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小城信陽來(下)
(6)、老別墅,今夕何夕 心還在南灣湖上飄蕩的時候,車子又過信陽城,向南驅車30多公里,人已到了雞公山。一直惦記著于那些分布在萬綠叢中和秀峰之間的陳年別墅,當年與朋友來時,就多次地在其間徜徉。 在上個世紀初年,美國傳教士李立生和施道格一行數人來雞公山避暑,深為山上的美景所折服,在此建起了第一棟別墅,隨后,眾多國家的牧師、傳教士紛至沓來,特別是在當年的平漢鐵路修通之后,時在武漢的洋商巨賈、軍閥政要也不甘落后,蜂擁而至,在山上大興土木,先后建起了風格各異的別墅300多棟,為雞公山贏得了“萬國建筑博覽”之名。當時曾有人寫詩贊譽:“桃源真有新天地,十里風飄九國旗”,后雖經戰亂和自然破壞,現仍存200余棟。 眼下還不到雞公山的旅游黃金季節,更適逢今年的夏天姍姍來遲,山上少見游人。少了游人的雞公山顯得出奇的幽靜,這非常適合自己千里迢迢來尋雞公美景的心情。 車子穿行在雞公山的盤山公路上,左手森森草木,右手壘壘山石,一路迤儷而上,云里嵐里,青山嫵媚,春末夏初的雞公山,一派蔥蘢蒼翠的景象。車子在逍心亭下的停車場上停下,就近先去了中正樓。 中正樓也稱花旗樓,一棟精致典雅的二層石砌樓房背山面崖而建,樓前一塊10余米見方的平臺規規正正,視線開闊。原為花旗銀行所建,因當年蔣介石兩次來山時均在此下榻,故稱中正樓。樓的底層靠后墻壁處建有防空洞,其下直通后山深處而出。當年全國戰事緊張,蔣介石來山時就是在這防空洞中部署了針對日寇的武漢會戰。因擔心受到日寇飛機的轟炸,蔣先生就連戰事的部署也躲在了防空洞中進行。真不知道他當時是一種何樣的心情,此去經年之后,如今當年的硝煙早已散盡,循著樓內墻角處的木制樓梯登臨而上二樓,寂寂的空樓內僅有腳踏樓梯發出的沉悶聲音在“咚咚”地回響。 從樓下防空洞延伸至后山深處的洞口出來,陽光刺眼。逆著斜陽的光線隔逍心亭相望,就是美齡舞廳了。逍心亭居于中正樓與美齡舞廳之間一座突兀而起的小山包上,原名中正亭。因蔣介石消極抗日節節敗退,后人將此亭易名“逍心亭”。更有傳說當年宋美齡與馬歇爾在前面的舞廳內翩翩起舞,醋意大發的蔣介石只身蹲坐此亭獨自傷情,故又稱“傷心亭”。 美齡舞廳是一棟一層建筑,風格西化,色調沉靜而浪漫。除靠崖的一側外,其他的三方相折相連為一體封閉的回廊,長長的玻璃窗橫著圍過來,中間設墻而隔就是那玲瓏典雅的舞廳了。與山上的其他建筑相比,這是別具一格的手筆。是不是當年建園的設計者為投其主人所好,想用如此的建筑創意將當年山下連天炮火的聲響暫時擋于窗外,以不至于影響這位風華絕代的美人起舞娛樂的心情。行于這舞廳封閉的回廊上,將如此的猜度說身后的老梁,老梁笑而未答,不置可否。誠然,所有這些只有當事者最清楚了。如今在回廊的墻壁上掛著許多的陳年老照片,大多都與這舞廳的主人有關。從封閉的回廊上折進四周都是墻壁相圍的跳舞大廳,光線幽暗。如今這里已辟為了放映廳。許是現在少有游人的緣故吧,廳內投影關閉,只有擺放在墻角處的音箱在播放著象是舞曲的輕緩旋律。管理這舞廳的小女孩獨自閑坐在外面回廊的一角,手托粉腮凝神注目著窗外郁郁的山勢,全然不顧有游人的到來,只關自己想著心事。 循著舞廳音箱里播放的優美旋律又來至外面狹長的回廊上,窗外斜陽的揮光透過樓前茂密的樹枝明明暗暗地照射在回廊的地面上,班班駁駁。我對舞曲向來遲鈍,此情此景身臨如此舒緩優美的旋律,雖不知其為何種節律和什么名字,但如此舒坦地蕩于心頭,就感覺它是那么的柔美。遙想當年是不是就是如此柔美的旋律一曲終了,美齡明媚的眼波有意無意間瞥向窗外那旖旎的山勢,當是曾經閃過怎樣的神色?而在后半生退避海外的有生之年,又可曾想起過中原這個在戰亂中曾給她帶來過片刻安慰的小樓呢? 馬歇爾樓就在美齡舞廳坡下的不遠處,在我們來時的路上曾經路過。從美齡舞廳出來,西邊的太陽已快落山。山風輕拂,樹影婆娑,沿著下坡的路折回馬歇爾樓的時候,夕陽的揮光給簇擁在樓墻四周的槐樹罩上了一片金綠。這同樣是座玲瓏典雅的精致別墅,1946年,國共兩黨在宣化店談判,時任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務卿馬歇爾計劃在此下榻,故而得名。立于樓前的馬路邊張望,濃密的綠蔭中偶現別墅八角亭塔的一角,高高的臺地下芳草萋萋,長長的臺階上布滿班班駁駁的綠苔。傍晚時分,樓前的路上更是人跡稀落,偶爾聽到茂密樹蔭中傳來的象是鳥兒歸巢時的一聲鳴囀,這聲音一點也不讓人感覺熱鬧,反而使這眼前的小樓更加顯得遺沉和空寂。不知為何緣故,似是這小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對游人開放了吧,門上的鐵鎖銹跡班班。隔著有些模糊的玻璃門窗朝里張望,樓內空空如也。徜徉在樓臺上的扇形走廊中,夕陽臺亭,草色萋萋,山外青山,今夕何夕。就感覺這小樓當年曾經的熱鬧象是一個隔世的遺夢,而那些前朝的軼事也成過眼的云煙了,如今蹤跡難覓。只有間雜在樓前萋萋草色里的那些碎碎小花,儼然不在意這人去樓空后的經年寂寞,仍在這早已無人惦記的地方自顧自地綻放著的,歲歲年年。 歲月更迭,世事蒼茫,大浪淘沙,過客匆匆。雞公山上當年的那些主人如今早已走失,惟有他們遺留在這山上的幢幢老別墅,一石一木大都還保留著原本的樣子,雖經流年,難鎖風華。 (7)、報曉峰上 到雞公山來,除看山看水之外,就是看它的老別墅了,因雞公山保存至今的仍有200余棟風格各異的洋樓別墅。這些洋樓別墅在建筑款式上有古羅馬式、歌特式、德國式、中西揉合式等,或方正端莊,或雄偉壯觀,或典雅和諧,或精巧舒展,千姿百態,風格殊異,似顆顆璀璨的明珠綴滿道道的綠巒翠壑。如今游人常去的有美齡舞廳、中正樓、馬歇爾樓、頤廬、美式大樓、瑞典大樓、獅子樓、姊妹樓等。但并不是每一棟別墅都有名字,在美式大樓北面的那一片外國別墅群,就散落著眾多不知名的小別墅。倘若你能在雞公山多待些時日,可以挨個地去拜訪它們,因為這里的每一棟洋樓別墅,無論大小都有一個鮮活的故事,更因為它們在建筑款式上沒有重樣,久看不厭。只是可惜這次到雞公山來行程緊張,我不如是。從馬歇爾樓出來,趁天色未晚,我們去登臨雞公山的主峰報曉峰,雞公山的得名實際上就緣于這座峰。因報曉峰的形狀活靈活現地象一只雄雞的雞冠,又因為當地人把“雄雞”稱為“雞公”,因此這座山也就叫做了雞公山。在去到報曉峰的路上,同事就一再問這樣一座美麗的山為何要叫成這樣一個俗氣的名字?這樣的疑問在我第一次來雞公山的時候也產生過。 在美齡東側的山岡上建有一座觀雞亭,那里是一處最佳的觀賞角度。從那里觀望,整個山勢宛如一只振展雙翅、引頸啼曉的雄雞,報曉峰就是它高昂的雞冠,峰兩側迤儷而去的靈華山和長嶺酷似其振展的雙翅,左右兩溝為爪,南崗為腹,昂首西北,尾仰東南,雄雞報曉,形態逼真。當年與朋友第一次來雞公山的時候,立于那里觀望,就被這天造地設的奇觀給震撼了,就感覺這樣的山唯有這樣的名字才最為貼切。如果說這樣的名字為“俗”的話,那它就是一種“大俗”,因為大俗就是大雅了。 以前河南很窮,湖北很富,來雞公山,信陽人常常會告訴你,就是因為這座山,它吃在河南,拉在湖北,吃窮了中原,拉富了荊楚。這當然是當地人的一種笑談了。 雞公山位于信陽城南38公里的豫鄂兩省交界處,雄踞于武勝關、平靖關和九里關之間,其中武勝關是中國歷史上九大名關之一,它猶如一把石鎖,將秦嶺的余脈大別山和桐柏山鎖扣成一體,形成江淮之間綿亙千里的天然屏障。雖雞公山的主峰報曉峰僅有700余米的海拔高度,但它卻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氣勢。傳說很久以前豫南鬧蝗災,西王母從天庭派下一只神雞下凡滅蝗,并規定在天亮之前務必回到天庭,否則,天庭將自動關閉。結果神雞在2個時辰不到就把所有的蝗蟲吃掉,于是興奮地引頸長鳴,太陽公公聽到了,趕緊出行,天亮了,天庭關閉,神雞就永遠地回不去了,最后化石于此。每次來雞公
關鍵字: 別墅 南灣湖 朋友 美國傳教士 雞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