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黨嶺,在水一方
幾年前的稻城之行,便聽說黨嶺風光秀麗,勝似開發前的九寨,可惜那次沒有時間。這次終于去了一趟,也算了了一個心愿。
提前買好長途汽車票(票價116.5元+保險1元),當天早上乘由茶店子客運站到丹巴的班車,7點發車,走成雅高速,下來后向西過天全縣到瀘定,然后沿大渡河北上。過了康定姑咱鎮以后,臨近丹巴一段路在修水電站,前進很緩慢,晚上5點半終于到達丹巴,全程約10個半小時。
在丹巴客運站附近找了一家藏族人開的家庭旅館(出客運站售票處右轉上臺階的樓房),女老板要價床位20元/人,三人間25元/人,討價還價后60元包下了三人間。那套房子共四個房間,除三人間被我們包下外,另一個房間住了兩個喇嘛,其余兩個是女老板和一些到丹巴跑活兒的藏族司機住,女老板與司機們混住在一起,估計他們都僅把把這里當做一個休息的地方,并沒有太多忌諱。
當天早上7點半出發,沿途開有一段比較爛的路,20分鐘后開到甲居, 太陽剛剛升起。甲居門票30元/人,有逃票的機會(后面描述)。進去景區后沿馬路前進即可,左拐過一個彎向上,到達第一個觀景臺。由于前面有樹,此處視野并不算好,隨便拍幾張后繼續前進,右拐過一個彎后沿馬路向上,到達第二個觀景臺,可以鳥瞰整個甲居,是拍照的好地方。
甲居藏寨,由較高處的那個觀景臺拍攝
拍完后沿馬路繼續向上,沿途右側都是五顏六色的藏族民居。過了三姐妹接待站后,還遇到一家辦喜事,幾輛中巴車里坐滿了穿著盛裝的藏人。再往上快到了山腳下看到的幾座古碉,那里已經就看不到太多民居了,于是原路下山。
回望藏寨
甲居下來向美人谷前進,路很顛簸,幾十分鐘后到達巴底鄉。與甲居相比,美人谷很冷清,看不到幾個游人更看不到什么美女,讓人簡直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也許真像傳說中那樣美女們都跑九寨溝跳舞去了。司機也疑惑,跑到路邊的人家去確認,沒想到那家出來的卻是一個經常在各種旅游雜志和書籍上見過的熟悉面容——往昔的“康巴之花”、曾經的選美冠軍盧阿姆,驚喜中便決定在她家歇腳吃午飯。美女的飯還要做一段時間,于是在她的指點下乘間隙驅車去了寨子深處的黑經寺,一座目前已經難得見到的苯波教寺院,并和那里的喇嘛愉快地聊了一會兒。山谷深處還有一處巴底土司官寨,但當地人說去那里的路因為泥石流已經垮了,要徒步幾個小時且道路很危險,只好放棄。
巴底黑經寺,位于巴底鄉卡子村,藏語名擁忠達吉嶺寺,屬苯波教。唐高宗永徽八年(658年)由松吉亮柏主持修建,后有活佛19代。由于參與御定兩金川有功,清乾隆特許保留信奉黑教。
午飯30元/人,有香豬腿、燒饃饃等當地名吃,很舒服。飯后和美女合了影,然后車奔向中路,中路鄉與巴底鄉在丹巴縣城相反的兩側,路上有幾段不太好走的泥土地,但總體來說還算可以。中路門票20元/人,售票點比較絕:橫跨大渡河通向中路的橋上,一位藏族老太手按門票一婦當關萬夫莫開——因為沒幾個人能有把握活著游過驚滔拍岸的大渡河,所以逃票是沒可能的。過了售票處后開過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就到了寨子里。
中路民居
中路,收獲的季節。左側遠處是墨爾多神山。
中路藏寨在墨爾多神山腳下,這里可以清楚地眺望神山那金字塔形的主峰。
墨爾多是嘉絨藏區最著名的神山,傳說原為苯教中降妖驅魔的英雄和戰神,后成為藏傳佛教神山。墨爾多山勢成南北走向,余脈延伸至四川甘孜州、阿壩州的數百公里。在周圍山巒起伏的群山中,有六十二座神山為墨爾多圣地的屬神,其中有三座特別威嚴的“斯古拉”(藏語意為‘生神’),四姑娘山便是其中三個“生神”神山之一,將要去的黨嶺主峰夏羌拉也是墨爾多神山的屬神之一。
中路藏寨里的古碉很多,也保存的比較好,多可近距離觀賞。停車場后有一條上山的石板路,不想費事的話沿著它走就是了,雖然冤枉路不少,但能看到大多數風景。如果想走捷徑或去特別的碉樓,可以找當地的小孩帶路,一般5元/人。山腰有個還沒修好的觀景臺,那里沿小路繼續向右走下去有幾個不錯的碉樓,旁邊的田里堆積著收好的玉米桿,農民唱著小曲趕著耕牛,一派田園牧歌景色,但要在爛泥和大石塊上前進,很難走,也容易迷路。我們回來時為趕時間,找了一個小女孩,帶著我們走小路下了山,臨別時看到她球鞋破的都露出了腳趾,不忍心便多給了她一些錢。
中路古碉,也是那天到中路藏寨探訪的盡頭,沿著泥濘的小路方能到達
早起正要再找去黨嶺的車,接到了昨天司機的電話,說可以600元去黨嶺,但要再拉一個人好多掙一點,我們答應了。車子載我們沿大渡河向上后停在縣城路口等了好久,也沒遇到一個去黨嶺的,眼看已經8:40,司機最后只好拉著我們兩個上路,價格仍是600包來回。
離開縣城后沿著革什扎河向西,半小時后在道路右側出現了布科巴郎藏寨,看上去它好似甲居的平地“山寨版”,與甲居或中路相比面積很袖珍,平坦的田地替代了起伏的丘陵,但民居仍一樣色彩繽紛,旁邊革什扎河水聲伴著風吹麥浪,仿佛江南,只有遠處的雪山才能提醒你這里是橫斷山區。
過了布科后還有一段好路可走,直到幾十分鐘后看到河對岸那座碩大的白塔,那以后就是爛路了,到處都是泥地和水坑,許多地方僅容一車單向通過。沿著河邊一路顛簸,經過邊爾鄉后還有更大的驚喜——更爛的泥地,更深的水坑,更窄的路面,好幾處簡直是涉水而過,不時聽到汽車底盤與石塊的摩擦聲。尤其是到了一輛拋錨的運輸車前,一側的懸崖下是滾滾河水,另一側的山崖峭壁與拋錨的車身僅有不到兩米的距離,駕駛員不知道在哪,可能是去找救援了吧。我們的司機當真了得,換了一檔,硬是在崖壁與那輛車間中擠了過去,縫隙將將夠我們的面包車的寬度,把我們驚出一身冷汗。
與路面質量成反比的是路邊的風景,尤其是接近黨嶺的那一段景色,“天堂谷”真名不虛傳,景色秀麗,仿佛是在亞丁,又似乎到了長坪溝。沿途要過幾座木橋,橋上正對著奔涌而來的河水,兩側是郁郁山巒草木,上面是藍天白云,正好拍照,只可惜路邊的葉子多未變色,秋天的氣息尚未濃郁。
中午時分,終于抵達了黨嶺的村長家,一看時間還不到12:00。丹巴到黨嶺路程不到70公里,但由于非常難走,網上通常說要開四五個小時,這次卻只花了三個小時。村長家安頓好行李,按常例一天50元/人包吃包住,住處在他家藏式民居的二樓,樓道里有廁所。這位村長網上似乎褒貶不一,名聲頗有爭議,但到的那天他心情很好,熱情地招呼我們吃飯——菜做的味道真不錯,回到丹巴后我們還念念不忘。村長家掛著一張很完整的靈貓皮,如同小豹子大小,多年前打的,家里人感慨說現在再也見不到活的了。
吃過中飯后我們向村長問了路,從他家后院沿山路向溫泉徒步前進。網上說走到一號溫泉要一個小時,卻只走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溫泉就在路終點山坡上的一片牧場圍欄旁,正趕上一群年青的藏族人在那里,二十分鐘后他們終于洗完了,還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堆在一起燒掉,騎上摩托車呼嘯著紛紛沖下山坡,宛如西部牛仔般自由快樂。我們走上去,快到時卻突然發現還剩下一位藏族婦女帶著小女兒在洗浴,趕緊回來等著,又過了半小時她們洗完后才終于來到泉邊,估計藏族男女沐浴時彼此之間并不太回避吧。
一號溫泉不到10平米大小,水深才剛剛沒過小腿肚,如果真要洗浴的話怕只有坐著或趴著了,溫度也僅比人體溫稍微高一些,水面還飄著塑料袋和飲料瓶,盡管是活水也仍讓人心生遲疑,最后決定不洗澡了,就泡泡腳吧。
水有些滑,估計呈弱堿性,盡管溫度不高,泡了一陣卻身上發熱,不得不把沖鋒衣褲和抓絨都脫下。我泡了會兒就先上來了,同伴比較倒霉,脫的只剩下貼身衣物,剛想出來卻趕上云層遮住了太陽,高原地區沒陽光時降溫非常快,出了一身汗出來肯定感冒,不得不在溫泉里繼續泡著,快半小時后終于等到太陽重新露臉,這才敢出來穿外衣。盡管這里海拔超過三千米,但似乎都沒什么高原反應。
來時村長家人說附近還有兩個溫泉,二號溫泉燙的嚇人,根本沒法洗,三號卻溫度適中,且面積也比一號大的多,但這兩個溫泉都沒有明顯的路,外來人很難找到。我們周圍看了半天也無法確定怎么走,這才后悔剛才沒向那群藏人問問路,又等了一會仍不見有當地人過來,只好放棄那兩個溫泉,原路返回。路上且行且望,只見對面的山坡上夕陽斜照,經幡招展,山腰的六字箴言散發出難以名狀的吸引力,不禁心潮澎湃。回到山腳下,見一處尚在建的藏式三層民居,感覺頂層觀測對面山色很理想,房子里面沒有人,我們就沿著外面施工用的又窄又陡的木梯爬了上去拍照。過程很驚險,卻很沒必要——因為下來時我們發現其實房子內部的正式樓梯已經架設好了。
屋頂遠眺
回到村長家正趕上開飯,仍舊是兩葷一素,味道不錯。飯后,我們、村長一家人、還有幾個當地的藏族司機,一群人坐在爐子周圍邊烤火邊侃大山,話題從奧運會劉翔退賽陰謀到松贊干布的功績一直游離到磕長頭需要怎樣的裝備,相談甚歡相見恨晚。見天色不早,我們起身告辭,并和村長約定租馬事項,說好明天早晨7點出發。村長今晚聊的高興,特別照顧我們,把房間由普通的藏式臥房調到了有新席夢思單人床的房間,黨嶺的晚上并不太冷,不生火蓋一床被子也就差不多了。
那天晚上,村長家除了我們,沒有別的游客。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村長家的飯堂里漆黑一片,他家還沒人起。等我們回去收拾好東西再下來,飯堂里已經有婦女在做飯,不一會便吃上了,一鍋米粥,一碟泡菜,主食是一種發面餅,散發著蔥油味,很不錯。7點很快到了,馬夫仍不見蹤影,百無聊賴地等了一陣見還沒人,只好讓村長家人去催。馬夫終于來了,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青人,他在村長家匆匆吃了幾口飯,一行人終于趕在8點之前出發了。
太陽剛露出臉,山頂一抹金黃。溫度并沒有原來想像的那么低,偶爾能見到小水坑上薄薄的冰殼,估計夜里也就零下幾度左右。馬夫一個人牽著兩匹馬,我的馬在前面,不幸的是后面馬的韁繩正落在我的腳踝處,馬夫只要一使勁腳踝就成了滑輪,一路來來回回摩擦的非常難受。與以前走過的那些地方相比,這里的馬道還算湊合,不是特別難走,只是這里的樹枝比較矮,許多枝條上還生著尖刺,騎在馬上要注意不要被樹杈刮著臉。放眼望去,草木還多是綠色,走前聽村長家人說昨晚剛下了一場霜,但今年的秋天來的太晚,看來落霜的效果不佳,要看紅葉起碼要10月下旬了。
9點左右,到達了飛機坪,一大片寬闊的高山草甸,單論平地面積而言,飛機坪起降飛機可能真沒問題。這里景色優美,,馬兒悠閑地吃草,牧牛人正忙著把頂架的牦牛分開,藍天白云和遠處的雪山相得益彰。迎風飄揚的經幡旁是當地牧人的一處氈房,游客可以在此留宿過夜。
過飛機坪又騎了幾分鐘,馬夫讓我們下馬,說再往上就不馱了,葫蘆海那邊只能徒步過去,他在飛機坪等我們。向上的山路崎嶇,到處都是大石塊和土坑,但好在這幾天沒下雨,泥濘處多已半干,行走起來沒那么艱難。半個多小時后,由主路左轉,到達了第一個湖泊——干海子,時間剛過9點半。
干海子波瀾不驚,一片死寂,風到這里仿佛也停住了腳步,綠色的樹、黃色的草、白色的山巖、黑色的湖石,還有透明的水,似乎亙古以來就一直在這里靜靜地發呆,我們不由得也入鄉隨俗發起呆來,任由草木氣息潛入肺部。湖邊只有我們兩個人,流連了半個多小時,才不得不離開。返回主路繼續向上走,道路仍舊崎嶇,上午10點多,翻過最后一處山梁,第二個湖泊——葫蘆海呈現在眼前,黨嶺主峰夏羌拉雪山正恬靜地倒映在水波蕩漾的葫蘆海中。
黨嶺山在大雪山的北段,位于墨爾多山西北的丹巴縣邊耳鄉境內,是丹巴縣與道孚縣為縣界的界山,也是紅軍長征中翻越的最高的雪山。夏羌拉雪山為黨嶺主峰,海拔5470米,藏語意為“美女神山”,為墨爾多神山的屬神之一。這里是黨嶺風景最美的地方之一,潔白的夏羌拉與蔚藍的葫蘆海相映襯,仿佛一位正在水鏡邊梳洗的絕世佳人,“蒹莢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
盡管海拔已經超過四千,但并不感到寒冷,沖鋒和抓絨在這高原之地竟成了多余的東西。拂面的仿佛不是秋風而是春風,柔和清爽,甚至讓人產生盡量多吹一會的渴望。極目四望,放眼處都是大自然的財寶,心曠神怡之余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舜帝“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的感嘆。晚上在這里露營應該不會太艱苦,也許只有住在這里,才能體會夜晚的“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以及欣賞次日清晨的旭日東升——只可惜這次沒有時間了。
這里總算見到了其他人,三四名游客和當地一家在此開簡易氈房的藏族人,湖邊氈房可以提供簡易的食宿。
那家的藏族小朋友告訴我們,由湖邊向左走翻過山坡,還有一個同樣大同樣美的海子。去那兒的路很難走,我們在樹枝間隙處穿來鉆去,下面到處都是沼澤和草甸,稍不留神鞋就會陷進去,十多分鐘后,大概11點左右,終于到了第三個湖泊——大海子。大海子仿佛是干海子和葫蘆海的集合:幽靜如干海子,水面上與葫蘆海同樣倒映著潔白的夏羌拉雪山。大海子的岸邊是由一塊塊半露的石頭和泡在水中的草甸組成,也是三個湖泊中最難走的,又滑又軟,無論拍照還是行走都要加倍小心,可不要陷在美景中無法自拔。
干海子、葫蘆海以及大海子
葫蘆海,全景圖
路不太好走,山坡上都是樹杈,湖邊是濕地沼澤,建議帶個登山杖探路以免鞋陷進去。
我們在美景中流連忘返,時間不知不覺過了12點,看來必須下去了,下午還要回丹巴縣城。依依不舍地離開海子原路返回,下山速度明顯快的多,下午一點左右便回到了飛機坪騎馬下山。
再看一眼這里吧,腦海中最后的印象是村長家那塊有名的門匾:
“黨嶺,只有一個,敬請珍惜”
關鍵字: 大海子 大渡河 干海子 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