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
成都的春熙路是1924年被命名的,距今82年,號稱百年金街。春熙路的前世據有關歷史資料查證,她的誕生,肇始于商賈,發命于官府,完成于軍閥都是民國時期各領風騷的風云人物。
東大街是老成都最為富庶的一條街,綢緞鋪,首飾鋪,皮貨鋪,最大最豪華的都在東大街。這條街還是出東門下重慶至川東的必經之路,來往行人車輛絡繹不絕。當時城中心已有一個商業場,是商業中心,從東門上來的客商,經東大街去商業場,中間要經過九彎十八拐的羊腸小道,實在不便。羊腸小道周圍,是清朝時代的按察使衙門。民國后,衙門廢置,空地上胡亂搭建的店鋪不少。
1924年當時的四川省督辦楊森在此修建了從南到北一條街,其后又修建了東西兩條街,名叫春熙路東段、西段、南段和北段。
春熙路的今生,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春熙路再現繁榮,與緊鄰的青年路一起,成為中外聞名的「西南第一街」。1992年9月春熙路歷史上的夜市首次開張。據說,那幾年,一個夜市攤位轉手就可以賣4.5萬元。春熙路夜市每米創造的利潤達千元。后來根據城市經濟的發展取消了夜市,又經過幾年的改擴建,春熙路就大大變樣了,2000年9月《新周刊》給了成都一個響亮的符號中國第四城。“第四城的桂冠讓成都在中國火了一番。去年12月具有“時代前沿觀察家之稱的《新周刊》根據養眼、美食、便利、休息、人氣和商業六大指數,再次推出“中國商業街排行榜,被譽為西部第一商業街、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成都金街的春熙路打進該榜前三甲,僅次于香港銅鑼灣、上海南京路,(其后是北京王府井、臺北西門町、武漢江漢路、重慶解放碑、廣州北京路、南京湖南路、哈爾濱中央大街。)
關鍵字: 東大街 商業街 成都市 成都市政府 春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