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個粉紅色的都市
成都人民南路廣場
做為一個地道的成都人,要讓自己來評價一下成都,這個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城市,一時還真是有些犯難。
提起筆來之時,首先想到的是一個外地人曾將東北人、上海人、成都人這三個不同地域,人們不同的生活行為方式所做的一個的比喻。
假如東北人、上海人、成都人每人手中有10塊錢的話,他們是如何花掉這10塊錢呢?
a、豪放,義氣的東北人會用這10塊錢請朋友搓一頓;
b、精明,有計劃的上海人2塊錢生活,8塊錢存銀行;
而成都人呢?
c、成都人2塊錢喝茶、3塊錢吃飯、5塊錢打麻將。
街頭上,步履緩慢的人們
雖說這樣有趣的比喻不能完全涵蓋這三個地域人們的生活文化,民風民情,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形象的比喻完全勾勒出了成都人幸福、知足,平和、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成都春熙路
對于成都,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這里風景如畫,氣候宜人,著名的人文景觀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錦里、春熙路、寬窄巷子、二王廟、文君井、文殊院、寶光寺、永陵、金沙遺址等,觀音寺的壁畫、塑像和花置寺的摩巖造像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九峰山、石象湖、西嶺雪山等秀美景色極具吸引力。有25個國家、省、市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
都江堰景區——寶瓶口
成都是個休閑的城市,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活節奏相對緩慢。
不管何時,行走在蓉城的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風風火火趕路的人們,不管你是為了生存打拼的職員,還是求學上路的學子,每個人腳步緩慢而從容,時常可以看到頭上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手里拿著一根油條,一杯豆漿,細嚼慢咽的人們離開家門后,去到各自該去的的地方。
成都雙流——黃龍溪古鎮
成都人說話慢條斯里,語言風趣而幽默,些許是生活節奏的緩慢,讓這里的人們說話也變得拖泥帶水。
北方人問:“你說啥?”,到了成都人的口里,就會變成:“你說啥子喃?”
北方人說:“別急!”,成都人則會說:“慌啥子嘛慌!”
同樣的意思,憑空都要多添上幾個字。
街頭上時尚的“潮人”
成都人與外地人交流,大多都說本地話,因為語速慢,很多外地人大多都能聽懂、聽明白。也有不少熱情的成都人,為了便于與外地人溝通而說普通話的。但是在這樣交流的過程中,除了有比較過硬的語言功夫外,還得有過硬的心理準備。
交談中,一旦因某句話、某個單詞發音不準,當地人聽到后,就會轟堂大笑,說這個人的“椒鹽普通話”太“冒靶了”。
所以也就有了“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四川人說普通話”的典故。
成都龍泉——洛帶古鎮
成都人大多沒有方向感,問路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往北走多少米、往西走多少米。在告訴你某個具體地點的大方向后,好像是約定俗成,再送給你一句“抵攏倒拐就到了!”。就是這一句“抵攏倒拐”,讓不少來成都游玩的外地人嘗夠了苦頭而更找不著北。
成都錦里
成都人喜歡打麻將,無論是在高檔的茶房還是街邊的茶館,時常會看見人們擺起的戰場。曾有笑話說飛機即將飛過成都的上空時,不用聽機上的提示,聽到下面“嘩、嘩”的洗牌聲,就知道成都快到了。
成都麻將,玩法千變萬化,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波濤洶涌。因為事先有著約定的游戲規則,無論后面的戰況如何,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將士,都會態然處之。其間,賭的成份并不是占多數,很多情況下,實則就是一種朋友間的娛樂。
特別是到了周未和節假日,城里那些愛玩麻將的人們都像是遷徙的鳥兒一般,齊刷刷地跑到都市以外的風景區、農家樂,名曰游山玩水,實則是將麻將戰場從城里搬到了另一個地方。
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既玩樂了,也讓人們之間的情感得到了鞏固與加深。
夏天,人們最喜歡去避暑的景區——虹口,人們將麻將桌抬放在溪水里,雙腳就泡在清涼的溪水中,既玩樂了,也涼爽了。
成都小吃之一
成都人喜歡吃,也非常懂得吃。這里的人不僅將這里的飲食吃出了文化內涵,更是讓這里的小吃發揚光大、聲名遠揚。
在中國的四大菜系里面,川菜獨樹一幟,其麻辣鮮香,讓來這里游玩的人們在大快朵頤、辣得汗流浹背的同時,還連連夸贊“好吃!好吃!”。
不管是高檔的酒樓還是遍及四周的“蒼蠅館子(店面狹小、衛生狀況很一般)”,只要你這里的菜做得好,有特色,去過的人們總會一傳十,十傳百,讓知道的人們趨之若騖。時常會看到人們為了吃,不辭辛苦,在餐館外排號等候的場面出現。
成都小吃之二
成都小吃之三
成都小吃之四
成都小吃之五
從老外的吃洋上,就可以感知到成都小吃的美味與誘惑。
提到成都,最為少不了是這里的茶館文化。喝茶是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在繁華的商業鬧市還是在古樸的幽深小巷,只要你逛累了,走累了,茶館就是你最好回家途中最好的加油站與歇息之處。
泡上一壺茶,躺坐在竹椅上,品著香茗,可思可想,其間的快樂,難以用語言去描述。
銅壺燒開三江水,撩動清茶處處香
特別是在寒冷的冬日,如果有太陽出來,人們更是喜歡呼朋攜友,坐在溫暖的陽光下,喝茶、擺龍門陣(聊天)、曬太陽,其樂融融。而生意場上看似唇槍舌戰的談判,往往都是在無形的喝茶聊天之中,圓滿達成。
來成都旅游的老外,也體味了一把成都人喝茶聊天的愜意。
這就是川西壩子上、天府之國的市井生活畫卷。
喜歡成都的人們視這里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而不喜歡這里的人們也因為成都人的盆地意識、坐井觀天、悠閑、慵懶、好吃,而把這里喻為滋生懶惰者的天堂。
國家aaaa級農家樂——成都三圣花鄉
其實,要真正了解成都,不是一句話就可以概之,不能走馬觀花從這個城市閃身而過,更不能以點概面。如果你能多點時間停留在成都,你不僅可以發現這個城市的可愛之處,更多地,你可以從人們那平和、從容與知足的表情上,看到這個城市和諧、包容、積極向上的另一面。
地震后,自愿者們在成都市的街頭巷尾有組織地進行募捐活動
“5.12”大地震當天,成都的出租車司機丟下手中的生意,無須召喚,連夜開車駛往災區,救助傷員;成都市民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發前發災區做自愿者;獻血車前,排隊的人流如長龍一般;玉樹大地震,成都市民懷著感恩的心,讓曾經出現在這個城市上空一幕又一幕感人的場景再次上演;
對于公益活動,對于失學兒童、流浪小動物的保護、野生動物的保護,成都市民在全國也是大有口碑。
而每逢愛國主義活動,成都的市民總是懷著一腔熱情,積極響應。。。。。。
而做為選秀之都,成都更是為中國的文化娛樂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在諸多有關外地人對成都的評價上面,我看到了這樣一段贊美成都的文字:“成都人似乎對成都是個休閑城市的定位頗感滿意,當你對他們說成都人的日子過得真悠閑時,他們個個含笑點頭,仿佛悠閑就是人生的真諦,唯有悠閑才是人生的真況味。那笑容里帶著從容和自信,只有心境平實的人才能有如此的笑容。但是如果認為成都是個懶散的城市那你就錯了。成都朋友介紹說成都人是外松內緊,張弛有道,或許成都人確實不樂意以緊迫感繃斷自己神經的弦,但該做的事情總會按時做出來。也確實如此,我們參加的是一個全國的會議,我們會議其間,成都人組織會務井井有條,辦事都非常的熱情認真。晚上11點了還在和我們聊天,但第二天一早他就能把前一天的會議紀要整齊地交到你的手中。成都并不是懶惰者的天堂。傳統文化在成都人身上形成和諧的統一,他們是即悠閑的又是勤奮的,是善良的又是剛烈的,他們清淡如茶但又濃烈如麻辣火鍋。”
我沒有理由不喜歡我生活著的這個城市。
所以,如果要用一種色彩來定位我生活的城市,我認為粉紅色比較恰當。
她既有紅色的溫暖,卻沒有大紅色的熾熱與張揚。
關鍵字: 成都 自愿者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