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中永遠消失的古鎮
永遠消失的古鎮
一批令人流連忘返的長江邊上的古鎮,隨著庫區蓄水而成為永久的記憶。
萬州區武陵鎮,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繁華古鎮。資料顯示,早在秦漢時代,武陵一帶就開發得比較好,沿江的聚居村落、小的集市已初具規模。陳勃先生《武陵古鎮》一文稱:古鎮于周建源陽縣始,小鎮整體布局基本定位,……與隔江而望,如巨龍下江的西沱古鎮共同演繹出巴人圖騰尚巫的龍蛇與鱉靈崇拜的古鎮布局。
大昌古鎮在巫山縣大寧河東岸,小三峽北端,已有1700多年歷史。晉朝初(265)置泰昌,太康2年(281)因避諱,改為大昌。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大昌縣,清康熙九年(1670)并入巫山。
古鎮占地約10公頃,東西主街長約350米,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南城門保存完好。鎮內屋宇精巧別致,有的雕梁畫棟,有的翹角飛檐,讓人嘆為觀止。
忠縣石寶古鎮因依托國家級文物石寶寨而聲明遠揚。每年,千千萬萬的中外游人參觀石寶寨,都要在圍繞石寶寨而建的石寶古鎮流連一番,尋幽訪古。
位于秭歸縣城東8公里的西陵峽中的新灘,是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最險的一道名灘,也因險灘而成名鎮,被考古專家們譽為"一部綜合史書"的古民居,集明清建筑風格為一體。其門略歪,巷道斜鋪,形成特殊的"歪門斜道"。據稱,此地因風水太旺,惟有歪門斜道才能使其風水萬年。
這些古鎮,無一例外,都有著迷人的青石板街道,小瞧玲瓏的古民居。當然,作為古鎮的靈魂,這些古鎮的商業文化經過千余年甚至數千年的演繹積淀,已經是高度成熟,營造出獨特的古鎮繁榮。
現在,為了給三峽工程讓道,這些古鎮已消失了。留給世人的,只有美好而永久的回憶。
關鍵字: 石寶寨 秭歸縣 西陵峽 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