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行——佛緣
藏區行走風景隨處即拾,然寺廟、美食、人文卻是需要尋覓的。每到一處一定會盡量前往寺廟,參拜,還有欣賞壁畫、建筑、了解宗教教義,盡管仍是膚淺。
這次在馬爾康因有了阿木的引薦,有幸參拜了3所寺廟,其中2所為本教寺廟。
本教由公元前1917年即藏歷木鼠年誕生在西藏阿里地區的辛饒彌沃大師創立,是西藏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以博大精深的古代象雄文化為基礎,廣納當時周邊地區文化精華,形成了獨具特殊魅力的西藏宗教文化。
本教曾有力地推動整個青藏高原快步走進文明與進步之路,本教自己也經歷了三次(前弘期、中弘期、后弘期)極為重要的發展過程。本教在漫長的流傳歲月中先后經歷了吐蕃王直貢贊普滅本,象雄王國滅亡,吐蕃王赤松德贊滅本,吐蕃王朗達瑪滅佛滅本等多次劫難,盡管如此,本教本身所具有的強大本土生命力和雄厚的群眾基礎讓它延續至今。
西藏本教宣揚去惡從善、因果報應、輪回痛苦和涅盤快樂等基本教理,主張廣學博聞與實踐修習并舉,尤其注重修煉大圓滿密法。辛饒彌沃祖師明確反對原始本教中殺生祭祀、踏血盟誓等充滿血腥味的陳規陋習,主張用自創的替身靈品儀軌來取代以上陳舊習俗,本教因此積累了體系龐大而內容復雜的儀軌教法,后來傳入西藏的佛教基本沿用了本教的多數儀軌,并且稱其為伏藏法寶。西藏本教自稱是大乘不滅本教,全部教法分為九乘次第,先說世間法事,后說出世法門,具有和佛教一樣的五道十地理論、六度教義和密宗四續法門,講究入教先皈依三寶,修密須修供三根本,處處發心利樂眾生。
位于馬爾康城郊小水溝的莫爾寺舊經堂,新經堂在更改的山坡上,正在修建中。
每個寺廟都有的四大金剛像壁畫
掌管寺廟的護法壁畫,也保平安、健康
木雕護法像
佛祖像
度母像
經堂兩側的小佛龕
與莫爾寺活佛合影
離開莫爾寺穿城而過又去了查北拉康寺,查北拉康寺又名小寺,也在馬爾康城邊的山坡上,頂著午后熾熱的高原陽光,一步步攀登石板鋪就的山道,很快汗水便濕了衣衫,平常這樣的高度攀爬起來可以健步的,但在這里只能一步步走,沒有氣喘吁吁被引路的三郎則郎夸獎已經很榮幸了。
回望來時路
壁畫
佛像
每天下午都會習經文的小和尚,老師便是寺里的玉興活佛
最小的這位十分靦腆,一直不好意思面對相機
正在做寶瓶的玉興活佛熱情接待了我,談論中詳細介紹了裝臟的全部過程以及內容,原來,與其他教派有很大的不同,末了為我加持,還給我掛上了金剛結。
整個下午在一片祥和、寧靜中度過。
關鍵字: 吐蕃王 宗教文化 馬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