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游記
老家離浚縣大伾山幾公里路,雨后空氣清新的時候,站在路口就能清晰地看到那座并不怎么高峻的山。兒時的心中,大伾山是神秘的,神秘得不敢有絲毫褻瀆。在兒時的意識中,那座山是屬于神仙的,是屬于另外一個世界的。記得每年陰歷正月初一剛過,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都去山上趕會。成群結隊的鄉下人,大小車輛,煞是熱鬧。他們在山上的一個個廟宇中,燒錫箔,放鞭炮,或求子,或祈福,一副副虔誠恭敬的神態。山中的佛是他們精神的寄托,心靈的撫慰,滿寺院的香煙繚繞,滿山的人潮涌動。浚縣大伾山的廟會,是他們一年一度神圣的節日。在山上燒香拜佛之后,衣襟兒上扎著紅頭繩兒的老太太小媳婦兒,都會在山上買一些泥狗泥猴泥獅子回去。黃昏時分,兒時的我和小伙伴們等在路邊,向那些下山的老太太們討要泥玩具。我們一邊走一邊喊:“給俺個泥咕咕兒,回家添個孫兒。給俺個大泥猴,回家蓋座樓。”一些老人便笑著罵著從布兜里摸出幾個泥咕咕兒遞給我們,我們便高興地吹著泥咕咕兒屁顛屁顛地又去找下一撥兒趕會回來的老人。童年時的浚縣大伾山就是在這樣的記憶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今年“五一”長假,又去了一趟大伾山。山比過去干凈了,漂亮了,也綠了許多。修了山路,建了山門,佛像塑了金身,廟宇重新彩繪。但在游覽中,似乎感覺失去了一些什么,沒有了兒時心中的神秘,沒有了心中的莊重肅穆。一些人為的東西、商業的東西淡化了那種本該存在的野趣。為了多收門票而一座座隔離起來的院子,小喇叭里一陣陣讓人募捐的喊聲,個別管理人員冷漠的表情,一塊塊立在路邊刻著捐資人姓名的石碑。這許多過去沒有的東西,褻瀆了我心中對大伾山的尊重和懷舊。大伾山應該是神秘的、莊重的、野趣的、讓人肅然起敬的,而人工的、金錢的、庸俗的東西,使它正在漸漸失去那種獨有的魅力。但那山上北方地區最大的石佛,山崖上一方方上乘的石刻,山坡上一棵棵蒼松古柏,廟堂中有著許多美麗傳說“會顯靈”的菩薩,使大伾山仍然不失為一處尋找心靈慰藉和假日游覽的好去處。
關鍵字: 鄉下人 善男信女 浚縣 清新 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