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游記:翠色竹海
回四川,觸目皆是蒼山碧水,濕潤的空氣輕拂著臉龐,勾起心底久違的記憶……每日夢中,總見一片竹色青青,翩翩起伏,如漫山波濤,又如急舞的女子,衣袂翻飛間長巾翠袖……心中這般牽掛,就此去圓夢吧:約一閨中好友,取道宜賓換乘去萬里鎮的中巴,向蜀南竹海奔去。
車過三江匯合口(金沙江在此與岷江匯流后改稱長江,故宜賓又名萬里長江第一城)往東行,看窗外江水滔滔,感嘆逝者如斯。繼而轉南,一路陪伴我們的是秀美的淯江,綠水逶迤,楠竹青青,依稀有幾分竹海的影子。途中聽說景區內正在下雨,不覺有幾分擔憂,一小時后,漸入佳境,竹海的西大門躍然眼前。入門方知景區山巒起伏并非平如大海,萬里鎮位于高處,還要行三十余里盤山路。車隨公路蜿蜒而上,至山腰“觀海樓”處,驟雨初歇,就此下車,開始游覽。
沿“翡翠長廊”徒步前行,腳下道路由天然紅砂石鋪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兩旁楠竹密集,內傾拱合,似綠色屏風。萬竿修竹,在這秋季的雨后,平添幾分瀟灑又多些許細膩……順長廊而行,盡情呼吸著雨后林間的空氣,濕潤而清新。
一小時路程,至“海中海”,這是景區山上的人工湖泊,水面開闊,儼然茫茫竹海中的“海子”,故而得名。站在湖邊遠眺,翠竹婆娑,碧水如鏡,遠處小島將湖面分為兩半,延伸向蒼莽竹林……湖中竹筏點點,往來穿梭,是游客在爭相嬉戲。若夏日蕩舟,伴綠竹倒映,必定酷暑全消,涼爽無限。可惜時值清秋,總覺雨后立于竹筏之上,未免太過冷寂,遂觀之而去。翌日得知此處為《臥虎藏龍》的竹林外景地,回想其恬靜幽遠,果然飄逸中隱含江湖俠氣。
出海中海,與主道分岔,前往“仙寓洞”景區,很快走到景區門前的停車場,此處三個景點形成旅游環線,取道“仙女湖”上山。沿著長長石階在密密的竹林中穿行,懷疑這樣幽深的林中是否真有一面湖水?像地球上的一滴眼淚?遐想間,高山湖水驀然眼前:清清碧波,層層漣漪,湖心深處,白色雕像輕臥水畔,如瑤箐仙子臨波沐浴……沒有橋,坐竹筏渡水,沒有漿,竹筏兩頭各系一繩索,岸上的人悠悠地拽著,筏子就在兩岸間來回往返,渡去載來,過客匆匆。十年修得同船渡,于是向對面而坐的祖孫微笑,猶記得那個小女孩有一雙亮亮的眼睛……
拾階而上,至“天寶寨”,猛然發現已置身懸崖峭壁之中。沿石壁洞窟而行,棧道寬一到十米不等,石欄外便是百丈山崖,自然加倍小心。時值下午,忽然間,霧氣頓起,自崖下繚繞飛升,縹縹緲緲,很快彌漫了整個山谷。在這云霧之間,四顧茫然,竟忘卻身在險處,只盡情享受這絲絲縷縷的霧氣,任其帶著涼意輕輕拂過臉龐發梢……山下傳來呼喚:“你好啊!”引得身邊游客紛紛作答,一時間,洞壁回音,聲聲不絕。在不見其人的云霧中玩這樣的游戲,不知是否為了證明存在的真實?
繼續前行,來到鑿有“三十六計”圖畫的石壁處,駐足回望,來路山崖上“作壁上觀”四個大字隨霧氣流動而顯現。據說此處山下曾是太平天國石達開率部與官軍作戰的古戰場,當年來此山寨躲避戰亂的先民大概就是作壁上觀吧?
霧氣清涼,從路邊小攤買來熱氣騰騰的黃粑果腹,寒意漸消。前行穿過十三道石寨門,憑欄遠眺:“仙寓洞”依山靠巖,洞上是莽莽楠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峽谷,谷中云飛霧聚,仙寓洞時隱時現于煙
關鍵字: 大峽谷 宜賓 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