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馬爾康
馬爾康地處四川阿壩自治州的中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邛崍山脈北段,屬高原峽谷區。東與紅原、理縣交界,南與金川、小金相鄰,西與壤塘接壤,北與紅原、阿壩相連。 地勢呈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的高山峽谷地貌特征,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8-9℃,年均降水量753毫米,干雨季分明,日照充沛。6-8月為雨季。干雨季分明,日照充沛。最適合去馬爾康旅行的季節是春、夏、秋季,春天山花爛漫,夏天氣溫舒適,秋天層林浸染。全縣幅員6633.63平方公里,轄12鄉2鎮,104個村234個村民小組(其中純牧業村3個),2000年未全縣總人口55323人。
馬爾康藏語含義為火苗旺盛,引伸為興旺發達之地,是全州政治、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距成都市395公里。馬爾康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原系梭磨土司的部分屬地和卓克基、松崗、黨壩土司所轄地區,亦稱四土地區,為青藏高原吐番的一部分,西藏稱之為嘉絨,即嘉爾莫查洼絨的簡稱,意為住在嘉爾莫麥多山周圍氣候溫和的河谷地帶的居民。1955年正式成立了馬康縣人民委員會,1958年區域大調整后成目前的馬爾康縣。
藏族是馬爾康的主體民族,使用語言為嘉絨語,屬藏族東部方言之一,文字統一使用使用藏文。此地風土人情豐淳,宗教信仰深厚,民間文學、民間工藝、民族舞蹈別具特色。以西索民居為代表的嘉絨民居建筑以及克莎民居為典型的邛籠建筑,喝馬茶、吃燒饃饃的飲食習慣,詼諧浪漫的爬墻墻戀愛風俗,傾寨而出、盛大隆重的看花節,熱烈奔放的鍋莊舞,醇香味美的咂酒等等,無不盡顯馬爾康濃郁、厚重的嘉絨藏族文化積淀。
馬爾康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原系梭磨土司的部分屬地和卓克基、松崗、黨壩土司所轄地區,亦稱“四土”地區,主要居住著嘉絨藏族。嘉絨是“嘉爾莫查絨洼絨”的簡稱,意為住在嘉莫墨爾多山周圍氣候溫和的河谷地帶的居民。在總人口中,藏族占63%,漢族占34%,其他民族占3%。馬爾康地區風土人情豐淳,宗教信仰深厚,民間文學、民間工藝、民族舞蹈別具特色。
盛大隆重的“看花節”、熱烈奔放的“鍋莊“舞、醇香味美的咂酒等等,盡顯濃厚的嘉絨藏族文化。雖然馬爾康地區的藏族在生活習慣上已經有部分漢化,但還是要尊重當地的風俗,每個藏族家庭都有經堂,是供神誦經的地方,千萬不要冒犯。
旅游提示
飲食:馬爾康地區的飲食文化豐富多采、別具特色。當地人民多以酥油糌粑、馬茶、酥油茶、燒膜膜、豬牛羊肉及產品為主食。糌粑添加酥油白糖,香甜可口;烤羊香脆,酸奶味美,酥油茶營養,手抓牛羊肉鮮嫩可口;馬茶提神助消化,燒膜膜三吹三拍更具味道,青稞咂酒醇香甘美,香豬腿色鮮味美;和尚包子、酸菜面塊別具藏族風味。以馬茶為主料配制的酥油茶、奶茶、核桃茶、油壇茶,是嘉絨藏族待客的上品飲料。
住宿:馬爾康住宿較好的是阿壩州招待所和馬爾康賓館,10—50/人,比較干凈。 紅原住宿10—50 元/人,此賓館晚上有烤全羊晚會,費用50—100元/人不等。
交通:馬爾康屬四川四北部,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只通汽車。有兩條線路可以達到,一是從成都乘長途車直接抵達馬爾康,再搭乘出租車到卓克基;二是九寨溝旅游后,從松潘乘班車車到馬爾康,也可以從甘南經若爾蓋進入。
關鍵字: 藏族文化 酥油茶 馬爾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