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庵桂湖
往事越千年,勝跡涉難稽。桂湖公園飲馬河上卻實實在在還有一座五百年前的古堰遺跡。這座堰是明代首輔大學士楊升庵的父親楊廷和捐資修筑的一處農田水利工程。它年復一年,引水灌田,造福桑梓,農鄉百姓不忘其德,故沿稱此堰為學士堰。學士堰下游數百米處的新都城南門橋,即是楊升庵祖父楊春為便利城鄉來往而捐資修建的清源橋。這座橋近年因市鎮建設而拆除,不久,它將遷建于桂湖公園境內,作為飲馬河上的新景點。
在飲馬河畔,距學士堰遺跡不遠的翠竹叢中,為新修的艾蕪墓。艾蕪(1904?/fontgt;1992),原名湯道耕,新都清流鎮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艾蕪墓由紅砂巨石壘成,上端矗立著他的半身青銅塑像。身后的碑文記載著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蕪之墓四個字,由當代文壇泰斗巴金手書。墓前端有一塊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著艾蕪的一段座右銘:“人應像一條河一樣,流著,流著,不住地向前流著;像河一樣,歌著,唱著,歡樂者,勇敢地走在這條坎坷不平、充滿荊棘的路上。下部嵌著一束銅質山茶花。座右銘、大理石、山茶花,寄寓著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
艾蕪墓后百余米處,即是桂湖公園最大的建筑群“天香園,取唐代詩人宋之問“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詩意。此園位于桂湖公署中心,四周綠草如茵,漢白玉雕人物、動物點綴其間。其主體建筑為高約30米的樓閣,聳立云端,故名云外樓。此樓座南向北,正面臨湖,樓下有高達6米的石臺基,如基裝以漢白玉雕花勾欄,勾欄全長180米,共有欄板108塊,雕著108種花卉,不僅有專供觀賞的四季名花,還有黃瓜、絲瓜、苦瓜等農家果蔬之花,千姿百態,競相爭妍。臺基前32級踏跺中間的紅砂石御路上,刻著“九龍戲珠圖案,九條龍游于云水之間,神氣活現,刻技精湛。云外樓為正方形五層建筑,中有螺旋狀梯步可登,其匾額懸于最高樓檐下,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啟動先生所書。佇立樓頭,憑欄遠望,桂湖的水色天光及香城的遠山近景盡收眼底。
關鍵字: 庵桂湖 建筑群 楊升 漢白玉 飲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