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巖寺
#formatimgid_0#
華巖寺:位于九龍坡區華巖鄉大老山,因寺南側有一華巖洞而得名。民間傳說古洞中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稱華巖;或曰清初僧人圣可掛錫于此,夜夢五色蓮花大如車輪,因有華巖之名。該寺始建年代無史可考。
清康熙及道光、同治年間,均相繼培修擴建,現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華巖寺巖高百丈,形狀像笏,寺內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萬嶺松濤等八景。“華巖寺、“華巖洞等名均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于1988年題寫,現嵌于山門。1937年曾于此建佛教學院,歐亞地區20個國家的佛教徒及有關人士,曾前往朝覲、游覽。
華巖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傳統庭園式磚木結構建筑群。分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寶殿、圣可祖師堂和觀音堂。寺左側為接引殿。大雄寶殿內的十六尊者木浮雕,為各寺院所少見。寺內還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銅、玉、石、木、泥雕像多尊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華巖洞,與大寺隔湖相望,為華巖寺之祖廟。
關鍵字: 大金塔 大雄寶殿 建筑群 祖師堂 觀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