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巖石刻
觀音巖石刻位于羅江縣北隅,清乾隆三十二年,縣令楊周冕倡修,乾隆五十七年李調元重修,1992年冬文星鎮重建。
李調元《觀音巖重修大殿記》云;“觀音巖本名白石巖hellip;乾隆辛酉秋,驟雨淋漓,山崩石裂,雷轟電擊,突從霹靂光中而觀音石像出焉hellip;是月,先君石亭公中鄉試hellip;附近鄰居皆以為神,遂以名巖。近遠禱者有求輒應,通都大邑輻輳而來。乾隆三十二年,縣令楊周冕于靈石書“西來古佛留東墜,云外高僧認雪山,古樸蒼勁。
石刻區內風光怡人,自然景觀賞心悅目。如今氣勢恢宏的觀音巖石刻藝術與自然景觀和新建的景點相映成輝,扣游客心弦。一年三個會期(農歷二、六、九)意示著觀世音生平中三個功果圓滿的成功轉折點,形成了觀音巖今天的三個盛會,尤以農歷二月為最盛,是整條旅游線上的熱門景點。古樸的前后山門,新建成的白衣觀音殿、韋馱像和前山門外新建成的清代一條街更為游區增添了壯觀。
關鍵字: 文星鎮 石刻 石刻藝術 觀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