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
馳名中外的唐昭仁寺位于陜西省長武縣東街大路以北,西去陽關的絲綢之路上。寺內丹墀之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擔的三間挑角大雄寶殿。殿內無一立柱,全是由四周的大梁撐起來的,也就是當地群眾傳說的八卦懸頂方式拱起來的,但昭仁寺的出名,不是因大雄寶殿在建筑上別具風格,不是因寺僧保存的一軸宋佛象,也不是妙傳法師的舍利塔,更不是隔城北瞰的藥王洞和寺南太山廟內的漠柏,而是初唐大書法家虞世南所書的《唐昭仁寺碑》和寺西北方那云煙渺渺中的淺水原。尤其是淺水原,它不但關系到昭仁寺的創建,還關系到長武縣名的由來呢。
隋朝末年蘭州金城校尉薛舉,以其巨萬家資招兵買馬,企圖逐鹿中原,與唐王李淵爭奪大隋江山。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他與兒子薛仁杲起兵,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聚雄兵十三萬,占據了隴西之地,扼斷了絲路交通。不久稱帝,遷都天水,親率勁旅十萬進犯關中唐境。秦王李世民會同由娘子關趕來助戰的乎陽公主娘子軍迎敵,在美陽一帶把薛舉殺得大敗。第二年,薛舉竟不惜勾結突厥貴族,借,突厥騎兵連同自己的十三萬之眾傾巢而出,進犯關中,妄圖把剛剛建立起來的唐王朝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們一路燒殺搶掠,毀壞農田村鎮,給關中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剛剛初創的唐王朝無力對付薛舉與突厥的聯軍,便派人以大量金帛送突厥貴族,拆散了突厥與薛舉的聯合。突厥騎兵撤走,只剩下了薛舉的孤軍。然后遣秦王李世民率軍阻敵,雙方在美陽的高摭一帶接戰對壘。不巧,當時李世民正在生病,再加上他一直打勝仗,年輕氣盛,產生了輕敵思強。他寫信勸阻了要來助戰的平陽公主娘子軍, 自己帶著驕傲輕敵之旅上陣。本想一舉聚殲薛舉,然后長驅直入直搗薛舉的偽都天水,誰知被薛舉殺得大敗,慕容羅侯、李安遠、劉弘基等唐將被俘,士卒死傷者過半!這次敗仗,猶如一大瓢冷札澆清醒了李世民的頭腦。他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低估了敵軍的力量, 自己驕傲輕敵、缺乏長備不懈的思強,比如,一部分將士認為大唐已建立,大功告成,便可錦衣還鄉安享平安富貴了,因而貪生畏死,作戰不力等等。于是,李世民一方面下令堅守不戰,以待敵疲;另一方面加緊整頓內部。決定打勝這一仗后,將地名“美陽改為“長武,以資紀功。唐軍經這一番整頓后,軍威大振。
薛舉軍中卻是另一番景象:這時薛舉回都城天水過“皇帝癮,荒淫過度而死,其子薛仁杲繼位。薛仁杲性情暴躁,虐待部將,因此與部下術將不和。在與唐軍相持兩個多月之后,薛仁杲軍中不但糧盡,而且部將翟長、孫鐘、俱仇等相繼率部投唐。
秦王李世民見出擊的時機已到,便布下了“口袋陣,令部下勇將帶少量兵卒,把速戰心切的薛仁杲前鋒主力宋羅喉部誘入淺水原,而他啟己卻親率主力從邰北境直搗敵軍之背,因而獲得大勝。
這時回朝心切的國舅竇軌再三勸外甥李世民“窮寇勿追,快快班師回朝以享安樂。
李世民看到薛仁杲“將驍兵悍,雖然潰敗,但實力并未遭到致命的打擊。如果任其集結喘息之后,仍然是支勁旅,為唐之大患。因而不聽舅父竇軌的再四勸,躍上他那追風駿足的“白蹄烏戰馬,身先示卒地銜尾直追,使潰逃的敵軍得不到任何喘息和集結整治的機會,獲得了更大的戰果,于這日的薄暮將敵軍團團圍在涇川東北的折庶。
被包圍的薛仁呆殘軍完全喪失了斗志。第二天拂曉薛仁杲見大勢已去,便率領殘軍投降。隴東地區從此歸于唐境,鞏固了西北基地,為日后貞觀年間消滅突厥和高昌國侵略勢力,打通由長安經西域到中亞的絲綢之路創造了條件。
全殲薛仁杲割據勢力后,李世民果然把這次戰爭的主要戰場淺水原一帶,改名曰“長武。
班師凱旋途中,和回到京都長安后,一些部將建議秦王李世民斬殺薛仁杲,以絕后患,李世民不但不斬,還在朝堂之上為薛仁杲開脫,使唐高祖李淵收回了斬薛仁杲于墀下的旨意。后來李世民還不記前嫌,重用薛仁杲。薛仁杲對不久登上帝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感恩不盡,于是便遣人至長武創建了昭仁寺,以表示自己對唐太宗“賜仁的感激。
關鍵字: 大雄寶殿 娘子軍 長武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