制(僅限于馬來人),馬來婦女都要包頭巾,各處都能看到清真寺,偶爾還能遠遠的聽到從大喇叭里傳來的誦經聲。所以,這里也會有很多其他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的人來游玩,你會在大商場看到一些全身從頭到腳裹著黑袍僅露出眼睛在外面的女子(我戲稱她們是“眼睛妹”),這些來自古代波斯的女人,據說在黑袍里面其實穿著都是很時尚的,而且長得很美艷,不過所有眼睛以外的身體只有家人才能看得到,不同的宗教真是區別太大了。她們的出手也不吝嗇,經常在著名電器品牌、國際服裝名牌專賣店看到她們的身影。
“貨幣”
馬來西亞令吉,簡稱rm,按2007年7月的市價(非官價)換算的話1馬幣=2.22人民幣左右。
“關于消費”
馬來西亞還是亞洲生活消費最低的國家之一,每月平均收入為馬幣2200元的一家四口可以生活得相當不錯,包括住房和汽車。
——附注:
1、馬來的住房價格相比起國際標準(或香港、上海標準)可以說非常低了,據說吉隆坡的房子每平米才合人民幣3~5千。而他們的“第二故鄉”鼓勵移民計劃的起價也很低。
2、馬來家庭90%以上擁有私家車,不過他們的私家車80%都只買國產(似乎是“proton”這個牌子),所以街上看到進口品牌的轎車或者豪華一點的轎車的概率要遠遠低于中國內地的大部分城市,不能不讓人感慨一下。他們購買最多的國產轎車每輛車平均在3~5萬馬幣之間,不如我們奇瑞qq和吉利車便宜。
3、雖然私家車擁有比例這么高,但是據我觀察,非上下班高峰時期,他們馬路上堵車現象并不算很嚴重,這也要歸功于他們四通八達的輕軌交通吧。
4、各類品牌服裝、化妝品、國際品牌電器及一些日用品都要比中國內地便宜,不過香煙的價格起碼10元人民幣以上,這次去他們又在調高香煙的價格了,擬在進一步控煙。
“餐飲”
官方稱,馬來西亞一直以來都被稱為 “美食天堂”,除了各種族的傳統美食以外,適合你口味的中餐更是到處可見,不論是路邊的小食鋪、餐館或學院餐室里,華人食物比比皆是。
——附注:
官方的說法還是有一定出入。馬來的吃,還是以當地馬來餐和印度餐為多,馬來餐有著名的雞肉飯、椰漿飯(配雞肉、牛肉)還有一種辣辣的放了很多海鮮及調料的米粉(好像叫做“阿薩lang薩”),可選擇的余地不多。印度餐就是拉茶、飛餅還有各種咖喱的東西,天熱多吃幾次就會覺得膩了。華人的餐館多以茶餐廳為主,但沒有上述的餐館多,只有華人餐館可以吃到豬肉。基本來講餐飲價格和內地差不多,但是有些快餐店的價格就要比內地來得便宜,比如md和kfc,還有漢堡王、必勝客等,而且品種也有所區別,尤其是kfc,很多國內熱賣的品種這里都沒有,所謂入鄉隨俗,最近馬來kfc是在強力促銷他們新推出的馬來口味的“雞飯套餐”。2塊原味雞+一小盒椰漿飯+蔬菜色拉+飲料一套大概人民幣20元左右。另外他們的必勝客一客9吋的披散,基本才賣30人民幣左右,實在比中國內地便宜太多了。
加多一條注意事項,在馬來的正規飯店、快餐店(除了排檔和小食肆)用餐,除了餐費之外還要加兩種稅,一個是餐稅一個是服務費,前者在4%,后者是餐費加了這4%之后再加5%,這兩個附加費一加起來,吃頓正餐的費用就上去了,不過也有一些餐館會以免其中一項附加費招徠顧客,總之在那邊餐館吃飯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就是。
【行前必讀之二 實用細節】
1、簽證及落地簽:
強烈建議到領館去簽,個人旅游30日期限的簽證費才80元(rmb),3個工作日可取,必須本人親自去。如果你要辦加急簽證(1~2個工作日取)或者半年、一年多次往返的簽證才需要委托旅行社辦。
馬來西亞支持落地簽證,但是這次在上海辦登機手續時就碰到了麻煩,機場的人居然不知道馬來西亞有這個規定,還派一個主管直接打電話去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移民辦公室問了才確認,工作能力十分令人惱火,在辦票處足足著急等了半小時。而之前我是在馬領館問過有明確答復才這么辦的。所以,我的建議除非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去落地簽,而且落地簽要100馬幣也不合算。另外,雖然可以落地簽,但是你還是必須有第三方簽證(或機票,如亞航的)才可以在機場出關的。
馬來西亞旅游局上海辦事處(馬來西亞駐滬總領事館旅游處)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168號中信泰富廣場1109室 郵編:200041
電話:021-52925252-201/205/206/207
傳真:021-52925948
e-mail:mtpb.shanghai@tourism.gov.my
馬來西亞旅游局//www.tourismmalaysia.cn/辦簽證時,手續很簡單,填2張個人信息的表(要用英文填),交一張2吋大頭彩照還有護照和錢就ok了。
到馬來西亞旅游不強制購買旅游保險,我在友邦官方網站( //ebiz.aia.com.cn )上購買了友邦四海境外旅行險,10萬意外,20萬公共交通意外(含飛機、地鐵、taxi,船舶,bus),保10天,支付46元。
2、機票預定(國內)
上海去馬來西亞目前有三種選擇,一種坐馬航的飛機往返(浦東—吉隆坡),馬航的機票2人同行(每人2300左右一張票)或4人同行都有很高折扣,多問幾家機票代理商,不建議直接在馬航網站訂票。
第二種是坐東航的飛機往返,價格每張僅比馬航低了200不到點,而且東航是本人最不喜歡的國內航空公司,因此不推薦。
第三種復雜一點,但機票錢可以省很多,就是先到深圳,再坐亞航深圳到吉隆坡的航班,亞航是亞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7月中旬正式開通深圳—吉隆坡或曼谷的廉價航班,單程到吉隆坡的票價在500~800rmb之間視季節而定,越早定越便宜,前一陣促銷時單程僅需138rmb!亞航的服務還行,就是飛機小一點,機上所有水、食品都需另外付錢。亞航的機票只能在它們網站上訂,航班每天只有晚上8點多的(凌晨12點多到吉隆坡)。
馬航、東航的機票都需另加700~900rmb的機票稅,亞航的機票稅400不到點。
3、機票預定(當地)
由吉隆坡去熱浪島、蘭卡威、檳城的機票也建議在國內先訂好,只有馬航或亞航的選擇,或者還有新開航線的firefly(但是它只有檳城飛熱浪島或蘭卡威,或者熱浪島飛蘭卡威的)。
需要注意的是:熱浪島沒有公共機場,只有bajaya酒店的私屬機場,但你必須定他們酒店,而且票價奇貴。一般都是吉隆坡先到瓜拉丁加奴(訂票簡稱tgg),再坐船去熱浪島。大家可以在網上對比一下馬航或亞航的票價和航班時間再定坐哪個航空公司的去。還是越早定越便宜,這次我提前一個多月定到的亞航吉隆坡—丁加奴的機票才1.99馬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丁加奴回吉隆坡亞航只有晚上的航班,如果要早點回,還是建議坐馬航下午4點的那班,因為熱浪島都是中午11點前退房,不管你坐哪個航班,熱浪島回丁加奴的船都是中午12點多就到了,到了丁加奴基本沒
關鍵字: 亞洲四小龍 珍藏版 自助游 金融中心 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