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寺
象耳寺氣勢磅礴,地靈人杰。八百壽星彭祖家宅于此,至2002年統計資料顯示,象耳寺所在的象耳村和其周的歇馬村現有百歲老人3人,年壽最高者為107歲。象耳寺座落在象耳根上。象為靈物,是佛教的吉祥物。相傳世尊釋伽牟尼的母親曾夢六牙象而如懷生釋伽牟尼,故佛教又稱象教,佛法又名象法,這是大圣寺(今象耳寺)選址于此的主要依據之一。象耳寺位居川西南岷江水陸要津,是由川南嘉定到成都的必經之路,往返便利,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現關子口為當時古戰場之一。《通鑒》說“后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趙云由外江取犍為(郡),奇兵越武陽山地取成都;《華陽江志》記“晉恒溫由武陽取成都,百五十里,渡大江都是走的這條道。象耳諸山,古為武陽茶葉市場與武陽名茶加工基地硼口茶坊所在地。“自古高僧愛飲茶。茶與佛教有不解之緣,僧人生活講清虛,離塵脫俗,但坐禪時間長,易疲勞,消除疲勞的飲料,就是茶。茶圣陸羽說:“茶葉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可見,大圣寺的選址條件,與當時規模巨大的硼口茶場和主要交通要道有關。寺周環山,每當風掃晴嵐,松搖滴翠,步行曲徑,頓覺心靈為之凈化。著名的象鼻山、象耳山、擦耳巖等拱衛寺前,植被繁密、風光清麗。山麓湖水一彎,波光瀲滟,可供游人蕩舟。元、明、清各代,象耳寺屢遭破壞,又屢有建修。解放前夕,雖已有些廢舊,但尚具寺院規模,有僧人26人,石刻佛像一千一百余尊。1958年毀壞。1992年,彭山縣政府修復。2004年,眉山市首任市長余斌率市、縣有關領導親臨象耳寺,囑重興象耳寺,促進彭山旅游業發展,并將佛教文化和詩歌文化精粹留存后世,親書“象耳吹風、“李白讀書臺等碑題。
關鍵字: 佛教文化 吉祥物 座落在 彭山縣 最高者 象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