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旅游概況
崇州市旅游概況
崇州市(原崇慶縣)地處美麗富饒的川西平原,東距成都37公里,位于天府之國的腹心。全市面積1090平方公里,平壩區占總面積的52%,山區占總面積的43%,丘陵區占總面積的5%。總人口64.15萬人。市轄25個鄉鎮。
崇州市歷史悠久,古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22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制,1994年撤縣設市。崇州自古為繁榮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稱。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陽鎮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崇州市有“天府糧倉”之美譽,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糧棉專貸大縣和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區。崇州主產川芎、郁金,為全國川芎生產基地縣。其懷遠一帶生產的烏梅遠銷日本等地。崇州枇杷茶宋代以來即進貢朝廷。稱為“龍門貢茶”。其所產的黑香糯米被稱為“黑米之王”,馳名中外。此外該市的竹編、藤編制品也遠近聞名。
崇州市山、丘、壩、河兼有的地理條件,造就了眾多的旅游風景,省級風景旅游區九龍溝、省級森林公園雞冠山是其中的代表。崇州市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觀,罨畫池、州文廟、陸游祠、光嚴禪院為川西不可多得的歷史勝跡。
崇州市旅游投訴電話
崇州市旅游投訴電話:028-82272293
成都市旅游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崇州罨畫池公園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城區中心,占地約38畝,素有川西名園之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大門的仿明清建筑系新近規劃之作,不久,園區將按規劃擴大至百畝左右。
罨畫池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成勝景于宋代。亦曾稱"東亭"、"東湖"。
唐宋時期的罨畫池為官司府地方官們待客的花園,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煙柳為勝,直至明、清都被譽為蜀州勝景。唐朝詩人裴迪任蜀州(今崇州)刺史時曾邀杜甫登臨,杜甫曾作《和裴迪登臨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一詩,贊頌"東閣觀梅動詩興"。宋代愛國詩人陸游任蜀州通判后,留下100多首寄懷蜀州的詩篇,其中就有10多首描繪了罨畫池的梅花和荷花。如《次韻張季長正字梅花》有詩句:"插瓶直欲連全樹"。《日暮至湖上》有詩句"紅凋荷更香"。足見當時罨畫池的梅花與荷花已成勝景。
"罨畫池"之名,今存文獻可考者始見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江原縣令趙汴應友人楊瑜之邀游覽時留下的詩句:"占勝芳菲地,標名罨畫池。"
元、明、清時代,官府對罨畫池均不斷增修。僅清代,在康熙、乾隆、咸豐、光緒年間均曾修葺。民國5年(1916年)辟為公園。建國后政府多次維修,1955年廢東門,在北面繁華的大東街新開大門上,改稱人民公園。1974年,再次增修亭、榭、廊、軒。1981年更名為罨畫池公園。
如今,池內荷花勝景雖不復存在,但池畔紅梅之盛仍馳名川西,琴鶴堂、問梅山館、湖心亭、望月樓等建筑古樸典雅,諸景點之間或云墻環護、花木掩映,或曲徑相愛、枝葉相接。根據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改編的電影,有不少鏡頭都在罨畫池拍攝而成。游罨畫池,會有一種再入唐時畫境、池波寄意無窮的感覺。
關鍵字: 四川省 崇州市 成都市 旅游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