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漂流
丹江,相傳因產“得者多壽之“丹魚而得名,亦稱丹水,商州市城到丹鳳龍駒寨河段俗稱“州河,龍駒寨至河南省荊紫關河段俗稱“寨河,發源于商州市西北部的鳳凰山南麓,經商州市、丹鳳縣,于商南縣汪家店鄉月亮灣出陜境,又流經河南、湖北于丹江口注入漢江,全長443公里,為漢江最長一支流,為長江二級支流。《煎茶記》稱丹江為“天下名水。《陜西通志》卷8載,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種,丹江為第15。《續文獻通考》稱:大禹曾到商山治水(治理丹江),并得真行子所18《九疇書》、《靈寶五符治水真文》方取得九州治水之成功。而且將佐禹治水有功的契封于商山,即歷史上有名的古商國。翻檢《禹貢》得知,丹江始航時間當在春秋戰國之前。《唐書》載丹江為唐“貢道,是丹江航運之鼎盛時期。然丹江自古多險灘,龍駒寨到竹林關,名“流嶺峽或“月日峽,谷底狹窄,亂山夾峙,奔流若沸,系丹江著名的險段。寨河船工,有《沒奈何,走寨河》之歌吟傳世:沒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灘,龍王爭來閻王奪。沒奈何,走寨河,纖鋸身,石割腳。 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稅更比石頭多。沒奈何,走寨河,眼流淚,口唱歌。水賊綁票拋深潭,要尋尸首魚腹剝。
宋代,貶官商州550日的大詩人王禹稱泛舟丹江后亦寫有一首《丹水》:瑟瑟復潺潺,朝宗去不還。和云歸漢浦,噴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織女鬟,飲猿清滿掏,渡鹿冷侵斑。北潤深通洛,東奔險叩關。灌園縈似帶,漕皚曲如環。夜枕驚幽夢,秋汀照病顏,玉膏分地脈,銀漢落人寰。漱石藏青鯉,崩沙聚白鷴。村橋微雨后,岸樹夕陽間。翠漲新萍綠,紅浮敗葉殷。貳車時濯足,來伴釣翁閑。
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北謁太華之后,南朝武當。即由洛南縣經老君峪,自龍駒寨起航,漂流了龍駒寨以下丹江全程。《徐霞客日游記》是這樣記載丹江漂流的:“時浮云已盡,麗日乘空,山嵐重疊競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艷李,泛光欲舞。出坐船頭,不覺仙也!其情其景,與通往“世外桃源的武陵古溪別無二致。著名學人陳寅恪教授,在《桃花源記旁證》中指出:商山即“陶淵明寫作《桃花源記》的主要根據。
為適應隨著改革大潮而興起的旅游熱,商洛外事旅游辦公室及丹鳳、 商南兩縣旅游公司,于1991年6月1日,首開西北漂流之先河。漂流現分三段,在丹鳳縣境內兩段:上段自棣花二郎神廟下水,至船幫會館登岸,全長15公里,江闊流舒,古人曾有“森森清江下急流
關鍵字: 丹鳳縣 商州市 旅游公司 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