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紀念館
四周翠柏簇擁、臘梅吐馨的李碩勛烈士紀念館,坐落在高縣慶符鎮南廣河畔的碩勛公園內,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202平方米,2000年3月建成,主體為一樓一底仿古建筑,土黃琉璃瓦圈頂式,乳白色墻體;內部采用吊頂裝飾,白色暗花瓷磚鋪地;整體格調簡潔明快,樸素大方。“李碩勛紀念館館名,為原全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所提。
這是李碩勛烈士全身漢白玉塑像,高3米,底座長、寬2米,座落在紀念館前院壩中心。李碩勛烈士1903年2月出生在高縣慶符鎮,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共產黨員,我國早期進步學生運動的杰出領袖,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英勇的共產主義戰士,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五四運動期間領導學生運動,1926年出師北伐,1927年率25師東征討蔣,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至1931年在白區苦斗,1931年9月在海口東郊較場英勇就義。他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我們進紀念館內參觀。
李碩勛烈士紀念館分兩個展廳,底樓展廳展出的是李碩勛烈士生平事跡,全部采用黑白相片,莊重肅穆,脈胳分明;二樓展廳展出的是李鵬任總理期間故鄉行圖片及高縣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全部用彩色照片,明快大方,重點突出。請跟隨我進去參觀。
這是前廳,塑有李碩勛烈士半身白色雕塑像,背景是鄧小平同志的題詞:“李碩勛烈士永垂不朽。塑像前有28盆君子蘭花,與紀念館前壩兩側28棵青松、到紀念館最上部份為28級石梯一個含義,象征烈士走過28個青春歲月。
后廳為主展廳,在“丹心昭日月、熱血沃中華的主題下,分四個部份:(一)學運領袖,思想先鋒(1903-1926年8月)。李碩勛少年時就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思想,胸懷救國救民大志。讀中學時,他擔任敘聯中學和明德中學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抵制日貨示威游行的總指揮,成為宜賓進步學生運動的領導人,開始接觸并接受馬克思主義,參與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立。在上海大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全國學生運動,被推舉為全國學生聯合會總會會長。(二)率師北伐,舉義南昌(1926-1927年10月)。因黨的工作需要,李碩勛投筆從戎,參加北伐,任著名的葉挺將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政治部主任,率部在河南上蔡大敗奉系軍閥,立下赫赫戰功。大革命失敗后,按黨的指示,率二十五師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八一南昌起義。部隊起義后,他被任命為二十五師黨代表,參與指揮了會昌戰役、三河壩戰役。(三)白區苦斗,英勇獻身(1927底一1931年9月)。李碩勛在白區工作中,歷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浙江省軍委書記、浙江省委代理書記、滬西區委書記等黨內重要職務,領導發動了蘇北農民暴動,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十五軍、十七軍,為黨在長江下游的軍事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1年8月,時為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的李碩勛,在赴海南工作時不幸被捕。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烤打,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拒絕說出黨的任何秘密,同年9月14日,在海南英勇就義,時年28歲。(四)英名永駐,浩氣長存。展線前后,分別為江澤民、朱德同志的題詞。同時陳列有李瑞環、聶榮臻、王震、劉華清、張愛萍、周士第、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展線下面,共有8個展柜,陳列了有關李碩勛烈士的家譜、手跡及遺物。
二樓展廳分為三大版塊:(一)李鵬總理故鄉行。介紹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偕夫人朱琳,1994年12月9日回故鄉的情景;(二)殷殷寄望。介紹中央、省、市各級領導,關心高縣兩個文明建設的情況;(三)輝煌成就。介紹的內容是:改革開放以來,高縣人民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實施思想解放和基礎設施戰略,基礎農業、支柱工業、商貿財經、科技文化、人民生活、民主法制、旅游開發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展望了未來的遠景發展規劃。
“李碩勛烈士紀念館現為市國防教育基地,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關鍵字: 愛國主義 紀念館 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