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旅游概況
峨眉山市旅游概況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東北與川西平原接壤,西南連接大小涼山,是盆地到高山的過渡地帶。全市幅員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12鎮6鄉、253個村、19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1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72萬人,農業人口29.4萬人。峨眉古系蜀國地,迄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蜀漢時期至兩晉、南北朝屬犍為郡南安(今樂山)縣轄地,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正式建平羌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峨眉縣,歷史上屬眉山郡,民國時期和建國后沿設峨眉縣,1988年9月撤縣建市。峨眉山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體育先進市。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對外開放的旅游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成昆鐵路由北至南貫穿全境,境內有火車站5個,公路四通八達,縱橫密布,樂(山)峨(眉)快速通道與臨境而過的成(都)樂(山)高速公路的接通,縮短了峨眉山市與成都的時空距離,市區距雙流國際機場120公里,成都145公里,樂山港31公里。郵電通訊已開通程控電話52000線、數字移動交換網、互聯網,商業、服務、金融、信息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可為國內外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務。
峨眉山市氣候
峨眉山市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性氣候,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土地肥沃,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盛產茶葉、白蠟、黃連,形成了以茶葉、蔬菜、中藥材、畜牧為主的四大農業產業優勢,建成了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和省級茶葉、蔬菜、食用菌、黃連、優質稻、食用竹筍無公害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草席生產基地和茶葉集散基地,峨眉山中藥材享譽全國,尤以黃連、天麻、厚仆、澤瀉、白姜、杜仲、朱砂蓮等最為名貴,藥用植物達1645種,占全省的51%,是四川省主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建成了全國黃連生產基地、全國中藥現代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峨眉白蠟產量占全國的1/2。礦產資源以煤、鐵、銅、頁巖、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崗石、鉀長石、磷礦、礦泉水為主,是西南地區主要的非金屬礦區和建筑建材基地,現已形成建材、醫藥生化、食品飲料、新材料等地方工業體系。
旅游投訴電話
四川省旅游投訴電話:028—86657308
樂山市旅游投訴電話:0833-96927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市境內的峨眉山以其“秀甲天下”的山水風光,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享譽中外,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和“地質博物館”之美譽。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集“雄、秀、奇、險、幽”于一體,有“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巖疊翠”、“羅峰晴云”、“圣積晚種”等蜚聲海外的“峨眉山十景”及海內外游人有口皆碑的“日出”、“佛光”、“云海”、“圣燈”金頂四大奇觀。旅游業是峨眉山市的支柱產業,開發了一批集觀賞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高山滑雪、溫泉度假、生態戲猴、民俗風情等旅游項目,形成食、宿、行、游、娛、購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接待網絡,率先在全國風景區實施iso9000環境質量體系,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風景區,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全國文明山、國家aaaa級旅游區和全國旅游風景區四十佳之一。
關鍵字: 中藥材 四川省 峨眉山 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