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浪漫的萊茵河風情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6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一、萊茵河概況
萊茵河被稱為德國的"父親河",是德國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僅次于伏爾加和多瑙河的歐洲第三大河,全長1320公里,發源于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流經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個國家,在荷蘭的鹿特丹附近入北海。
萊茵河在德國境內有867公里,沿途風景最美的一段在中游的萊茵河谷段,從美因茲(mainz)到波恩間。這一段萊茵河進入了山區和峽谷地段,河道變得曲折,水流湍急。兩岸風光之美令人目不暇接,一處處如詩如畫的中世紀古羅馬風格城鎮,大片大片碧綠的葡萄園,幾乎在每一處山坡、高地上都能看到一座座傲然屹立的古城堡。這里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土地都已經是人化了的自然。那一座座聳立在高山上的城堡,讓人們想起萊茵河領域曾是城邦林立、諸侯稱雄的天地。這些城堡,或是海關收稅的關卡,或是抵御進攻的堡壘,或是了望用的烽火臺,或是導航的燈塔。
從魯德斯海姆(rüdesheim)到科布倫茨(koblenz)50多公里的萊茵河段最能代表萊茵河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為了保護自然風景的原貌,這一段萊茵河上沒有架設橋梁,往來兩岸都靠輪渡。
萊茵河被稱為德國的"命運之河"。德國境內的萊茵河流域面積達到德國國土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而且同時流經德國幾個最重要的工業區如魯爾區,不僅要為近千萬人提供飲用水,而且還擔負著繁重的內河運輸、灌溉等任務。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它是歐洲的大動脈。在萊茵河可以見到20多個國家的航船。萊茵河的運輸是靜悄悄地進行的,人們甚至聽不到一聲汽笛,也聽不到馬達聲,看到的只是一條靜謐的、浪漫的河流。
"萊茵",在公元前4世紀居住在這里的凱爾特人的語言中,是"清澈明亮"的意思。但是,二戰結束后,隨著德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大量的取水排污,使萊茵河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不僅河水水質急劇惡化,而且周邊生態也遭到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在萊茵河污染最嚴重的 20 世紀 70 年代,其河水聞上去是"一股苯酚的味道"。70年代初,自美茵茲(mainz)至科隆這段約 200 公里的萊茵河段中,魚類完全消失,局部地區水中溶解氧幾乎為零。后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經過長期的艱苦治理,萊茵河在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之后,如今才又成為了一條活生生的河。
在美茵茲和科隆之間的萊茵河兩岸大約有60多個城堡,大部分都高踞垂直的峭壁上,現今盡管凋敝破敗,但仍不失昔日傲然的風采。幾乎所有萊茵河畔的城堡都被歷代國王、皇帝及地方統治者的連年征戰所毀壞。如今,許多修葺一新的城堡已被改為旅館、青年旅舍和餐廳等。
萊茵河兩岸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期,是羅馬人把葡萄種植和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帶到了萊茵河兩岸。現在萊茵河中游流域是德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
萊茵河是一條充滿著浪漫氣息和神奇色彩的河流,是德國詩人夢中的人間樂園。歌德譽為"上帝賜福之地",劇作家克萊斯特則稱之為"大自然的樂土"。古羅馬的一種錢幣--可能是萊茵河的最早紀念品,也刻有"萊茵之樂"的傳奇。萊茵河的優美景色曾吸引19世紀英國著名的畫家、印象派的先鋒特耐爾,1817年他帶著素描本從科隆一直畫到美因茲。如今這些畫已經價值千金。著名作家、詩人和政論家海涅更使萊茵河上的羅雷萊傳奇家喻戶曉。他的詩"不知緣何我竟如此悲傷,古老傳說始終縈繞心上-----",已成為多部歌劇的主題歌詞。
二、部分旅游景點:
科布倫茨(koblenz)
科布倫茨為羅馬人所建,是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1018年屬特里爾大主教區,經常被大主教選做官邸。1815年為普魯士大主教所在地,1822至1945年成為當時省城,二戰中遭嚴重破壞。主要的古老建筑集中在老城,現因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而聞名于世。這里地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塞爾河交匯處,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征,因此稱為德意志之角。平臺上在東西德統一后重新豎起了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騎像。沿三角洲是德國16個州的州旗和德國國旗。
圣高阿(st. goar)
圣高阿和對岸的圣高阿豪森(st.goarhausen)均因萊茵女神羅蕾萊而聞名。古羅馬人最早在此地建立定居點。公元550年前后,圣徒高阿定居于此地,并為窮人和行者提供住處。于是人們便將此地稱為圣高阿。1794至1813年,圣高阿曾為法國占領。現在圣高阿經濟主要以旅游業和葡萄種植和釀酒為主,著名的旅游景點是萊茵巖城堡。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圣高阿和對岸的圣高阿豪森共同舉辦為期三天的葡萄酒節,并在星期六的晚上舉辦萊茵煙火節-"羅蕾萊之夜",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來品酒和觀看煙火表演。
萊茵巖城堡(rheinfels)
萊茵巖城堡是萊茵河兩岸最大的城堡遺跡,13世紀時卡策奈倫伯格侯爵為確保圣高阿的關稅征收而建。1479年黑森-卡塞爾侯爵接手城堡并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城堡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文藝復興式的宮殿。1692年的普法耳茨遺產繼承戰爭中,該城堡成功地抵住了28000名法軍的圍攻。但是,在1792年法軍沒費一槍一彈占領了該城堡。1818年城堡為普魯士威廉王子即后來的德國皇帝威廉一世購得,并作為其位于科布倫茨的埃倫布賴特施坦因城堡(ehrenbreitstein)再建的石料廠。現城堡遺跡只保留了原貌的三分之一。
鼠堡(burg maus)和貓堡(burg katz)
圣高阿的對岸山崖上聳立的是貓堡是卡策奈內倫伯格侯爵威廉二世為保護萊茵巖城堡和圣高阿豪森城所建,是一個軍事要塞,后為黑森-卡塞爾侯爵繼承,并在多次戰事中被嚴重破壞。該城堡幾經轉手,逐漸改建成可以居住的城堡,因維修保護費用昂貴,1989年該堡為一個日本人購得,并改建成一家日本賓館。
貓堡下游不遠處是鼠堡,為特里爾大主教1356所建的行宮。由于當時臨近的卡策奈倫伯格侯爵勢力更為強大,人們便把該堡稱為鼠堡。1806年時該堡已嚴重破落,幾成廢墟,后于1900年至1906年間重建。
羅蕾萊(loreley)
羅蕾萊是河邊的一座富有神話色彩的陡峭山崖,高132米。此處萊茵河段寬僅90米,水位低時在此可見"七少女"暗礁。相傳有7位少女因為過于假正經而被變為巖石。而當地的小伙子在追求少女受到拒絕時,就會向他們提起這個傳說。實際上,羅蕾萊是許多倒霉的船夫喪命的地方。這段河段彎多水急,往來的船只經常出事。相傳這是因為有個美麗的女妖羅蕾萊甜美的歌聲使得船夫神迷。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詩歌《羅蕾萊》使這一神話傳說家喻戶曉。河道旁有羅蕾萊的雕像,她披著長發。山上是俯瞰萊茵河谷絕好的地方。
關鍵字: 伏爾加 多瑙河 德國 荷蘭 鹿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