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服(fu)電話: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四川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西南旅游 > 四川旅游 > 四川旅游游記

走婚大峽谷--四川行

新疆旅行網  時間:12-20  來源:  作者:
在這里,愛情是飛檐走壁;在這里,青年男子可以爬上高達數米的女孩子的閨房,然后早上自由離開,也可以同時擁有數個“走婚對象”;在這里,男子不需要對自己的小孩負責,走婚所生小孩由舅舅和母親撫養,家里母親是核心;在這里,人們使用獨特的語言,住著獨特的碉樓,吃著“臭豬肉” …… 探秘"走婚大峽谷" 瀘沽湖的母系氏族生存狀態和走婚制度已讓人稱奇,時隔這么多年,真的還會有另一個地區有著同樣的習俗?扎壩,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境內的一個大峽谷。這里有著和瀘沽湖相近的走婚習俗和獨特的生活習性,這里被稱為"全世界第二個母系社會走婚習俗的地區"、"人類社會進化的活化石"。 一個外人少有涉足的大峽谷,真的有如此神秘?這里的走婚到底是怎么回事?進入21世紀,面對現代婚戀的沖擊,扎壩地區這種走婚習俗還能持續多久?2003年7月16日,我們專程前往傳聞中的"走婚大峽谷"--扎壩大峽谷,去探個究竟,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走進大峽谷 流經道孚縣城附近的鮮水河從遙遠的康北草原奔騰而下,經甘孜州爐霍縣、道孚縣,在雅江縣兩河口與雅礱江匯合。這里地震頻繁,地質活動極為活躍,被稱為鮮水河地震帶。流至道孚縣鮮水鎮附近,鮮水河與紐日河匯合使河床陡然變得狹窄,落差增大,輕歌曼舞的河水變成了咆哮的野牛,直向南沖去,并在這里沖出了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大峽谷--扎壩大峽谷。 7月18日一早,我們一行就坐上三菱越野車往扎壩開去。清晨的高原,碧空如洗,沒有一絲云彩。半輪月亮還依稀可見,燦爛的陽光已經讓裸露的皮膚感到刺痛。峽谷悠長深邃,兩邊高山挺拔陡峭。遠遠的,黑教第一大神山--扎嘎神山,展示著它高大偉岸的身姿。由于地形奇特,谷底的鮮水河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回灣。在峽谷深處,依稀可見古老的碉樓散布其間。 去扎壩的公路是在峽谷半山腰開鑿出來的,路很難走,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汽車是擦著路基顛簸著緩慢地行進,路基旁邊便是深達一二千米的懸崖。一路上,除了幾輛拖拉機與我們擦肩而過外,見不到一個行人。禿鷲和烏鴉在天空中盤旋,叫聲慘烈,令人恐懼。 70多公路的路,我們足足走了近4個小時。經過一段慢長而艱苦的行進后,我們的車終于抵達了扎壩區區工委所在地,峽谷中一片開闊地帶。 經過一個已被標上"危橋"字樣的鐵索吊橋后,我們來到扎壩區工委主任澤仁彭措的家。"不好意思,我們這里沒有電。等會兒水燒開了,我給你們泡茶。"彭措主任很熱情,"我不是當地人。我們副主任拉馬布是老扎壩,我把他給你們找來,讓他來介紹介紹情況吧。" 很快,彭措主任就把拉馬布找來了。拉馬布今年46歲,長期高原陽光的照曬使他看起來被實際年齡更老些。彭措主任向我們介紹: "拉馬布在99年出任區工委副主任時前,當了十多年的亞卓鄉黨委書記。應該是最了解扎壩的人了。" 說起走婚,拉馬布顯得頗有些不好意思,"我們這里叫'爬房子'。這里的人都走過婚"。對于自已,他沉呤了一會兒后說,"那都是年青時候的事"。多大開始走婚呢?"大約有十七、八歲吧"。你走過幾次婚呢?"我吧……呵呵。"拉馬布笑而不答。旁邊的彭措主任接過話:"他呀,年青時是帥哥,走過7、8此婚吧。" "這里算是道孚縣最偏遠的地區了。"彭措主任向我們介紹。現在扎壩地區全區轄仲伲、紅頂、亞卓、扎拖、下拖5個鄉,全區5800人,987戶人家。"1974年道孚森工部門進來伐木,扎壩才修起了第一條公路。"解放前這里有土匪盤踞,所以這里基本就沒有外人進來。"這里有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峽谷。"公路修通后,盡管與外界的經濟文化等聯系有所改善,但這里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的走婚習俗。"這里基本每個家庭都是由走婚組成的。"拉馬布說。 "計劃生育實行以前,走婚是沒有固定對象的。可以隨便找。但實行計劃生育后,情況有所改變。"據拉馬布介紹,以前當地男女都是白天各自勞作,晚上男方就翻墻進女方的房間,早上又離開,沒有結婚的限制。實行計劃生育后,如果女方有了孩子,就必須結婚,扯結婚證。根據這里的民族政策,允許一對夫婦生三胎。如果沒有結婚證生了孩子,或超生,就要罰款。"因為怕罰款,所以現在走婚沒那么多。就是結了婚,男女也不在一起住,白天各做各的,晚上睡一起,只是不用爬墻了。" 不過,拉馬布說,"其實,現在許多人結婚之后仍然在走婚"。 7月18日下午,告辭了彭措主任和拉馬布,我們前往路比較好走,各種習俗也保存得比較完好的亞卓鄉采訪。在這里,當地人奇特的建筑、語言和飲食習俗讓我們大跌眼鏡。 從區工委所在地的街道上,可以遠遠地看到鮮水河對岸的峽谷半山腰上,10多個古老的石碉樓散亂地聳立著。在青山和藍天之間,石碉樓顯得滄桑和突兀。 亞卓鄉巴里村村長肖彭措帶領我們走進了巴里村。說是一個村莊,其實就是由7、8石碉樓組成的一個碉樓群,座落在峽谷半山坡的一個平坦地區。碉樓下面種滿了綠油油的青稞和蕎麥。 肖彭措村長帶我們先在石碉樓轉了一下,然后到他們家里作客。扎壩地區的石碉樓房屋基礎呈長方形,一般為四至五層樓,高約20米,墻體用片石和粘土砌成,厚約1米,墻中央有用白石嵌成的人型和牛頭的圖騰。 碉樓只有一個大門,門楣上掛有吉祥圖騰物。從第二層開始,每層設小窗戶四至五個。碉樓的規格由柱子的多少決定,最小的1根柱子,一般為4根柱子,最大規格為9根柱子。所謂碉樓1根柱子的房間規格有大約64平方米的空間。柱子呈一字形排列,柱頂放一橫擔,上架木梁,木梁兩端嵌入墻中,梁上鋪橫桿,置石片蓋土。 我們走進了肖彭措村長的家。他家有一個用卵石壘成的石墻圍起來的小院子。看到生人進來,看家的黑色藏獒對著我們狂吠不止。幾只小羊羔和小牛犢溫順地在院子里自由散步。碉樓的第一層就是專門為它們準備的。 從一樓牛圈到五樓依次設有藏式獨木梯,梯距約七寸,一般是17級和19級,一定是單數。二樓是一個空間很達的廚房,廚房中間柱子上掛有柏枝、麥穗、哈達等捆在一起的圖騰物,象征五谷豐登、家道興旺。廚房也是客廳,大家圍著火塘席地而坐。火塘設在靠近窗戶的地方,里面立有三塊石頭,用來支鍋,石頭上刻有吉祥圖案。"我們家的許多重要決定,都是在火塘邊做出的。" 肖彭措村長說。 廚房旁邊有一間房間是家里女孩子的臥室。閨房設在二樓,也方便小伙子晚上爬墻。其他家庭成員的臥室在三樓。三樓有吊腳樓式廁所,一側還有一個天臺,可以曬谷子等東西。四樓設經堂,是日常煨桑敬神的神圣之地。 "建個碉樓很不容易呀。" 據肖彭措村長介紹,建碉樓要費時數年,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一旦開工,除正常休息外,中途不能停工。整個碉樓沒有一個榫頭;砌墻也不用吊線,但砌出的墻面平整如砥。 肖彭措村長家廚房里的三只吊掛的大豬吸引了我們。"這就是臭豬肉,已經掛了30年了。"村長指著一頭已經被廚房炊煙熏得烏黑發亮的大豬說,"這是我們這里家庭富裕的象征,也是我們居家待客的最高規格。" 臭豬肉是扎壩人的獨特飲食習慣。豬喂肥了以后,就用繩索套頸把豬勒死。在腹部切一個小口去內臟,然后以干豌豆粒,園根塊填充腹腔,縫合,再用黃泥和酥油糊嚴切口和七竅,埋入草木灰中。半年之后,草木灰基本將豬肉的水分吸干。然后把豬肉從草木灰中取出,掛在廚房的一角,讓其進一步腐熟變黃。臭豬肉可以存放數十年而不壞,據說放的時間越長越補人越好吃。 然而,扎壩當地人的語言連陪我們來的道孚縣旅游局工作人員都聽不懂,我們的采訪都是通過扎壩干部做翻譯。而且他們的服飾、建筑風格與外面道孚的藏族有明顯差別。在這個大峽谷里,怎么會形成"語言孤島"?他們的到底屬不屬于藏族?他們從何而來呢? 難解之謎—失蹤的"東女國" "至今整個學術界還沒有對扎壩社會、經濟、文化進行過全面系統的研究。" 康藏文化研究專家,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新建日前在接受我們咨詢時說,"這還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我在60年代就進入過扎壩。對于扎壩語言,學術界很早就知道,但只是寥寥幾篇,根本不深入。"據任新建介紹,早在50年代的民族普查中,就發現扎壩語同外面的藏語不一樣,扎壩地區以外的人根本聽不懂。在藏語中主要以拉薩話、德格話和安多話(青海地區語言)三種方言為主,被稱為官話,而像扎壩這種偏僻的地方話,被稱為藏語地角語(地方語)。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黃布凡等幾位民族語言專家曾對扎壩語做過一些研究。但至今仍無定論。 "綜合這些專家的意見,扎壩語可能屬于古羌語的一支。" 他認為,扎壩的語言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語言。在語法構成上同藏漢語族的藏語支有一些明顯的差異,但同羌語支卻又較為接近。"它的詞匯中有借用其他語言的成分,但不多,很難對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 為什么在這個大峽谷里,怎么會形成"語言孤島"?他們從何而來呢?他們的母系社會的殘留保留至今有何淵源?任新建研究員認為,盡管一些人將扎壩人歸為西夏黨項人遷徙的殘余,"但扎壩人很可能是歷史上失蹤的有名的'東女國'的一個部落殘余。" 在歷史上,金沙江、雅壟江、大渡河、岷江等四大河流成了民族融合的主要通道,學術界稱為"民族走廊"。青藏高原邊緣北邊的氐羌系民族與南部的百越系民族,在這幾條河流峽谷中遷徙。南下與北上中,許多民族在這個地帶進行融合和交匯。某些弱小的民族在峽谷中遷徙時,發現一個適宜生存的地方,于是就會定居。"這樣,在峽谷深處,由于環境封閉,與外界交流極少,因而一些古老民族民風得以長期保留。" "說扎壩人是西夏黨項人遷徙后裔有些站不住腳。" 任新建研究員不同意以前一些學者對 壩人來源的觀點。 據介紹,在南北朝后期,黨項羌人興起。史書上說,黨項羌人有八大部落,范圍包括了今天四川的甘孜和阿壩地區。唐代,吐蕃入侵,吞并了一部分黨項羌人,而另外一部分則投唐,內遷到了陜西、寧夏一帶。宋代,在銀川一代的黨項拓跋氏建立西夏王朝,并創立了文字。經歷了200年,于元初,西夏被蒙古大軍所滅。王族基本被殺完,黨項這個民族從此在歷史上消了。"因此學術界多年以來都在研究,西夏王朝滅亡之后,會不會還有黨項的遺民留存下來。"由于黨項在藏語稱為"木雅",而國內外一些學者根據四川康定、道孚等地區有被稱為"木雅語"的地方方言,于是就認定,這個"木雅"地區,很可能是西夏遺民。而扎壩人是其中的一支。任新建卻認為這是本末倒置,"早在唐代道孚這兒就有黨項羌人,這應該是黨項的祖地,而且他們長期生息于此。怎么會說成是元朝從外面遷過來的呢?況且西夏根本就不是母系社會。" "根據我近年來的研究,結合對扎壩地區周圍環境,我發現扎壩人的風俗習慣同歷史上記載的'東女國'非常相似。" 任新建研究員告訴我們,在隋唐時,青藏高原有兩個"女國",一個在西藏境內,一個在康巴地區的東部。在《北史》、《隋書》以及新舊《唐書》等史記中都有記載。為區別西藏境內的"女國",因而將康巴地區的"女國"命名為"東女國"。按照《舊唐書》《東女國傳》記載:東女國有80余城,東北和孟州黨項相鄰,東南與白狼、羅汝諸部毗連,西北則與多彌之地相鄰。據此,大概把"東女國"的范圍劃定在今天甘孜州的丹巴至道孚、雅江等一帶地區。女王所居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船以渡。女王住9層的高樓。東女國在八世紀末逐步向滅亡。 "當時所說的'城',就是一個個散居的村寨。而扎壩就有可能是'東女國'80余城的一個。" 任新建研究員通過長期研究和實地考察發現,"東女國"的中心在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也屬于黨項羌。扎壩也在這個"東女國"的范圍內。然而,丹巴等處于交通要道的地方,開發程度比較大,受外界影響多,許多古老習俗比如以女子為家庭中心的習俗至少到了清代就已經消失。但是,由于扎壩地處峽谷,與外界隔絕,因而古老習俗得以保留。比如扎壩人住碉樓,就與"東女國"人住高樓相印證;而扎壩家庭以母親為主的母系氏族殘留,更是"東女國以女為王"的寫照。 "可以這樣說,扎壩人是歷史上失蹤的有名的'東女國'的一個部落殘余。保留著古黨項羌的語言和'東女國'的習俗。" 任新建研究員說,"扎壩的母系社會殘留非常典型,家庭非常復雜,很值得研究。" 一個 復雜的家庭·爬房子高手 "在扎壩,家庭的核心是母親,各種家務事及農活均由婦女完成;舅舅掌權,大小事情必須經舅舅同意或由舅舅做出決定,小孩子也由舅舅養。" 扎壩區工委主任澤仁彭措告訴我們,扎壩家庭人口眾多,關系復雜,連他也只了解了一個大概。 這并非是這位當工委主任的不體察民情,工作疏忽,而是的確這家庭成員的關系有點復雜,甚至連家庭成員自己都不太清楚。扎拖鄉的阿夏拉就告訴我們,如此復雜的關系,他自己有時都會搞糊涂。至于,他在外面還有多少個兄弟和妹妹,"也許只有天知道"。 在阿夏拉的家里,目前生活了三代,共16個人。"我們家有爸爸,在家他說了算。"阿夏拉一開口就讓我們大吃一驚。 原來,阿夏拉的母親那一代,全是女的,沒有舅舅。根據扎壩當地的習俗,如果一個家庭缺男缺女,那么這個家庭就可以從外面娶媳或招婿上門。而一般只有家里的大哥或大姐才能娶媳或招婿。這樣,阿夏拉的母親熱戈作為大姐,就招進了阿夏拉的父親亞馬。父親亞馬就行使舅舅的職能,而母親仍然是家里的核心。如今,阿夏拉的姨媽們相繼去世,留下了6男3女,9個兄妹。"我們6個兄弟都在外面走婚,家里的5個侄兒侄女都是我三個妹妹走婚的。"阿拉夏說。 "我還好,至少還曉得我的父親嘛,好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父親是誰。"他指著他旁邊的舌本安克說,"他的幾個兄弟,好像都不是一個父親生的。他是我們這兒的'爬房子'高手哦,能在5、6分鐘內徒手攀上10米高樓。" 在扎壩,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齡,就要談戀愛找"甲依"(相好)。找到了"甲依",晚上男子走婚,但必須經受"杜茍"(爬墻)的考驗。只有男方爬進了女方的房間,才能得到女方的愛和接納。從此以后,女方家不再閂門,也不干涉,進出猶如自家。也不是所有扎壩小伙子都是爬墻高手,有些爬墻者,由于技術不過硬,在爬墻中途掉下摔死或致殘。但爬不上去,也只能望墻興嘆,與意中人無緣。若要強行求愛,將會被打得鼻青臉腫驅逐出碉樓。 筆直平整而且陡峭的墻體真能徒手爬上去?而且,10米高的樓只需要4-5分鐘?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舌本安克才有些拘束地當著眾人的面展示了他的爬墻技藝。只見,他先用左手卡進墻體的僅能容下3只手指的小縫隙,然后用右手向前探測,在右手2只手指卡實時,他的身體開始騰空,就這樣,象一只猴子一樣,他左右兩手交替上行,很快便上升到約4米高的第一層樓。而當他上升到最高4層的窗戶時,我們看了一下時間,僅花去了4分10秒!"真的象一只靈巧的猴子!" 真的是眼見為實,這就是"飛檐走壁"的愛情;也只有愛情的力量才能讓扎壩的眾多小伙子練就這身"功夫"。 走婚,這種古老母系社會的婚姻方式,流傳到了21世紀的今天,如同一個人類社會的活化石。然而,走婚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為什么要走婚呢?扎壩的走婚還能持續多久呢? 走婚為哪般 "走婚是因為要保持財產的不外流"。作為扎壩地區最有知識的人,茨珠曲佩老人曾經在文革后期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上過大學,也曾是扎壩中心小學校的校長,現在是扎壩地區的文教干事。在當地,他很受人尊敬。 在解釋為什么有走婚現象時,他認為,在這個貧窮而閉塞的峽谷地區,由于土地和耕地面積少,一個家庭就不能無限的分裂。通過"走婚"而不正式結婚的方式,可以杜絕家里財產的外流。"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 ,勢必會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樓,置辦生活用具,這是這個地區的人所無法承受的"。據茨珠老師介紹,因為環境惡劣加上幾乎沒有礦藏資源,到去年底,他所在的扎壩地區人均年收入不到900塊。一些邊遠的村子,人均年收入還不到200元。 "母親在家里的絕對權威不容更改,如果引進另外人家的一個女子,勢必會改變這種格局。"茨珠老師同時認為,走婚現象存在的原因除了環境貧窮有關外,還可能與這個地區尊敬母親,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傳統有關。因此,"即使一個男人在外有無數個女人,他都不能將她領回家"。 "從生產力上講,在扎壩,女性的工作量要比男性大得多。" 茨珠老師向我們介紹,當地女性除了要承擔全部的家務事外,整個家庭的農業種植、牲畜喂養和擠奶等工作都是由母親來完成。而男性主要從事副業,修房子、縫紉什么的。 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新建基本同意茨珠老師的觀點。他認為,母系氏族是人類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的時候所必經的一個社會階段,是以直系血緣來維系的家庭關系。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母系社會逐漸被父系社會所取代。但是,在一些生產力不很發達的地區,與外界交流幾乎隔絕的地區,有可能這種母系社會得以保存,"扎壩就是一個典型"。 那么,扎壩區的這種走婚習俗還能持續多久呢? "走婚習俗可能會逐漸消失"。 任新建研究員用比較肯定地語氣告訴我們。據任新建介紹,隨著此后當地交通的改善,尤其是,"如果有一天這里通上了電,有了電視,有了現代文化傳播工具,用不了幾年,這一切都會慢慢改變"。 而且,現在在扎壩靠近公路的村子已經出現了當地人與漢族人正式結婚的現象;隨著當地人文化知識的提高,一些年青一代正在慢慢開始拒絕"走婚"。 "而更嚴重的是現代婚戀制度對這種古老走婚習俗的破壞。"他告訴我們,計劃生育政策所要求的一幅一妻制和限制生育的作法,再加上當地人避孕意識和知識的匱乏,會使得越來越多的扎壩人由于害怕他們無法承受的罰款,而放棄這祖祖輩輩傳承了幾千年的走婚習俗。 "我覺得,要使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就目前情況看,只有靠發展旅游。" 任新建研究員告訴我們,盡管從歷史上看來,越是開放,越是交流,古老文化消失得越快。但是現代,旅游業反而促進了傳統。一個地區的古老文化正是這里發展旅游的根基,為了不使旅游業資源消失,當地政府會出臺一系列的保護政策來保護。 那么,隨著即將涌進的旅游人流和正在慢慢發生的外來文化影響,扎壩,擁將近1000年歷史的走婚習俗還能堅持多久?旅游開發真的能保護早這片"東女國"的遺民?恐怕一切只有等時間來回答了地區的家庭關系,引起了專家如此高度重視。扎壩地區的家庭到底如何復雜呢?
關鍵字: 副主任 大峽谷 研究員 道孚縣 鮮水河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魯木齊市(shi)沙依巴克區伊寧路89號新(xin)豐大廈A座7樓(lou)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凱賓斯基飯店

凱賓斯基飯店

已有 410 人關注
峨眉山溫泉酒店

峨眉山溫泉酒店

已有 382 人關注
成都新良大酒店

成都新良大酒店

已有 326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成都六十五度餐飲

公元1932年6月5日,在臺灣誕生了65

老房子大河谷酒樓

新派川菜的代表。菜做得很精致,口

陳麻婆川菜館

陳麻婆豆腐(人們仍習慣于稱之為麻

巴蜀家宴酒樓(武

巴蜀家宴酒樓位于武侯祠大街180
四川游記所有游記

一根草芯的吸力—

“爬雪山,過草地……”成都西北邊

四川巴中南江光霧

光霧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和

實拍重慶模特風姿

天晴了,我們去了中央公園。德肋撒

清明寒食梨花香爛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