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湖景區
金堂湖坐落在璧山正興鎮西郊,因有天主教經堂和傳說湖周多礦藏有砂全面得名。
金堂湖湖面1100多畝,碧波萬頃,群巒攢抱,流泉飛瀑點綴于青山碧水之間。湖深30米,長8公里,最寬處1.5公里,號稱36曲72彎108景。女兒巖、觀音巖、望月石、雷打石、皇姑泉、妃子泉、金竹灣、金獅灣等處景奇石異,令人嘆為觀止。
泛舟湖上,游人口飲具有3000年釀造歷史quot;巴妃咂酒quot;,耳聽搖舟小姐娓娓講述,這里曾有quot;仙鳥三聲鳴嘆quot;,是鳳凰棲息的勝境時,不禁神飛幻翔,仿佛遠古那只鳳凰鳥正在眼前展翅亮羽,引頸長鳴hellip;hellip;
翠山環圍而近靠月亮灣的湖心靜臥的小島名螺島,傳說是漢代螺娘修身飛升之地。小島之秀麗令人想起唐朝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的詩句:quot;湖光秋月兩相和hellip;hellip;白銀盤里一青螺quot;,quot;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quot;
舟入榕樹灣,深潭凝碧,綠如翡翠;金竹綠溶倒映水中,色彩斑讕。彎中懸石斗秀,重巒疊翠,飛泉索回,古洞幽深,令無數游人贊嘆不已。左壁有張公洞,土人歷代相傳是蜀漢桓侯張飛后嗣鎮守璧山時藏其祖器甲之處。右壁涌翠淌下的水中有龍眠洞,據說,明代建文皇帝與其叔父爭戰兵敗,漂泊璧山時曾僧衣麻鞋眠于洞中。洞側有千步quot;上天入海quot;石梯彎曲入湖底,傳說通至龍宮。每當騷人墨客游至洞梯處,無不仁立良久,感慨唏噓。
過情女巖,進五里長的飛鳳灣,湖水綠亮,柔風輕拂,似情女訴衷曲。兩岸多翠竹,舟移景異,人如在畫中行。彎中是百鳥的天堂,以白鷺、青鷺為多,千只白鷺時集岸樹灘頭,宛如白絮飄浮。群鷺沖天,好似quot;鷗鷺有情憐遠客,萬千起舞引輕舟。quot;
舍舟上岸,登高鳥瞰,金堂湖在群山峰林間回旋環繞。漫步湖岸田園,宛若桃源世界,疑是人間仙境。
金堂湖景區宗教文化發達,有關帝廟、張飛廟、衛市寺、白塔寺hellip;hellip;金堂湖西岸高矗著一座以圣母露德命名的quot;露德堂quot;,十字架摺摺閃光,由法國傳教士承頭修建。這是全國罕見,川東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亦名經堂,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高大壯觀,富麗輝煌,有歌特式建筑風格,同時又與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緊密結合。最早的教堂原建在璧山城內。由于各國列強垂涎金堂一帶的地下寶藏,在鴉片戰爭之后紛紛去金堂一帶探測。當我國人民反洋教斗爭失敗后,法國人乘機向清政府勒索巨款,將縣城內被焚燒的教堂遷建于現址處。相傳法國人曾在教堂內偷鑿鉆有礦藏探井、水井48口,以后雖經掩蓋,仍留下水井兩口。
游人步入quot;天主堂quot;大門,沿石徑經月亮形壩過二門;進入經堂、主教樓。圓拱形經堂裝飾考究,左右有兩座氣勢宏大的西式鐘鼓樓,樓上安放有銅鐘鼓,略顯幾分神秘色彩。經堂內設有祭臺,塑有圣母、耶穌像,懸掛有耶酥圣誕、圣母抱耶酥、基督被釘在十字染上等精美圣像。“天主堂quot;至今仍是神父做彌撤和教友開展正常念經,高唱quot;圣母之歌quot;,共同祈禱辦理神功圣事的地方。每逢禮拜,鐘聲悠揚,人涌如潮。
有道是:金堂風光美,滿酒走一回。不信,你來試試。
黃嶺白鷺林
正興黃嶺白鷺自然保護區座落在正興鎮西部黃坡嶺下的黃嶺村,森林面積3000余畝。在該村的梅子灣南黃嶺村三社謝家老院子,有青杠林和竹林50畝,院林與黃坡嶺山麓相連,院南、院北院東均是廣闊的水田。院東有一條婉蜒蔥綠的無名溪河繞田園。溪河兩岸有茂密的竹樹林,它發源于石院鎮的茶梯坡(屬云霧山)流經正興鎮的灣塘、黃嶺村,經馬坊鎮的福祿村注入梅江河,全長約10公里。
白鷺,又名銀鷺、白鶴、鷺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只在春季繁衍一代。它白天外出尋食,傍晚飛回巢窩,主要捕食黃鱗、泥鍬、小魚。1993年春,由于這里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了幾十只白鷺在謝家老院子后背杠林竹林安家落戶。當地群眾非常愛護珍惜它們。因此,白鷺的數量逐年增加,至1996年己達1萬余只。1997年在我鎮金堂湖舉辦的重慶市直轄后首屆quot;龍舟節quot;期間,白鷺引來了上萬人參觀。現在己有數萬只白鷺在這里繁衍棲息,早出晚歸。謝家老院子白鷺林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一大景觀。
群山溪河環繞的白鷺林,綠樹成蔭,竹海蕩漾,環境十分優雅。白鷺齊飛,爭先恐后,有大海澎湃之聲,有白云翻滾之勢,場面十分壯觀。這是白鷺的天堂,人間的仙境。
夏雨初霽,清風徐徐,荷花起伏,露珠滾動,清新撲鼻。修竹茂林間,萬只白鷺翩翩起舞,好一幅寧靜悠然的山鄉趣圖!“春來遍地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quot;,這不正是陶淵明筆下人們向往的人間佳境嗎?
山青水碧,花紅柳綠,草長白鷺飛,怡趣天然。有詩贊曰:
青山綠水竹海湍,白鷺展翅上青天。
黃昏歸巢嘎譏叫,疑是祥云落林間。
關鍵字: 天主堂 正興鎮 湖景區 重慶市 金堂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