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縣旅游概況
【地理氣候】 瀘定縣位于甘孜州東南部,東鄰天全、滎經、漢源三縣,南與石棉縣接壤,西與康定毗鄰,界于東徑101°49′—102°27′,北緯29°28′—30°61′之間,南北長69.2公里,東西寬49.9公里,東出280公里達省會成都,北行49公里抵州府康定,是進藏出川的咽喉要地,被譽為甘孜州“東大門”。全縣總面積2165.35平方公里。四季溫差明顯,冬季干燥少雨,陽光充足;春季氣溫變化幅度大,冷暖氣流交替平繁,空氣仍較干燥,降雨稀少;夏季多雨,氣候溫涼濕潤;秋季氣溫再次交替,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相差15.2℃之間,平均海拔132l米,年降雨量664.4mm,無霜期279天。大渡河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境內山高坡陡,河谷幽深,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壩、谷地、高山、平原、冰川等一應俱全,境內氣候宜人,特產豐富,農作物種類齊全,四季不絕,遠銷省內外各地。瀘定縣是甘孜州東部區域商貿中心和州內農副產品的供應基地,也是我州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旅游景區,
【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2004年瀘定縣實現地區總產值(現價)3528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061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5萬元,同比增長3.52%;農民人均純收入1186元,較上年增加116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43.6萬元,增長64%。
【人口與民族】 瀘定縣總戶數22035戶,人口78033人,其中男39729人,女38304人;農業人口6233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56‰。境內居住有漢、藏、彝等16個民族,人口密度為36人/平方公里,是全州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人口最綢密、經濟發展較快的山區多民族聚居縣。全年出生1220人,自然增長率7.56‰,同比增0.48‰;死亡630人,死亡率為5.14‰;全年遷入1248人,遷出1342人,凈增人口496人。完成計劃生育“三結合”633戶,聯系戶163戶;幫帶戶419戶。新增幫扶基地2個,鞏固5個。開展農村部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程全縣共有188人享受到獎勵扶助政策,享受的補助為11.28萬元。
【資源】 瀘定縣是甘孜州的農業大縣,農作物分大小春。2004完成農業總產值12814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113857畝,其中糧食播面91467畝,總產量達18271噸,較上年增602噸,增3.41%。
畜牧業以豬、牛、羊、騾、驢等牲畜和以雞、鴨、鵝、兔等家禽為主。2004年各類牲畜存欄11.19萬頭(只、匹),出欄7.7萬頭(只、匹),生產肉類5124.9噸。建有種草養畜科技示范園區和hpi(國際小母牛)項目,并分別選建示范戶60戶和100戶。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實行以場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建成加郡鄉養羊基地和生態養豬基地。新建桑園2000畝,年產繭達132噸;建蔬菜基地1.37萬畝,總產量2.74萬噸,在烹壩建成1123.8畝無農藥污染農產品示范園區。
2004年完成人工造林666.73公頃,封山育林400.57公頃,飛播造林2398公頃,森林管護123165.73公頃,病蟲防治960公頃,薪炭林基地建設633.75公頃,干旱河谷引種示范333公頃。
瀘定縣水力理論蘊藏量為246.079萬千瓦,目前已建有小水電站26座,40臺發電機,裝機容量66045千瓦。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僅6.6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2.75%。年發電量達12747萬千瓦時,售電量13344萬千瓦時(包括外購電量597萬千瓦時)。在建電站共7座、13臺、總裝機107850千瓦。
旅游景點多,縣境內有舉世聞名的瀘定橋、馳名中外的二郎山、蜀山之王的貢嘎山、風光奇麗罕見于世的低海拔海螺溝森林冰川公園。2004年啟動瀘定橋東西橋頭整治工作,開工建設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瀘定橋公園項目被省政府列為全省對外招商引資重點項目。不斷挖掘、整合以紅色旅游為重點的旅游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名城。全年接待游客36.1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501.79萬元,較上年增長79.03%。
【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瀘定縣有中小學校74所,在校學生13682人,其中:中學學生4882人(包括職業中學233人),小學學生8800人(寄宿制有2320人);在職教職工839人,其中專任教師761人(中學教師379人),行政工勤73人。小學入學率99.9%,鞏固達99.8%,畢業率為100%;初中入學率81.2%,鞏固率97.8%,畢業率為95.3%;青壯年文盲率為2.1%。有公辦幼兒園1所。
有衛生醫療機構29個,即4個縣級醫療單位、1個中心衛生院、10個鄉鎮衛生院、海螺溝景區醫院、地方病防治機構2個(縣麻風病防治隊和康樂村)、計劃生育指導站和10廠礦醫院。有病床220張。全縣衛生醫療單位人員有32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91人,工勤人員18人;有副高職稱16人,中級100人,初級175人。鄉村醫生28人。
瀘定縣共有縣、鄉廣播站13個,通廣播的地區有12個鄉鎮,48個村民小組,覆蓋率達82%。通電視鄉鎮達12個,53個村民小組。投資300萬元改造瀘定縣城區有線電視光纖網絡,達到傳送30套以上電視節目、5套調頻廣播節目。
【城市建設】 堅持“建設以瀘定橋為中心,長征文化為歷史背景的紅色旅游城市”的思路,不斷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完善城市經營制度,健全城市管理機制,有序啟動城市建設項目,依法經營城市資產。一批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部分工程已投入使用;一批環境優美、設計合理的高標準居住小區和商住樓已竣工。完成了城區主干道和廣場的綠化、亮化。城市骨架正在形成,城市空間不斷增大,城市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環境不斷美化。全年城市拆除面積7000多平方米,城鄉新建面積204147平方米,投入城市建設資金約1.27億元。
關鍵字: 農作物 瀘定縣 瀘定橋 甘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