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禹王臺風景區——導游詞
大相國寺 晨八點剛過,從我居住的開封賓館沿自由路西行。第一個景點是大相國寺。 寺始建于公元555年,北齊天保六年。可以說是很古老,時,佛教剛傳入中國。明末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和李自成攻入開封大概也有關,建筑已經全毀。現存的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的,不過我有些懷疑文革中沒有被破壞。這個佛寺可稱道的是他的古老。再一個,大雄寶殿內供奉一尊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觀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顆大古銀杏樹所雕成。不過我對密宗總有些偏見。和其他佛寺我看不出特點,匆匆一過耳。 禹王臺 古吹臺 下一景點是禹王臺。由自由路左拐,沿城中第一大道中山路(全國各地好像都如此)出尚保留的城墻、的大南門(實際是一個兩立柱的城闕),到火車站,再越過鐵路向南,就到達了禹王臺公園。(被收取兩元錢,是晨練的地方只管往里走,可以不交錢。)很大的一座公園,叫古吹臺。 近門后,古樹參天亭臺樓閣,完全是中國古園林。有溝環繞小山,惜乎溝中無水,干旱的原因吧,山上有廟宇,禹王廟也。小山名禹王臺。 大禹在中國人心中太神圣了。電視報道,在山西省發現四千余年前的古城遺址,得以證明舜、堯、禹并非傳說,而是歷史。 大概也是因為水害對于國人是特大問題之故。(不過今日中國的水害,除集中降雨造成洪災的水太多,還有沒有水了,又奈何。)再加,大禹其人的工作精神--三過家門而不入--被統治者們大肆渲染的原因?就我來講,所看過的、與一個人有關的名勝,除蘇軾之外,(那是因為我有意識的,要盡訪與他有關的地方,)大禹有關的名勝是數目最多的了。 有:紹興的禹王陵;禹王廟;,山西芮縣的禹王渡;山西河津縣的禹門口;還有今天的禹王臺。 此地稱禹王臺,也只相傳禹王治水時曾居此而已。我想這相傳并無根據。只是對于開封人來講,總是沒有一個他們當代的大禹,拯救他們于水深之中。此地應該是古吹臺,傳為春秋時晉國樂師---師匡、奏樂的地方。后來梁王在此筑臺名古吹臺。可惜它不是音樂廳,這又是中華民族與西方不同之處,我參觀意大利篷貝古城,有二千年前的音樂廳,而中國何處有呢?(中國從前的音樂演奏只供少數人低吟淺唱?) 現在這只是一個供奉著大禹的廟宇。堪稱道的是,這里有許多樹齡逾兩千年的古柏。 由此引起我感慨的是,在中國,環保只有和宗教和個人崇拜結合起來,才能做好。這一點,在(綠化比例很小的)陜西黃陵、在貴州的某些廟宇都是,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為因素。 在開封,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大部分景點,紀念的是歷史人物和傳說人物,而非宗教。 據傳,唐代大詩人杜甫、李白、高適曾在此聚首吟詩(我要查一查他們是否留下過唱和作品)。這里,現在建有蠟像館三賢祠。三人均作翩翩貴公子狀。有什么辦法,在現代商儒或儒商手里你還想能看到什么。 這個禹王臺現在是一個大公園,我在前面說過,灌木高大,喬木參差錯落,大有英國公園之風,況且大片牡丹盛開。又占地如此廣闊,難得! 這里有康有為的題詩,這是我第二次看到的(第一次在在遼寧義縣萬佛堂石窟),難得! 在公園北部有一座辛亥烈士紀念碑寂寞的矗立在那里。(我不知道,是否有不知辛亥為何物的讀此文的年輕人?大概是有)
關鍵字: 大相國寺 賓館 導游詞 建筑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