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彈古鎮
寧南縣華彈鎮為歷史上一古老集鎮。華彈渡口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1863年4月,翼王石達開率太平軍主力經米糧壩(今巧家縣)由此渡口過金沙江再度入川北上。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在軍團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的率領下由會東經華彈北上。
華彈集鎮舊名洼烏街(洼烏系少數民族語譯音,意為繁榮、熱鬧之地)。1914年名華福場,1945年又改名華彈。昔日古鎮,街長不足一華里,竟有“六宮四廟人稱十大廟,即文廟、武廟、川主廟、張飛廟、云貴宮、南岳宮、天后宮、禹王宮、萬壽宮、南華宮,此外還有六省廟、攻文廟等一些小廟。有著“佛教圣地之美稱。
每座廟宇氣勢恢宏,建筑藝術精湛,大概是出于名工巧匠之手,且各廟兩邊或前面都種有黃桷樹(榕樹),在氣候炎熱干燥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出現這種廟廟相望,樹樹相連的建筑群,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觀。從各大廟院古榕樹樹齡推斷和南華宮的現存碑文記載,這些廟宇大概建于清朝乾隆至嘉慶年間,而首建者為禹王宮。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泥塑、木雕蕩然無存,八十年代廟宇基本拆光,而今是六宮余南華,四廟盡無蹤,唯有一株株五六人才能圍抱的其形如巨傘的黃桷樹作為歷史的見證。悲唉。望有識之士將此作為旅游景點,恢復歷史舊貌,再鑄當年輝煌。
關鍵字: 南華宮 禹王宮 金沙江 黃桷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