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樂宮
西安(古稱長安),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曾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其中享譽古今的盛唐時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恰似一幅絢麗多彩、悠遠輝煌的書卷,向我們展示出華夏文明的璀璨繁榮,唐樂舞正是盛唐時期文化鼎盛的象征。 舞蹈,起源于民間祭祀。先祖以富有節奏韻律的動作向上蒼祈禱廣施恩澤,驅除病患。至盛唐時期,政通人和,國富民強。文化藝術空前繁榮,音樂、舞蹈日臻極境。唐樂舞薈萃歷代歌舞所長,兼收西域眾多少數民族及國外之精粹,充分體現了盛唐王朝百國朝賀,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和風土人情。唐樂舞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集詩、詞歌、賦于吹奏彈唱;融鐘、鼓、琴、瑟于輕歌曼舞。樂曲高亢悠揚,動作舒展流暢,服飾華麗多紫,堪稱歷代歌舞之最。唐樂舞的興盛正是盛唐時期歌舞升平,國泰民安的完美寫照。 今天,您在唐樂宮欣賞的唐樂舞,是經現代藝術家們精心鉆研,悉心編排的盛唐風情表演。我們衷心的期盼唐樂舞的演出,不僅在視聽方面能夠帶給您片刻的歡愉,更盼望中華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能給您留下難忘的回憶。
霓裳羽衣舞、這個舞蹈相傳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根據唐明王的一個夢改編而成, 是唐代最著名的代表性樂舞。據文獻記載:唐代玄宗皇帝擅長音律,一日夢游月宮仙境,目睹仙女身著彩云般美妙的服飾在天空中漫步輕歌。夢醒之后譜出韻律,交予愛妃楊玉環編排了這部名傳白世的輕歌妙舞。唐明王對貴妃這個舞蹈十分欣賞,這可能就是楊貴妃受寵原因之一。
秦王破陣樂—秦王破陣樂是唐朝皇帝顯示唐朝軍隊武功的一個舞蹈。通常唐朝軍隊出征凱旋而歸,就由軍隊自己被上盔甲將這舞蹈跳出以慶祝勝利。歷史記載,唐王李世民討伐鄭帝王世充時,少林寺數名和尚參與征戰,有助馬功勞。唐太宗李世民后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該舞蹈中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場景。
踏歌—這種舞蹈在唐代時很盛行,是一種流行于宮廷和平民百姓的傳統舞蹈。舞蹈主要表現了中秋佳節人們在驪山腳下,宮廷附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帝皇跟臣民同聚共慶的歡樂場景。該舞蹈曾盛行一時,經西域少數民族繼承發揚流傳至今。故此樂舞場面絢麗多姿,風格變化萬千,充分再現盛唐時期民族融合,普天同慶的繁榮景象。在節目當中,皇帝將在達官貴人的簇擁下駕臨,為他的臣民們祝福。
關鍵字: 休閑娛樂 西安 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