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嘎山游記攻略
d1成都——康定——沙德鄉 小雨轉陰
6個人,6個大包,擠在一輛從康定到以六巴鄉為目的的小面里,正是2004年10月1日,隸屬甘孜州的康定的天空更是繼承其一貫的平均日照時間只有2.165小時的傳統,陰沉得讓人徒生些傷感來配合這樣的天氣。
從康定下車是3點,再上車出發卻是4點半左右的事情。這期間的時間能說明一個問題,一幫人背著包急吼吼的見停在路邊空車就以群毆的速度上去,臉上卻擠出象是被人圍毆之前討好生硬的笑容來想得到所謂在前人攻略中的理想價格,說明這幫人在當地人的眼里不外乎是些兩腿走動錢包而已,而且還是比較厚實的那種。
云夾主峰現
試過小面,小貨,甚至開價近千元的金杯,價格總是離350元這個數字的距離卻還象夸父前面的太陽一樣,雖然夸父門已經穿了上等或中等的登山鞋。頹然,頓痿,胃口卻見漲,數人進路旁的飯鋪消磨心中的消極,打擊是能夠讓人改變對食物的態度,茶飯不思或暴飲暴食,而飯鋪的老板比較欣慰我們中意后者。
終于在車上了,翻過折多山埡口后光線和路上的車同時稀少起來,黑暗讓大家漸漸沉默。不知哪位無聊之及隨口說了句:“我們來殺人吧。。。”只見司機老大猛然一惻頭回顧,狐疑驚恐的心情從車子做不規則運動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只是一剎。看來他已經后悔不該為了多宰我們150元而上錯路了,老老實實的收450元也不至于惹來殺身之禍。。。。搞得大家不得不收拾起早已安分沉默的氣氛,揉拔揉拔的把它變得更蓬松些,順帶附送天南地北各樣的笑臉,還有一根剛在康定買的新鮮的煙。。。。
路還算可以,路燈是沒有的,車在山谷里竄著,黑暗剛被分開,在車后又猛然匯合。不時聽到司機談及這里民風彪悍,數日前還有人被持槍搶了,嚇唬我們的同時自己的膽子好象也變得不知去向,所以不時打開自裝的模仿警車的喇叭聲來撐門面。我倒是疑惑會因此引來更厲害的火力,厲害的火力想到車上密麻的彈孔,因為司機老大提到沖鋒槍這3個字。。。。。一路真希望車子最好能不出一絲聲響的滑到目的,連燈都不開才讓人覺得絕對安全,偏偏不停類似警笛的喇叭總在司機覺得會有人竄出的地方及時響起,每響一下都讓人咬牙切齒,慷慨就義之心涌泉而出。。。。一車的阿q 到沙德已8點半,離六巴鄉尚有2個小時,住下。
提示:
1. 康定——沙德168km——六巴鄉198km,正常時節包小面350-400左右,行車5個半小時左右(你要保佑沒有塌方)
2. 沙德可以住糧站招待所,蘿卜燉蹄膀和海椒面吃爽,54元/7人,4菜1湯,分量足夠住宿。10元/人,相比藏民家算干凈,有大院子可以停車。
d2:沙德——六巴鄉——下木居村 小雨轉陰
早上六點多,天還是黑的,冒著隔夜的小雨就上路了,從這里路就開始變得顛簸起來。
窗外隱約見路基下的流水翻騰,山谷里別的都在靜靜的呆著,就象車上我們臉上的表情一樣平靜,其實就是沒睡醒的那種發呆。偶過一彎,猛見月半彎在蒙蒙的天空,渾身被震得一激靈。
車行將近2個小時到了六巴鄉,這段路天色變亮的時候才發現很漂亮,流水激蕩透明,岸邊偶爾從發黃或發紅的樹林中閃出孤單的藏居,在回頭中漸漸隱沒,只有和霧氣混合的炊煙停留在最后的視野里。
六巴鄉里的道路泥濘,黑色的泥巴路上到處是牲口門和它們的糞便以及大大小小的蹄坑,其主人吆喝著這些制造交通堵塞的牦牛群,為我們開出通道,我們剛擺脫被牦牛們的圍觀進入鄉政府大院又被搞運輸的居民重新包圍,早起的司機有福了。
8點半,六個人已經擠上了拖拉機在往下木居村的路上了。路不是很好走,在山谷里,寬度幾乎不能錯車,路旁就是小河。其實小面或吉普肯定可以通過。山谷里的風景很大氣,有時間的人可以選擇碰到天氣晴好的時候徒步到下木居。
10點半左右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下木居村。找到打頭兩名隊員的駐地,不過他們因為不愿浪費時間而去附近轉悠了。我們安頓好,吃土豆,喝酥油茶,解決個人問題,出現高山反應等,下午與全隊匯合,不表。
提示:
1, 六巴鄉——上木居村約20km,90元/拖拉機,費時2小時左右。
2, 下木居住宿加食物,中飯和晚飯(青稞面,酥油茶,煮土豆,面條)共10元/人(價格便宜可能和我們租主人的馬有關)
3, 下木居海拔3835m左右,應該注意高原反應了。衣著,沖鋒衣加抓絨,單褲。
d3 下木居村——子梅埡口 陰見多云
8點半左右開始出發,亂糟糟的好幾個隊伍2-30號人馬,躊躇滿志,鳥語花香般散開隊型。天還是陰的,這讓人很是擔心此行最大的目的:在子梅埡口膜拜清晰的貢嘎主峰是否能達到。
本隊幾乎全都是因為磨房那個驢子發的貢嘎的照片而被震撼的,可光眼睛被屏幕里的照片震撼是不滿足的 ,全身的每個細胞都要得到這樣的爽快。嫉妒,仇富的心理不單在社會,在我們身上都會完美體現。
馬隊下山碰云
路還算好走,不行半個小時左右轉彎,就可以遠遠的看見埡口和上面的白雪了。起初還在杜鵑叢里走著,愈行愈高,就是滿眼的亂石和地衣類植物。基本上大家的速度隨著高度的上升而放慢,呼吸心跳急促起來。
12點20,喘著粗氣到達4600的埡口,視野豁然開放。
還在等主峰
埡口上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想感覺照片中的蒼茫和廣闊已經力不從心,以單手托腮這樣平時的思考沉默深沉狀也毫無用處,就算再加上一只手也是徒勞。當看見很多衣著光鮮的男女迫不及待的伸著兩個指頭以無邊的云海和不現身的主峰為背景照相的時候,自己也恨不得伸出一個指頭腹誹這樣的事情,本來適合無聲來體會的空間已經被折騰得和公園里的情況無二。到是藏民很安靜,說話都是小聲得只能在近身的人聽見,興奮,只是從其眼神可以看出。
主峰突現,高得讓人瞠目,群眾的叫聲和掌聲適時響起來,配合得天衣無縫。當地人看雪山的神情必恭必敬,完全不是我們這些外來人象是砧板上的活魚活蹦亂跳的樣子。
黑云白云主峰
主峰比周遭的山高出很多,銳角的蜂頂直面壓迫過來,白得刺眼,以藍天為幕布,旁若無人的存在。驚嘆得我們張嘴連連,嘴里的口水幾乎被到處打探的山風吹干。從340萬年前的發育,到120萬年前的成熟,直到今天的7556米的高度。有幸得見,不禁要脫帽來揮舞表示崇拜,揮破了再買一頂來繼續。
云涌主峰遠
山谷里廣闊的云海,也在仰望,和我們一起。我們是幸運的,能一窺主峰的面目,后來就碰到在此守侯3天的人,除了云霧繚繞,就是云霧繚繞。
提示:
1, 神山面前禁忌喧嘩。上木居——埡口大約16km 。費時約4個半小時。
2, 租馬費(人馬)各50.00/天,而且居然回程也要算,租3天要付6天的錢,后來爭取到付4天的費用,所以開始一定要談好。
3, 可以在翻過埡口下面4300左右扎營,有水源,運氣好的話可以等到日落金山。衣著,抓絨,羽絨服,兩條褲子(不算內褲)
d3子梅埡口——上子梅村——貢嘎寺 陰傍晚轉小雨
昨晚幾乎沒有睡覺,有手表的人不停在報時,稀薄的空氣讓帳篷里的3個人從這頭睡到那頭,好象是把這頭的空氣吸收完了再去吸收那頭的一樣折騰。幸好今天到貢嘎寺的路程不算長,向導和那些與我們在一起扎營搞攝影的人說的。所以大家決定到中午12點在出發。
早上的營地,(隊友小吳拍)
擺開陣勢,數人散開,或坐或臥,或吹蕭,或看書,或和那幫搞攝影的人聊天及看他們的專業設備同時眼露崇拜與嫉妒等。
其中聽到他們帶來的向導說貢嘎主峰一直沒有人登上過,回來查資料的時候說57年國人自己就登上去了,不過代價很大。不知道該信誰。事情的真相對大眾來說好象不好得到,所以我們一般只相信我們愿意相信的東西。比如銀子不夠時覺得吃素對健康有利,而荷包豐滿時高蛋白高熱量是當然的選擇。當然,前人的經驗或看起來有經驗的人,比如這幫攝影者,說的話也不一定可靠。他們說從貢嘎寺到巴旺海只要兩個小時。。。。后來經過驗證除非我們以11公里/小時的速度,就可以準時到達。不過這個經驗還是給我們第2天開始的行程增加無限信心和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前景。
等到12點,主峰那里的天空還是迷茫一片,只好悻悻的下山,告別還在守侯的幾個攝影者,往腳下的云海鉆進去。
早上營地
下坡是愉快和輕松的,隨著更多氧氣和流水及樹林的出現,精神飽滿得好象昨夜的無眠根本就不存在過。當看見只有3棟藏居的下子梅村的時候,舒適的路基本結束。
往貢嘎寺的路在下子梅村左旁的溝底,要過個小河。在那里有了一次超出預算費用的遭遇。
數個當地人在那里修橋,應該是真的橋壞了吧?不想惡意的猜測別人。馬過不去,如果想過去的話只好等橋修好,按正常的速度,當地人意思是不曉得什么時候修好。當然,如果不正常的話就要意思意思,每個意思就是50元且不講價,大概是我們在逛特價的商店里的衣服一樣,明明跳樓價了,所以絕對不講價。意思意思以后保證20分鐘后就一切恢復正常。
當他們接過兩張意思后就積極的從橋底下抗出些木頭鋪在橋面上,認真負責的幫我們的包和馬小心的護送過河。整個過程10分鐘都不到,當時真有點擔心他們會因為以工作效率的提高為根據又要我們來點意思。幸好他們是誠信的,當地人真是樸實憨厚啊。。
然后就是一路的上升,路比較泥濘,坡度大的地方更是如此,總可以看見前人留下來比他們的腳要長得多的印記。路,在是松蘿滿掛、偶雜杜鵑樺樹的青杠老林和濕霧中向上伸展,那些濕霧其實就是從子梅埡口看到的云海,沒有遠觀的潔白只有陰冷。
公元1285年,看看都有什么事發生
元大都城的建立,使北京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首都;忽必烈忙著為第3次“進入”日本而準備; 由桑吉溫奠基修建從前當地群眾流傳著“先去朝拜拉薩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瑪大殿”的查杰瑪大殿;位于建水縣城建中路據說是山東曲阜孔廟外的第二大文廟,建水文廟開始建造;同時,1285年, 貢嘎扎布巴在第2世活佛弟子巴若阿然碩杰所創建的小廟上正式修建貢嘎寺。同一時代,有人被攻打,有人身體被消滅,有人在淹沒,也有人為了信仰而建起比自己的生命延續得更長的寺廟。
17點30左右,全隊到了被霧氣彌漫浸透的貢嘎寺。
說實在的,貢嘎寺基本上沒有一般人印象中的寺廟的樣子,倒是象個有2層樓的比較大的四合院,大門普通的寬,3米左右,沒有讓人景仰的臺階,一抬腿跨過門檻就進去了。寺里中間有塊空地,大約15m*15m左右,進門斜右對角是用個空的大汽油桶接的山泉水作為生活用水。當時里面到處是穿著中鋒衣的人,相當的熱鬧。
貢嘎寺里面
以路過者的心態到處觀看,進入2樓的經堂,世俗的鬧氣好象就被隔絕于簾外,一個喇嘛靜靜的坐在一角,和滿屋的熏香幽暗溶為一體,自己喏喏的竟然有點手足不知所措,小心翼翼的拜了拜,悄悄退后,淡出。。末了還是沒有往功德箱奉上香油錢,是忘卻還是腦中一片空無亦或處于節儉的本性自己已不得而知。
20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貢噶活佛是當時知名度最高的康藏白教大德。是大藏學家、大學者、詩人。曾受過國民黨中央政府的冊封, 漢地佛教徒知其有白教大德貢噶活佛而不知其有白教教主噶瑪巴法王。當時國民黨軍政要員如劉湘、潘文華、李宗仁、李濟生、于佑任、陳立夫、黃蘅秋等皆紛紛皈依其門下。蔣介石亦親筆為其題寫 輔教廣覺禪師,貢噶呼圖克圖。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以上和國民黨政府關系還是道路艱難或別的什么原因,貢嘎寺現在需要修葺的地方很多,單是山下貢嘎寺用兩張白紙一藏漢文字手寫的貢嘎寺粗略的介紹,就讓人為它經歷700多年的風雨而生出的蒼茫感嘆。也許這樣的狀態才更加入世?
提示:
1, 從子梅埡口下4300左右——貢嘎寺大約12km,空身大概走5個半小時。
2, 貢嘎寺3850米(一說3750米),住宿一晚(去的人不多的話有褥子)加伙食自理,提供柴火,10元/人,布施隨意。衣著,抓絨,羽絨服,中鋒衣,兩條褲子
3, 寺內不許焚燒塑料制品,但也不要丟棄。在寺門外看到很多食品包裝的垃圾,希望不是驢子丟的。
d4,貢嘎寺——巴旺海 陰下午轉小雪
早上9點出發的時候視野比昨天遠了100多米左右,可以隱約看見貢嘎寺下面的流水,昨天只是聽見流水所發出的聲音。
下到山底,走出云層后空氣清亮,山谷里味道清新,偶爾小道上的牛糞和濕潤班駁的葉子也是清新的。思想自由身體舒適的走在路上,雖然是陰天,人卻沒有應景的憂愁。
路過一戶人家時,大家和一個語言不通的藏族老太太比劃了半天,大致的意思是要買點青菜。兩個mm在別人門口做出用手往嘴里扒拉的動作,這個動作我想應該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應該表示吃飯或吃別的什么東西的 意思。可是青菜怎么表示?我很為她們感到困惑,其實老太太的困惑應該不比我們少。青菜這個概念太廣泛了,怎樣用兩個手和臉部的表情把它表示出來有點超出我們的能力。老太太木然的看了雙人啞劇有5-6分鐘,最后還是被兩人引到離她家不遠在路邊的菜地。當我們用一個指頭點向那些天然無公害的白菜蘿卜,豁然明白,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想吃什么菜,一定要自己點。
當時很驚異的發現老太太的拐棍的長相和我們用的登山杖很類似,簡直就是雙胞胎。近了一看,果然是登山杖,還是澳大利亞來的。不會是別人用它換了些青菜或別的什么吧?有點心虛的看著大家和自己的登山杖。最后給了幾塊錢了事,皆大歡喜。
后來的路實在有點長,身上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最后無汗可出。特別是看見巴旺海后的路,幾乎象是正弦波,每個下降必定有一個上升,搞得大家頭回對下降產生不信任和恐懼的心理。
巴旺海和枯樹
巴旺海不大,給人的感覺是它愧對了那個海字。雖然高山湖泊都這么叫。在陰霾的天空下,湖面象一塊平整的磨沙玻璃,很有質感。零落的枯木間或點在湖的這里或那里,刺破湖面完整的同時讓整個海子有點寂寥的味道。從初見海子到它盡頭,大概走了近兩個小時,經過一半的時候,開始下雪。
在海子邊一直沒有找到傳說中的牛棚也沒看到因年老色衰而被遺棄的騾馬。那些騾馬應該是幸運的,要我們,肉老些不怕,可以文火燉上一天,擱些花椒大料。。嘖嘖,絕對不會暴殄天物。所以說就算投胎做牛馬,也要到這個地區。
雪越來越大,最后數支隊伍被一條流水狂燥的小河阻擋,騾馬們干脆就趟過去了。我們只好一個一個小心翼翼的過獨木橋。如果一失足保證你失身,不管男女。略帶陰暗的心里等別人先過,以手里按著快門的姿態等著。輪到自己過的時候,不知道會成為哪個牌子相機的供品?
過河
向導在離河邊50米左右的地方找到營地,卸包,結帳,告別大家,返回,就在這樣的無聲的雪花中離去,依稀記得他頭頂和眉毛上的落白。身形隱沒后,只有馱鈴悠揚。。寒冷,孤單的回程。向導的名字叫佳吉。
在密集的雪中扎營,做飯,吃飯,在帳篷里又飽又暖,卻也沒思什么就睡去。現在這個世界居然還在睡袋里有這么干燥熱乎的地方,哪里還敢有非分之想。
提示:
1, 貢嘎寺——巴旺海約22km,費時約7個小時。
2, 路上可以找當地居民買菜,對幾天沒見綠色食物的胃口會有幫助,給2,3塊錢就可以,當然,你別有把大包裝滿的企圖,厚道點。
3, 海子邊有營地,在樹林里,視野不好。再前行半小時過河50米左右路邊有營地,可扎7-8頂帳篷,營地海拔3200米左右
d5巴旺海——磨西溝——石棉,陰 d6石棉——烏斯河——成都 多云
今天是徒步的最后一天,但是不幸運。天上有雪,腳底泥濘濕滑,中間有樹支要你分開,背上還加上因潮濕而加重的大包。大包,有好幾天沒和主人親熱了,與馬背比,背負系統還是更適合人背些。
剛開始大家還比較講究衛生,時刻警惕不讓鞋子和泥水接觸。時間長了,就不管不顧的踩下去,以不滑倒為終極目標。幾乎沒空抬頭看漫山雪色紛擾。
走得很辛苦,剛換的登山鞋在頭3個小時是隊伍中最不錯的,大家都紛紛交流自己鞋子里水的多少的時候,自己的還是干燥異常,更堅定的往水里趟,到后來簡直是有點故意的買弄。最后,同歸于大家的結果,有時聽到鞋子里的吧唧吧唧的聲音到對行程的單調是個調節。
一直在山谷里走著,經過樹林,竹林,河邊的懸崖,方便的時候偷看右邊的景色,就是一般山谷的景色那種。隊里小腦不發達的人不停摔著,摔到后來就習慣了。每次跌倒再也不做無謂的掙扎,很順理成章的在地上,再以象是從床上起來的姿態爬起來,仿佛身下不是黑色的爛泥而是雪白柔軟的被子,看樣子只差用手掩住要打哈欠這個常規起床時伴隨的動作了。剛開始看還有點新鮮,后來頻率高了腦神經沒什么反應了,就木木的看著。實在起不來感覺會引起交通堵塞才上去拽她起來,感覺自己還是比較富有同情心的。
到磨西溝管理處的時候已經下午4點,一路走得天昏地暗,狼狽不堪。經過從磨西溝往我們來的方向修路的工人旁邊的時候還被羞辱了一通:你們有空在家里多做點家務不好?浪費糧食和錢財,不行幫我們干干活啊。。。。意氣風發的心靈深受打擊。沒想到會在這樣人煙稀少到看到兩腿行走的東西就感到親切的地方受到羞辱,一向以為只會在城市里西裝革履的去上門推銷的時候才會受到羞辱的。從此經過后面工人身旁的時候神色怯怯,低眉順眼。
在終點磨西溝處照相,買飲料喝。擔憂的看已經快修好的水壩工地的熱鬧,啊,又是水壩,我們總是不停的破壞,索取,基本上以管你以后洪水滔天還是山崩地裂的態度來生活,而且洋洋得意,很有成就感。環保人士和非環保人士的區別就是這樣,一個對修水壩很擔心,一個對此不擔心。但都是在晚上坐在以水壩的能源點著的電燈下思考見面是要辯論的問題。
最后上車經草科往石棉縣,住下交通賓館,腐敗石棉縣城有名的羅湯鍋,不表。次日坐頭班車往烏斯河,換火車到成都,散伙。
提示:
1, 巴旺海——磨西溝管理處約22km,費時7個小時左右。下雨的話前3個小時的路極不好走。應該有備用的褲子。
2, 磨西溝——草科約10km,客貨兩用車10元/人,草科——石棉約60km,正式客運小面16元/人,可以買下空的位置,要不就等人滿。
3, 石棉交通賓館15元/人(3人間,電視,限時熱水)在車站對面,腐敗可以到羅湯鍋,1元/人,人力三輪,一說都知道。
4, 石棉汽車站早5點半就開始售票,節日期間到成都的票緊張,石棉-烏斯河中巴20元/人,可到烏斯河轉火車,沒有公路堵車的煩惱,順利的話下午3點半就可以到成都。烏斯河——成都37元/人,不一定有坐。
總結:天氣基本是陰的,但老天有眼,居然在子梅埡口多云了半天,有幸看到貢嘎主峰,這樣的運氣回來簡直要把當月的工資全拿來買彩票。民風治安目前尚可。六人是教好的組合。
關鍵字: 烏斯河 六巴鄉 攝影者 貢嘎寺 貢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