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廟會
每年農歷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便是黃龍旅游的鼎盛時期——黃龍廟會。相傳,六月十五日是黃龍真人修道成仙之日。為了紀念黃龍助禹疏導大江之功,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等族人民,聯歡會這里或游春觀景,或祈禱吉祥,或親朋歡聚,或談情說愛訴衷腸。《松潘縣志》載,自明代修建黃龍寺以來,開始了廟會活動。天長日久,約定俗成,便成了一年一度的黃龍廟會。
廟會期間,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帳篷、炊具、食品等,絡繹不絕,前往黃龍。千里之遙的青海、甘肅以及綿陽、阿壩等地的藏族同胞也遠道趕來,參加廟會。 在通往黃龍的路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汽車結隊而來,喇叭聲此起彼伏;騾馬聯幫奔馳,銅鈴聲山谷縈回;小伙們的“雅馬哈”大多拉著一個妙齡少女,呼嘯著卷起一團團揚塵;手扶拖拉機也顧不得那嚴厲的交通規則,一輛接一輛,像是特意安排的造型藝術彩車,裝滿歡笑,蕩漾歌聲,不甘示弱地突突轟鳴,在蜿蜒盤曲的山道上,擺開了長蛇陣……人叫、馬叫、汽車嘀嘀,鳴奏了黃龍廟會的第一章。 遠道而來的港澳同胞、外國朋友和好奇的游客讓到了路邊,舉起相機,叭叭地按著快門,記下了這難得的廟會“趕”情。 進入景區,帳篷連營、炊煙如縷,熱鬧非凡。老人們項掛念珠,手持香火,口里念念有詞,見廟就拜,見碑就跪,有的還在行進中不斷地拋撒著“龍達(一種印有經文的黃箋),十分莊重虔誠。似乎在向人們宣告,他們才是黃龍廟會的真誠的善男信女。
這時沒有豪華的酒店,也沒有考察的娛樂場所,然而那隱匿在林中的轉花池”卻不亞于稱為“戀愛角”的北京紫竹院、上海外灘以及重慶的楷杷山公園。青年人大多云集于此,品嘗“上天賜福”的沉醉癡迷。一對對戀人,爭相向池中拋下葉片,求知“能否白頭偕老”;一個個豆蔻年華的少女,相繼拋下鮮花,問神靈“能否找到如意郎君”……葉轉了,戀人們相擁著歡跳起來;花轉了,姑娘們嬌羞地悄悄卷入了退滇的人流…… 入夜,篝火熊熊,歌聲蕩漾,“香火萬家朝六月,羌歌氐舞雜喧填”、把黃龍廟會推向了高潮。
山坡上,一支支山歌清亮純凈,激情充沛,透著無限歡樂,劃破了山林的寂靜。特別是情歌對歌,高山流水,日月腥 辰,藍天白云,蝶舞蜂習,花開蟲鳴,無不作為愛情的暗示而加以詠唱。渾厚的男聲,洋溢喜新厭舊 一種激動人心的情緒,就像從山林中流出的一泓清泉蜿蜒而來。柔潤悠揚的女聲,像云中飛行的孤雁,在迢迢征途上發出充滿信心的呼喚,久久地、久久地在朦朧的夜空中流淌。
關鍵字: 善男信女 黃龍廟會 黃龍旅游 黃龍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