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古鎮
最為奇特的是,臨河一邊為了追求“壽字的形,其圍墻、房屋的結構如同鋸齒狀,凹凸彎拐,顯得非常怪異。那些隨著凹凸彎拐的欄桿、房間則顯得神秘莫測,但很協調,這定然出自民間建筑大師之手,只不過當初工匠地位低下,沒有留下姓氏,否則還有可能載入史冊,讓外國的建筑師也記住他的名字。站在三樓的窗前,往南面眺望,只見峨嵋群峰綿延起伏,輕柔的河風時不時撩亂你的頭發,幾聲清脆的鳥鳴劃破寂靜的氛圍,讓你的想象再度飛揚。走累了,坐在美人靠上是一種愜意,木質的建筑顯得很有親切感,屋檐下那些透空鏤花的構件無一不透出藝術的靈氣。眺望河對岸的一字排開的柳江古鎮,能覺察到當年主人的幾許孤傲之氣。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無論曾家大院修建得多么有氣魄,裝修得多么豪華,在今天都讓人感到莫名的寂寥。偌大的院落鮮有人跡,有時大門緊閉,只能在外面偷偷地打望一番。這座豪宅在解放后曾作為鎮政府的辦公樓,為了保護古跡,鎮政府又遷了出來,但又似乎沒有做徹底,樓上樓下散落許多已經無用的日歷、辦公桌等,不知是誰還在二樓的屋檐下養了幾只鴿子,它們與雞成了這里的居民。美其名曰的文物保護單位,到處是灰塵和垃圾,沒有人做接待。我們在拍攝期間,來了好幾批游客,先是為曾家大院的建筑所折服,然后又在那種殘敗中遺憾而去。保存這樣完好,又極具特色的清代建筑是不多見的,這樣的保護顯然沒有實質作用,沒準哪天某位游客不小心留下的煙頭會將它付之一炬,成為永遠的痛。沒有人管理也就沒有絲毫的門票收入,旅游開發似乎又成了一句空話,因為好的資源沒有為當地帶來一點收入。古榕樹下的老街柳江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過數十米。穿過狹窄的胡同,一個整潔古樸的小鎮出現了。木門、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經意長出的幾絲綠色,與鋼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幾分詩意。
關鍵字: 大榕樹 森林公園 瓦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