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縣城北兩千米處,開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佛灣佛像雕刻精細,體態俊逸,風格獨特。“心神車窟中的“普賢菩薩造像精美,被譽為“東方維納斯;“轉輪藏經洞被稱為“石雕宮闕;“韋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經碑為世所獨存,既是書法珍品,又可補史料之遺缺,價值極高。佛灣石刻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大多為兩宋時期作品。晚唐時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飾簡樸、線條流暢。五代時期的作品,玲瓏精巧、多彩多姿,衣著服飾由簡到繁,逐漸擺脫了外來文化影響,具有石刻造像過渡期的特征。兩宋時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關鍵字: 北山 大足縣 藏經洞 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