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
位于臨潼縣境內的驪山是陜西最著名的旅游景點,秦兵馬俑、華清池等聞名遐邇的古跡均在驪山腳下。來到臨潼,最讓我感慨萬千的卻是驪山烽火臺,因為三千多年前周幽王在此舉火戲諸侯,以博王后褒姒一笑,最終導致了他的國破家亡,其教訓之深為歷代帝王所警醒,即使是今人亦不難從中感悟到誠信待人乃立身之本、立業之本。
驪山東西綿亙五十余里,是秦嶺的一個支脈,最高處海拔1256公尺。我們登臨的是驪山西繡嶺的第一峰,在華清池旁乘坐旅游纜車可達西繡嶺半山腰,然后攀援十多分鐘就到了峰頂。在烽火臺底部,我們看到一個灶口,在此點燃柴草和狼糞,就會在臺頂形成烽火。據說用狼糞燒煙,具有孤煙直上云霄,風吹不斜的特點,因此,烽火臺在通訊落后的古代成了有效的邊防警報設置。通常是座座山峰都筑臺,若京都有急,只要一個烽火臺燃煙,其它烽火臺就連鎖舉火,警報可以快速傳遞到遠方。
登上烽火臺頂端,極目遠舒,前是幽靜美麗的平川田疇,后是峻秀挺拔的起伏山巒,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陣陣入懷。回想三千多年前周幽王在此戲弄諸侯以博王后一笑,不能不令人感慨萬千。據傳,當年褒姒雖深得周幽王寵幸,卻終日嚴霜鎖面,入宮后從不曾啟齒一笑。周幽王覺得自己貴為君王,想點法子讓王后開心應是能做到,最后竟想出了“舉烽火,戲諸侯的歪點子。于是,便與褒姒并駕到驪山,設宴驪宮,傳令舉烽。一時火光沖天,狼煙四起,諸侯恐京都有變,慌忙調兵遣將,馬不及鞍,人不及甲,連夜趕到驪山,卻聞樓閣笙歌,幽王與褒姒正在淺斟低酌,并不見半點敵情。眾諸侯登山問詢,才知乃是玩笑一場,只好忍氣吞聲,各自偃旗息鼓歸去。
褒姒先看見烽火忽起,又見旌旗獵獵,馬蹄聲聲,后聽幽王解釋,才知真相,不禁啞然失笑。幽王見狀,深為舉烽火戲諸侯的點子奏效而得意。次年西戎進犯,京都失守,幽王與褒姒逃到驪山,再令舉烽,狼煙透入九霄,救兵就是不到。最后同幽王喪生于驪山,褒姒也成了戎兵的戰利品。
君無戲言,發展至今日,應說是人無戲言。無論是在現代人際交往中,還是在商賈場上,誠信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原則,欺詐說謊的歸宿依然是自食其果。驪山舉火戲諸侯雖然已時隔三千多年,但它所昭示的人生哲理并沒有過時。
關鍵字: l驪山 旅游景點 靈潼 烽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