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背包客下四川(八)桫欏峽谷
桫欏峽谷對我們之所以很有吸引力,是因為我們特別喜歡峽谷景觀:峽谷地形變化劇烈,景觀要素豐富,對人們的視覺和心理都有很強的沖擊力和震撼力,這種旅游體驗是很過癮的;在陡峭的峽谷小徑上氣喘吁吁地上上下下,在天然氧吧中盡情的吐故納新,使肌體功能得到極大的發揮與鍛煉,這種體能的釋放也是很過癮的。而這個峽谷更使我向往——它有桫欏樹。桫欏樹是蕨類植物中唯一的喬木樹種,形成于3.5億年前,是植物界從水中走向陸地的最早喬木樹種,比中國的國寶銀杏樹還要早數千萬年。這么珍稀的物種,不目睹其真容豈不遺憾!
在西壩鎮乘桑塔納到景區的路旁下車,沿著山丘梯田邊的小徑下行。這里景色很美,層層疊疊的山丘,高高下下的綠樹,整齊有序的梯田……,正值枇杷成熟時節,桔黃色的果實掛滿了枝頭,果農們挎著籮筐忙采摘。好一派恬靜、秀麗的山野風光!我們在田埂上走了一公里左右,過了一座小橋就到了峽谷的入口處。
峽谷外的田野
峽谷是丘間低地下切形成的,不太寬也不太深,可算“袖珍版”了;但“麻雀雖小,肝膽具全”,豐富的峽谷要素這里應有盡有。從谷底向上看,兩側由完整巖石形成的直立崖壁如巨斧劈成,在垂直的巖石節理和狹窄的山谷空間的對比下,峽谷仍然顯得高峻而幽深。
高峻的崖壁、垂下的樹根
峽谷陰濕水滑,我們踩著竹制的棧道、手扶著竹子搭成的扶手小心地邁著步。見很多光滑的石頭散落在谷底,湍急的泉水穿流其間,在平緩之處匯集成藍綠色的小水池。后來棧道變成了由巖石鑿出的石徑.。谷底生長著茂密的蕨類草本植物和修竹,從谷頂落下的瀑布經過高高的崖壁在空中已化為飛散的小水珠,還有從石隙間鉆出來的串串細流和層層而下的小疊泉,由它們奏響的天籟之歌在峽谷中回蕩。
竹棧道 #formatimgid_2#
峽谷溪流
#formatimgid_3#
茂密的植被
蕨類植物
小瀑布
有一條樹根(或者藤條)同瀑布一起從崖頂上垂下來,其直徑約10多厘米、長度足有20米以上,表面光滑,筆直且上下均勻;泉水沿著樹根緩緩流下,在根端形成水柱。我驚嘆從未見過這么長、這么粗、這么直而均勻的樹根!最初還以為它是一條輸水的鐵管呢。更稀奇的當然還是生長在幽谷中的桫欏樹林了。大大小小的桫欏樹布滿了谷底(據說有上千株)。大樹高達6-7米,遠看有點像椰樹,樹干通直,樹枝簇生于樹干頂端,其上長著巨大的蕨葉,像是開屏的綠孔雀十分美麗。目睹眼前的植物,有水生的、陸生的,有蕨類草本的,而更多的則是蕨類唯一的木本—桫欏樹,讓我瞬間感到自己似乎已穿越了漫長的時光隧道,到了三億年前的石炭紀!因為同時出現的這些植物,是那一時期的主要景觀。
珍稀的桫欏樹
走了一個多小時,峽谷越來越開闊、也越來越亮堂了,看到了一個名為“回眸”的小亭,以為景區到此為止就往回走了。其實前面還有一株最有名的桫欏樹王,可惜我們沒能看到。不知是我們忽略了標識,還是根本就沒有標識。返回的路上,我又一次感受了小小桫欏峽谷的美麗——它豐富多姿的景觀和珍貴的科學價值。真要感謝大自然恩賜給我們這個可愛的袖珍峽谷!
袖珍峽谷
在返回的渡船上,我們看到了讓人揪心的景象:江面上成叢成團的綠色漂浮物浩浩蕩蕩順江而下,有的像小船那么大。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水葫蘆(正名鳳眼蓮),它們又去開拓新領地了。目前南方不少水域已被它占領。水葫蘆因美麗而被引入我國,但它的繁殖速度太快了,一株一年可變成幾千株。它們密集地封閉了水面,使土著的水生植物因缺氧窒息而死,導致水生生態系統的破壞。據2003年報道,我國每年入侵植物造成的損失已達574億元之巨,而且治理效果多不佳!這都是由于人們的無知和疏于管理造成的惡果。環境的安全,大家不能不關注啊!
關鍵字: 大自然 桫欏樹 水葫蘆 綠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