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樓
東坡是樂山比鄰眉山人。遙想當年,東坡借此讀書,閣樓遠不會有如此氣派恢弘,也許就是幾間草屋,也許陪伴他的僅僅是孤燈一盞,然而正是那盞孤燈,燭照出歷史的風風雨雨,也燭照出他最初的人生理想:“卓然有所立。讀書之余,或漫步于庭院中,聽山風的蹤跡穿過竹林傳出的飄忽的節奏,或棲息于清音亭,聞江水的豪情拍打山佛留下的轟鳴的回音。于是,便毅然走出了樂山。這一走,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東坡一生為官40年,卻不幸陷入黨朋相爭的血腥旋渦。其中的30多年卻是在貶逐流放中度過的。“問汝平生功業,黃洲惠州儋州。正是他對自己后半身的真實總結。而追溯個中緣由,最為重要的,則是他的詩文。
在遭流放的最初,東坡是孤獨的,他的心境是凄苦的,他曾在給東坡樓麻墓一個友人的信中如許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信中的“喜,信中的“幸,只有他能品嘗出其中的滋味。他默然地承受靈魂的黯然棲息,在無數次的心的痛楚煎熬之后,在無數次的靈的酸辛掙扎之后,他洗去了人生的喧嘩,走向遠逝的先賢,走向靈動的山水。就是這一走,他走出了半個宋朝 。
關鍵字: 東坡樓 凌云山 嘉陵江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