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深呼吸(中)
沿著青石小徑一路上行,經過天然閣、怡樂窠、引勝亭,便到了天然圖畫坊。在此有一座光緒年間修建的十角重檐閣,門洞邊本來掛著一幅對聯,但經過歲月的洗禮,上聯已不知去向,只有下聯“云霞縹緲,萬里西來第一山”孤伶伶地掛在那里。(經查證,失去的上聯為“溪壑奔騰,百川東去通千派”。)據說很久以前,這里常常是云霧縹緲,仙鶴成群,很像《西游記》中描寫的仙境那樣。不知是不是傳說,反正我是沒有看到。就如那年我滿懷激情地來到傳說中蝴蝶成群的大理蝴蝶泉邊,卻連半只蝴蝶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樣。
忽然,看到一指示牌,上書“全真觀”。汗,全真教啥時跑到青城山來了?如果按金庸《射雕》的思路吧,全真教應該在終南山,也就是現在陜西秦嶺一帶;如果按其實際起源呢,應該在山東寧海,也就是現在的牟平一帶。再往下看就明白了,這觀名兒原為“龍居觀”,1996年增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樓后更改的。觀前有一個大平臺,有些游客干脆要了茶水,在廊下邊聊邊品。這里本來可以俯覽一山秋色,只因樹木太過茂密,視線被擋在了樹冠之內。
過了全真觀,再往上走,游人越來越少。更要命的是,鉆過一個小門洞,居然是一片墓地。雖說是得道的這真人那真人的道家墓葬,卻不像佛教的塔林那般陽光明媚。深山中本來光照就少,再加上林木茂盛,走了也就二十來米,感覺卻越來越陰森,我甚至懷疑自己走錯了路,連滾帶爬地退了出來。我決定在光照充沛的地方等下一批游人,研究一下究竟該往哪邊走。
隨著一串清脆的笑聲,從全真觀后邊繞出幾個人。為首的兩人這一路上已有幾面之緣了,一個風華正茂的mm和一位貌似的長者,剛才在山路邊,我們還從同一個小販那買過涼瓜,那笑聲正是這個mm發出的。這兩天聽的盡是方言,這會兒聽到普通話對白,倍感親切。和他們一起研究了一下地形,結論是還得穿過那片墓地。
邊聊邊走,倒也不覺得墓地恐怖了。原來mm是樂山人,這會兒在成都上學、實習,為了增加些閱歷,假日里偶爾也會充當一下“地陪”。這不,同學的父親從外省來了,她就義不容辭地做起了“導游”。這個導游還兼攝影師,不時選景,并為同學的父親拍照留念。mm性格活潑開朗,一路上有她真是不寂寞。她一會講到去峨嵋的時候,那些猴子有多么可惡;一會又講到5•12震后,班里高大威猛的男同學被選為志愿者去抬死尸,之后又怎樣留下了心理陰影。說得我們是時而開心,時而沉痛。不知不覺間已來到了著名的天師洞。
天師洞是一個道觀古建筑群,此處的海拔已有千米。這里的古跡頗多,只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夠用。三清殿、黃帝殿、三皇殿,東漢時期種下的銀杏樹、唐代的石雕……詩詞楹聯牌匾更是隨處可見,是我國值得保護的重要文物古跡。
(待續未完)
關鍵字: 古建筑 志愿者 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