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深呼吸(下)
從天師洞往上走,會經過一個風景秀麗的山谷。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層林盡染”。走在如畫的風景中,呼吸著負氧離子濃度極高的清新空氣,工作的壓力,生活中的不快,一下就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同行的樂山mm說,傳說當年張天師就是在這里同妖魔斗法的。幸好還沒聽說有人拍張天師相關的電影。當年,一部《無極》問世,真是把香格里拉的生態環境毀得不輕。無量壽佛,千萬不要有哪位大導兒相中這里做外景!
正想著,突然發現右側的山壁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裂縫,又深又窄,仿佛山被劈成了兩半。一查地圖,發現此處就是傳說中的“擲筆槽”。當年,張天師伏魔時,將沾了朱砂的筆擲下,山崩地裂之后,便出出了這個奇觀。這個槽的下邊,立著一塊牌子,上書“飛石地段,請勿逗留”。想到這一年多以來,四川省內余震不斷,隨時都可能有滾石墮落,也沒來得及找最佳角度,匆匆拍了一張,趕緊“逃之夭夭”。
前方的一處路況,讓我不由想到了山西郭亮村的“天路”。眼前的路不就是“天路”的一個微略版嗎?此路順崖壁之勢而鑿,旁加石欄,為旅游旺季游人超負荷時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通過此路,不要說高個子的,就連我也得貓腰而過,還好,只有一小段。
通往朝陽洞的路上,見一樹根,暴露于泥土表面,狠狠地抓住泥土。旁邊一石頭上刻著“慧根”二字,傳說中的“慧根”怎么成了這個樣子?
朝陽洞是座很奇特的建筑,它的主體嵌鑲于山壁之間,頭上頂著光禿禿的崖壁。木制的結構訴說著蒼桑,卻在山崖間傲然挺立。傳說寧封子曾在此隱居修煉,之后成仙。五•一二震后三個多月,曾有網友到青城一游,回來說由于再往上走損壞比較嚴重,當時最高只能上到這里。我還算比較幸運,可以繼續前行。
過了朝陽洞不遠,便來到上清宮。這是一座始建于晉代的建筑,清代又重新修建。宮門上有“上清宮”三個大字,據說是蔣介石提的。由于天色已經有些微暗,就沒執著地去尋找傳說中的鴛鴦井。麻姑池還是見到了,水很清。宮內還有不少形態各異的小石雕,從風化程度看,應該是屬于文物級的了。本來從這里繼續上行,就可以到達青城最高峰的老君閣,但五•一二震后,老君閣損毀嚴重,經過一年多還沒有修好,上清宮便成了我這趟青城之行的最高點。在路邊看到一堆青磚散落山間,據說這就是地震干的好事兒。
下山的時候,又見一巨石,上面刻著“五•一二地震遺跡”的字樣,不知是從哪里滾落下來的。地球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大自然的脾氣也越來越壞,地震、海嘯等災難總是接二連三地上演,人類最終要為對地球的踐踏付出代價。
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面沒路了。一打聽,人家都說要么就坐索道下,要么就得原路返回。餓的神吶,若原路返回,真的要天黑才能下山了。狠狠心,坐索道吧,三十五塊大洋,就當支援災區了。索道顫顫悠悠地在樹林上空滑行,空氣清新得要命。山中的溫度又開始下降了,很慶幸自己今天不用再宿山中。叮叮咚咚的流水聲由遠而近,索道也終于下降到了終點。一汪碧綠的湖水橫于眼前,再一次找不到出路。
這時一艘畫舫由遠而近,工作人員說要乘畫舫擺渡過去,就可以繼續行路了,五塊大洋。從地圖上看,此湖名為月沉湖,不知是早就存在的,還是地震后形成的。同行的樂山mm說她上一次來青城山還是有路的,這次好奇怪,不知路是在地震中壞了,還是被人為地封上了。不過隨它吧,反正走不同的路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坐著畫舫走水路,看著青山倒影在水中,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青山常在,綠水常流,青城山,后會有期!
關鍵字: 大自然 空氣清新 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