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背包客下四川(五)千姿百態的蜀南竹海(下)
壯美的七彩飛瀑
與幽深靜謐的忘憂谷相比,七彩飛瀑卻是充滿了動感的別樣景觀。跨入景區高大的牌坊門,視野豁然開朗。極目遠眺,遠山石壁上的“彩練飛塹”四個紅色大字隱約可見。山下一條銀白色飄帶似的水流蜿蜒而來并呈扇型展開,在水面寬達四五十米處修建了巨型水壩,水流均勻地從高約十幾米的壩體頂部驟然跌落,飛濺起團團水花。壩上設有汀步,是親水觀景的好位置;若站在壩下回首仰望,但見一簾巨大的水幕從天而降,吼聲震天,狂瀾激蕩,飛奔而下的瀑流只在垂直的下方濺起一條雪白的鏈花,而寬闊的湖面卻波瀾不興。動與靜的強烈對比,將兩種迥然不同的水景之美鮮明地展現在游人面前。
瀑布與湖
景區內的地面層層下切,地形由高漸次降低,空間也由開敞漸而閉鎖,人們的心情隨之變化著。由于水景既有人工營造和自然天成之別,也有體量與動靜的不同,因而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景象:有寬闊平靜的湖面,也有跳躍奔騰的湍流;有整齊宏大的簾幕式瀑布,也有自由奔突、大小不一的飛流;有的是怒濤翻滾,有的是漣漪微泛;有的綠如碧玉,有的似層層白雪……;水的各種形態美都在這里薈萃。
其中最美的、最具有震撼力的要算最后一級瀑布。因為這里匯集了巨大的水量,且地形落差很大,巨流被重重地拋入谷底,白色水霧彌漫天地,震耳的轟鳴聲在山谷中回響。而臺階就緊貼在瀑布旁,人行其上盡管是安全的,但看到洶涌澎湃的流水以排山倒海之勢從頭頂、從身旁傾瀉而下,仍不免心驚膽戰,總怕被巨流吞沒。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人顯得那樣渺小、那樣地不堪一擊!聽當地人說,若在晴天,這里就會出現一道道彩虹 ! 可以想象,彩虹映照下的飛瀑,是何等美麗、何等壯觀!
繼續下行,最后到了谷底的天雨亭。空氣中飄散著濃重的濕霧,坐在亭中,細觀飛瀑,聆聽水聲,領略大自然的美與威力,一種強烈的激動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或許這就是崇高美的感受吧!
深谷飛瀑
險峻奇特的天寶寨和仙寓洞
天寶寨和仙寓洞是彼此相連、高懸于數百尺高的壁立山崖上的景點。建造者巧妙地選擇了山崖上部一條水平斷裂帶做基礎,劈山筑路修廟建閣,其智慧與勇氣實在令人欽佩!遠望天寶寨與仙寓洞,像是在巨大的崖壁上繪制成的一幅長型畫卷。這里沒有了忘憂谷的清幽、也沒有了七彩飛瀑的靈動,只留下了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的險俊和奇特!
一踏上天寶寨景區入口的臺階,身下即是百尺懸崖,沿崖壁開鑿出的階石窄而陡峭。在雨天的清晨,我們去了那里。當時天色幽暗,階面濕滑,濃霧鎖徑,三米之外不見它物。每上下一個臺階都提心吊膽的,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上上下下地緊張了一番,終于走完了這段路。這時天漸明亮,我們進入了一個在斷裂帶平面上鑿成的高大的巖腔(一面開敞的石隧道),這是天寶寨主景區的開端。巖腔外側是堅固的石砌護墻,內壁是完整的土紅色巖石,巖壁上鐫刻著巨幅石浮雕組畫——成語“三十六計”。這些作品構圖嚴謹,制作精細,以與軍事有關的成語為主題,如“聲東擊西”“釜底抽薪”“遠交近攻”“作壁上觀”等。從組畫的內容及天寶寨險要的位置來看,這里似乎曾是一處軍事要塞。景區內還有巨大的石錐、石盤等自然景石,生動而有氣勢。在這里居高臨下,廣闊的平原、田地和無數小丘一覽無余:光亮的水面、深綠的樹群、淺綠的稻秧、紅褐色的裸地……它們在視覺中變得小而纖細,被微縮成為一幅線條流暢細膩、色彩和諧的工筆畫,十分奇妙!
山下如畫
天寶寨和仙寓洞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我覺得出了天寶寨的西門就進入仙寓洞景區了。這里的地基比天寶寨寬大些,上方是開敞的,所以建有大雄寶殿,還有雙層樓閣等,而且體量都不小。在地形如此艱險的條件下,修建出這種結構復雜、工藝水平高的建筑物是何等了不起啊!此外,這里還有深浮雕睡佛和金身觀音,神態自然安詳,十分傳神。廟內佛前燭煙繚繞,香火很旺,真有點步入仙寓的感覺。
險峻的地形
天寓洞廟宇
睡佛
金身觀音
游完仙寓洞,要攀登一段較長的臺階才能出此景區,走上大路。年老體弱的人,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所以這兒有“守株待兔”的抬滑竿的師傅為您服務。不過這二三百米的路程需付出 40 元的腳力錢。
關鍵字: 作壁上觀 大自然 斷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