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
民居建筑均飾以雕刻雕塑,描金繪彩,掛匾懸對,十分精美,富含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無論門窗、脊頂、斜撐、柱礎、墻飾,還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極具匠心,手法細膩,具有深刻的寓意。堂屋脊頂上灰塑的“山谷題留,講的是北宋大文豪黃庭堅謫居宜賓期間途經江安題字的故事。其它屋頂上分別塑的是“西游記、“八仙過海、“黃鶴樓等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正廳前面是28扇木制的棱花格窗門,正中4扇是“漁、“樵、“耕、“讀四幅鏤空雕的圖畫,下面配“福、“祿、“壽、“喜4個木刻篆字,暗示子孫后代要以耕讀為本,才會年年有余。至今,黃氏后代多為教師,散居在新疆、成都、西安等地。小橋石欄上的石刻圖畫,則是取自二十四孝圖的故事,如《薛平貴征西》、《趙元求壽》。后廳院墻上的雕塑和鑲嵌畫,中間為蝙蝠、銅錢圖案,左右為龍鳳,四周飾以祥云,意為眼中有福,福運滾滾。沁園內為家塾所在,橫匾上題“學稼軒,告戒子弟們不忘學習農事。
古民居所在的夕佳山,山形鳥瞰猶如一只大螃蟹,民居就建在蟹背之上。大門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門內兩口水井,如蟹眼。站在莊前極目遠眺,山下數十座小山丘猶如一只只小螃蟹匍匐在前。遠處,左邊青峰山逶迤連綿,右邊白虎嶺山形聳峙,甚為壯觀。傳說,夕佳山民居創建人黃應江在始建莊園時,請來的風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說,青龍、白虎、朱雀3個方位均氣勢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議在宅基后壘土造山,以壯玄武,或廣植樹木,可招吉祥。黃應江聽后采納了這一種建議,在宅后廣植楨楠。楠木成林之后,引來群群白鷺安營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陽春三月,鷺鳥回歸,鴰噪不止,熱鬧非凡。傍晚,夕陽西照,白鷺回巢,千鳥歸林,“夕佳山因而得名。
關鍵字: 傳統文化 八仙過海 夕佳山 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