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凝固的音符,最沉著的動感
佛即福,福即佛,“福寶”(佛寶)-----最凝固的音符,最沉著的動感!
燦爛的陽光照亮了心中每一個角落,又是周末,最近心情郁悶的我更是無法集中精力,我知道自己又將出行了,可這一次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
圣潔的雪山,高山上的湖泊,神秘的峽谷,奔騰的溪流還是豐美的草原,不,我發覺我不需要看這些美得無瑕的景色,我郁悶的心情只會抹殺風光,我都問自己,怎樣的旅程才能洗凈心靈的塵埃?什么樣的路線才能給我上路的信心和勇氣呢?
悠遠的茶馬古道,寧靜的古城。我決定了,我出發了,7月的末梢,我迎著灼熱的陽光出發了!向三條江匯合的福寶(也叫佛寶)出發了!
先說說路線吧:重慶出發,上高速公路,在隆昌站出去后往南走隆納高速公路,到達長江支流沱江邊上的重鎮——瀘州,一小時后到達合江縣城,之后便是彎道眾多的山區普通公路,其中榕江到甘雨路面極差,轎車慎行,在你略感疲憊的時候,就會到達佛寶古鎮。
再說說瀘州吧 。夜晚的瀘州原來是這樣的美。筆直的大街,明亮的街燈,人潮熙熙攘攘。濱江路無疑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嫵媚和品味,江邊是很好的綠化,連綿數里全是榕樹,在燈光工程的照耀下顯得很有幾分情調。沱江兩岸風景如錦!
佛寶,又名福寶,位于四川省合江縣城東南42公里,貴州、重慶、四川交匯處。有三條江在這里匯合。是明清時代從自貢販鹽到貴州的必經驛站。古鎮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毀,恢復于清朝乾隆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佛寶古鎮是四川民居的代表作,同時也是山地建筑的典范。古鎮依照地形的變化而規劃,形成了高低錯落、層疊錯落的街市空間,體現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結合。高高低低的石級構成的步行系統限制了現代交通工具對古鎮的破壞,使古鎮得以完整保留。
古鎮建在一個山頭上,所處地理位置較偏僻,經濟落后,古鎮顯得有些荒涼破敗,但依然風貌依舊
古鎮依山傍水,鎮周青山翠疊,河岸綠竹搖風。高處望去,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屋宇、排排吊腳木樓錯落交織
古鎮的入口
古樸、清幽,絲毫沒有商業和旅游開發的現代氣息,“養在深閨人未識”
走在街上,所見行人奇少,偶有納涼的老人手持撲扇,完全沒有集鎮常有喧囂與叫賣聲
7月的天,真正的孩兒的臉。剛才還陽光燦爛,舉手之間就滴滴嗒塔下起了雨點,絲絲細滑,點滴清涼,漫灑在干燥青綠的臺階上,滴落在我無助的心上,到是應了我此時此刻的心情。
古鎮房舍多為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建筑,一般是一樓一底、前店后宅的格局,灰瓦、白墻、青石板的天井,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的風格。零星幾個人影在街上晃來晃去,一兩小孩或爬在低矮的木凳上做作業,或安靜的戲耍,一切都顯得那么的低沉,寂靜。完全不象是被獨具慧眼的導演相中拍了兩部著名的優秀電視劇《世紀人生———董竹君傳》和《傻兒司令》的風光。
7月的雨,說去就去,盡管雷聲轟鳴,雨還是停了,天空已是欲哭無淚。光線在古鎮詮釋著柔和的美!
古鎮三宮八廟殘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繪畫等散發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的光輝。
漫步在迂回曲折、高低層疊的石級路上,臉上撲滿新鮮的雨水
小街寬不過三四米,窄處僅容一人過
鎮上全系青石板鋪就,石階起起落落,陽光照在竹篾夾土墻上
紅紅的泥巴墻,低斜的瓦屋蓋,映襯在一個曾幾何時輝煌無比的茶馬古城上,留下的就只有夕陽般的殘跡.
殘存的輝煌
樓臺依舊在,角兒不知身何處,只留下這些看似有生命的護衛!
這樣的眼神我們都很熟悉,羞澀,略略帶點驚恐。
這樣的表情不在高原,不穿戴民族服裝,一樣具有穿透力。
雨后的殘陽,到蠻適合照著這個被人們遺忘的老鎮
雨后的殘陽,層層的大門,到蠻適合此時此地此刻的我
這就是傳說中的封火墻
站在全鎮的最高點——火神廟觀看,全鎮就像一幅古樸的山水畫,令人嘆為觀止。山包上的一小古鎮,三條江從身旁流過,這樣的地形賦予建筑師極大的想象空間和創作靈感。建筑多為木柱檀梁,穿斗結構,青瓦屋面,竹篾夾土墻。一般門面較小,進深卻大,內開天井,且多有三至四進。地勢起伏不平,建筑隨水而動,依山而建,建筑有的吊腳,有的懸挑,有的附巖架空。慘淡的人氣完全看不出這里是當年自貢井鹽販運貴州等地的必經之道。
關鍵字: 歷史文化 青石板 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