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行·仙娥湖
在商洛商州說到仙娥湖幾乎是無人不知,當然,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商州每個人都知道的,只是在名稱上有些差別而只好說是幾乎了。
仙娥湖位于商州城西北距老城約4公里,假如按照新城的標志,近說就在城邊上,遠說就是轉幾個彎,上個坡就到了。為什么這么說,其實這個仙娥湖就是人人皆知的二龍山水庫。要想到湖區,不就需要從壩下走到壩上方可進了庫區嗎?即是水庫為什么又要稱之仙娥湖,這里面還是有許多說道的。
原來這里也是舊時商州八景十觀之“仙娥削壁”的所在,而且還是傳說故事的。說實在的,這里我到是經常去,無論是自行車時期還是摩托車時代,以至于在商州尚未形成氣候也正在壯大的汽車潮流,在這些階段,我是這里的常客。一般說多是夏天到來,是在這里面游泳(當地人說是“打江水”)。可以說對這里我是比較熟悉的,雖然說依著過去的一些說道中的景色,我是未能完全見到,這也不是我個人的懶惰,那是因為水面上升把那個著名的石牛淹沒了。這樣雖說是遺憾產生,卻也留下想象和回味。
這個大壩是建立在70年,當時不知道是為什么修建它,也許是那個時代大興水利的精神,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由于人們對科學的不理解,這個水庫,在人們心理上還是相當那個外國的什么懸在頭頂上的利劍。另外一個弊病就是這里原來是古商於道,是通往西安和洛南的交通要道,把水庫修到這里,使前往兩地的車輛一個要翻黃沙嶺,一個要爬麻街嶺。據后來修建麻街嶺隧道而歌功的報道說,隧道的打通節約了多少多少資金,有舉證當年改道麻街嶺后所浪費的油料等等。可是,這些舉證唯獨沒有說修建了這個水庫發了多少電,使商州乃至西安的公民來此多了幾多精神享受。
也是少見多怪,雨季水庫放水是我最喜歡見到的景象之一。那咆哮的洪流值上而下,砸入河床激起的波濤不足稱奇,唯有那大壩周圍含著水珠的颶風把碗口粗的樹壓迫的點頭哈腰,大自然的力量?還有人們常說水的柔性,頓時蕩然無存,什么是團結的力量,什么是性情的大變。這個時候應該是會領會到的。
平時碧綠的水面在雨季就成了昏黃,是由于滿自己的力量而顯示出的高傲,還是激蕩中不能自律的混沌。我不知道水的心思,因為我不是水。
昏黃的水面是從上游山坡上刮下來的泥沙。那些大山是因為奔騰的溪流盤剝自己的身體而氣惱,還是慶幸激流沖洗了自己的浮塵而感激。我不知道,同樣我不是大山。
每到這個時候,我沒有注視過水面上漂浮的殘枝草末,只是一味沉浸在對水的力量的欣賞中。但是,當水面漸漸碧綠,當狂妄的咆哮回歸其溫順,我才發現那些漂浮的骯臟,這時往往不是以對水的回歸而欣賞,不是以水的改正而鼓勵,反而只是由于那些暴露在表面的浮疾而厭惡。
這就是人的本性!
呵呵,上面我說,四條龍一條避開了。原來它躲到這里來了。
后面我直接復制一些古時人物對這里的詩詞評論,也讓諸位對此有個了解。
仙娥峰下作(唐·白居易)
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
參差樹若插,()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鋪縞。
向無如此物,安居留四皓。
感彼私自問,歸山何不早?
可能塵土中,還隨眾人老。
【作者簡介】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下()(今陜西渭南),生于河南鄭州。唐代偉大詩人。此詩為公元815年作者被貶為江州司馬,路過商州時所作。詩中流露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注釋】()匝:環繞。寒玉泉:玉質清涼,故稱泉為寒玉。這里比喻泉水的清洌。縞:白綢。
玉女峰(清·孔吉臣)
昨望仙人掌,今過玉女峰。
關鍵字: 仙娥湖 商山 商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