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ke)服(fu)電話(hua):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河南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華中旅游 > 河南旅游 > 河南旅游游記

河南南陽武侯祠導游詞

新疆旅行網  時間:11-22  來源:  作者:
各位朋友,早上好!現在,我就帶大家去游覽位于南陽市西郊臥龍崗上的武侯詞。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草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留下的故址,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也是歷代人們瞻仰和祭把諸葛亮的地方。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漢末山東瑯琊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他幼年喪父,后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牧劉表。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便帶著弟弟諸葛均在南陽臥龍崗結廬躬耕,過著“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廣交天下名士,滿腹經綸,腹藏良謀,隱居求志,寧靜致遠。當時的大名士龐德公把他比為一條待時騰飛的“臥龍”。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自此,二十七歲的諸葛亮離開了躬耕十載的臥龍崗,參加了劉備的政治集團,后官拜蜀漢丞相,爵封武鄉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歷代諸葛亮祠廟均稱為“武侯祠”。據清康熙《龍崗志》記載,武侯祠始建于魏晉后期,經歷代的不斷修繕和增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今天我們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畝,殿房150多間,檢聯70多副,碑刻300余塊,是我國紀念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崗而建,南濱白河,北障紫山,地勢開闊,勢如臥龍。院內叢竹視諷,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膾炙人口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好了,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這座“千古人龍”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布滿雕飾。“千古人龍”的意思是指諸葛亮是人中之龍,隱喻臥龍崗是藏龍臥虎之地。大家看這第二道坊為“三顧坊”,清道光年間所立,兩面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納賢而立。“士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劉備這誠懇的三顧,才使得諸葛亮離開了隱居十年的臥龍崗,輔佐劉備,戎馬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業,諸葛亮因而功高蓋世,萬古流芳。劉備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方面是實實在在,沒有停留在口頭上,這個優點可真的值得我們當今的一些領導學習呀!“真神人”三個字,出自蘇軾《武候廟記》頌揚諸葛亮的一段話“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大家看石坊北邊的臥龍潭,那些邊有三棵古楸樹,相傳是當年劉、美、張三顧時系馬的樹,現在還存在的那一棵,大家猜一猜,1700多年前,樹上拴的是誰的馬呢?穿過三顧坊,走過仙人橋,這條甫道直通山門。山門為武侯祠正門,古樸端莊,正中券門額上石匾鐫刻的“武侯祠”三個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題。過了山門,即進入武侯祠的第一進院落,庭院寬敞,古柏蔽日,青磚墁地,古樸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遺才”石坊與大拜殿相對應。這里是贊揚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與三代的賢人伊尹、呂尚、傅說等相比。我們轉過來再看“韜略宗師”四個大字,韜略原指中國古代兵書《六韜》和《三略》,后世用來指用兵的謀略,這里也是贊揚諸葛亮的文韜武略的。各位團友,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筑。大拜殿正門懸掛著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陽知府廖文錦行書“隱居求志”匾額,殿內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綸巾羽扇,風度莊嚴,正是東漢末年隱居儒士的典型裝束。左邊是他的長子諸葛瞻,右邊是長孫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掛滿了歷代名人騷客的對聯和匾額,這些碑額和對聯無不充滿世人對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請看這副:“呂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繼以宛瑯琊得主有常經論不煥,齊鮑叔鄭子皮圣門所許也合之徐元直見賢能舉豪杰奮興”。這副對聯歌頌了呂尚、伊尹、管仲、諸葛亮這些能夠幫助帝王力挽狂瀾治國安邦的政治家,又贊頌了像鮑叔牙、鄭子皮、徐元直這些舉薦有才之士的伯樂,寓意深刻,給人以啟迪。請看這副:“立品于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驚司馬,結廬在紫峰白水以側曲吟梁父千載風云起臥龍。”這里,品指的是等級、品位。莘野渭濱,代指隱居時的伊尹、呂尚。兩朝指的是先主劉備,后主劉禪。驚司馬指的是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馬懿喪膽落魄。下聯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陽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詠《梁父吟》,《梁父吟》寫的是齊相曼嬰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相傳為諸葛亮所作。這副對聯充分贊頌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豐功偉績。他當年躬耕隱居,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完全可與前賢伊尹、呂尚出仕前的高尚行為相比美;他把茅廬建在紫山腳下,白河之濱,自比管仲、樂毅,人比為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正恰似臥虎藏龍;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廬對”縱論天下風云,戰略決策成竹在胸,顯示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曠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師表》是多么的壯懷激烈,感人淚下!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嘔心瀝血,輔佐兩代君主建立了蜀漢偉業。試想正是有了劉、關、張到此地三顧茅廬,才有了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瀾壯闊、多姿多彩的三國戰爭風云歷史。盡管歷經千百年來的風雨變幻,世事滄桑,但諸葛大名垂宇宙,三國佳話天下揚,諸葛亮留下來的政治、軍事、治國方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遠值得人們懷念。此時此刻,站在武侯祠里,緬懷孔明一生偉業,怎不使我們神游往古,浮想聯翩?想當初諸葛亮隱居南陽臥龍崗頭,苦讀史書,放眼天下,立下雄心大志,關心社會民生,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一旦時來運轉,皇叔三顧,草廬一對,臥龍騰飛,火燒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漢末年,攤上個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國力不濟,諸葛亮雖壯心不已,為統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難鳴,更可嘆積勞成疾,5丈原病死在軍旅之中。后人思之,無不扼腕感慨。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詩中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這是清人顧嘉衡寫下的著名對聯。上聯是說,諸葛亮一心為國,并不分君主是賢明的劉備還是昏庸的阿半斗;下聯說諸葛亮名垂千古,為天下傳誦贊揚,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陽、南陽呢?這是說的一樁歷史”公案”。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但《三國志》上又有一個“隆中對”,隆中在湖北襄陽境內。各位朋友,早上好!現在,我就帶大家去游覽位于南陽市西郊臥龍崗上的武侯詞。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草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于南陽”時留下的故址,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也是歷代人們瞻仰和祭把諸葛亮的地方。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漢末山東瑯琊陽都(今山東沂水縣南)人。他幼年喪父,后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牧劉表。諸葛玄去世后,諸葛亮便帶著弟弟諸葛均在南陽臥龍崗結廬躬耕,過著“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廣交天下名士,滿腹經綸,腹藏良謀,隱居求志,寧靜致遠。當時的大名士龐德公把他比為一條待時騰飛的“臥龍”。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自此,二十七歲的諸葛亮離開了躬耕十載的臥龍崗,參加了劉備的政治集團,后官拜蜀漢丞相,爵封武鄉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歷代諸葛亮祠廟均稱為“武侯祠”。據清康熙《龍崗志》記載,武侯祠始建于魏晉后期,經歷代的不斷修繕和增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今天我們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畝,殿房150多間,檢聯70多副,碑刻300余塊,是我國紀念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祠院依崗而建,南濱白河,北障紫山,地勢開闊,勢如臥龍。院內叢竹視諷,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膾炙人口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好了,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這座“千古人龍”石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布滿雕飾。“千古人龍”的意思是指諸葛亮是人中之龍,隱喻臥龍崗是藏龍臥虎之地。大家看這第二道坊為“三顧坊”,清道光年間所立,兩面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納賢而立。“士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劉備這誠懇的三顧,才使得諸葛亮離開了隱居十年的臥龍崗,輔佐劉備,戎馬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業,諸葛亮因而功高蓋世,萬古流芳。劉備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方面是實實在在,沒有停留在口頭上,這個優點可真的值得我們當今的一些領導學習呀!“真神人”三個字,出自蘇軾《武候廟記》頌揚諸葛亮的一段話“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大家看石坊北邊的臥龍潭,那些邊有三棵古楸樹,相傳是當年劉、美、張三顧時系馬的樹,現在還存在的那一棵,大家猜一猜,1700多年前,樹上拴的是誰的馬呢?穿過三顧坊,走過仙人橋,這條甫道直通山門。山門為武侯祠正門,古樸端莊,正中券門額上石匾鐫刻的“武侯祠”三個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題。過了山門,即進入武侯祠的第一進院落,庭院寬敞,古柏蔽日,青磚墁地,古樸自然。院中甬道上“三代遺才”石坊與大拜殿相對應。這里是贊揚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與三代的賢人伊尹、呂尚、傅說等相比。我們轉過來再看“韜略宗師”四個大字,韜略原指中國古代兵書《六韜》和《三略》,后世用來指用兵的謀略,這里也是贊揚諸葛亮的文韜武略的。各位團友,這就是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筑。大拜殿正門懸掛著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陽知府廖文錦行書“隱居求志”匾額,殿內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綸巾羽扇,風度莊嚴,正是東漢末年隱居儒士的典型裝束。左邊是他的長子諸葛瞻,右邊是長孫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掛滿了歷代名人騷客的對聯和匾額,這些碑額和對聯無不充滿世人對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請看這副:“呂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繼以宛瑯琊得主有常經論不煥,齊鮑叔鄭子皮圣門所許也合之徐元直見賢能舉豪杰奮興”。這副對聯歌頌了呂尚、伊尹、管仲、諸葛亮這些能夠幫助帝王力挽狂瀾治國安邦的政治家,又贊頌了像鮑叔牙、鄭子皮、徐元直這些舉薦有才之士的伯樂,寓意深刻,給人以啟迪。請看這副:“立品于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驚司馬,結廬在紫峰白水以側曲吟梁父千載風云起臥龍。”這里,品指的是等級、品位。莘野渭濱,代指隱居時的伊尹、呂尚。兩朝指的是先主劉備,后主劉禪。驚司馬指的是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馬懿喪膽落魄。下聯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陽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詠《梁父吟》,《梁父吟》寫的是齊相曼嬰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相傳為諸葛亮所作。這副對聯充分贊頌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和豐功偉績。他當年躬耕隱居,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完全可與前賢伊尹、呂尚出仕前的高尚行為相比美;他把茅廬建在紫山腳下,白河之濱,自比管仲、樂毅,人比為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正恰似臥虎藏龍;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廬對”縱論天下風云,戰略決策成竹在胸,顯示了他的政治遠見和曠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師表》是多么的壯懷激烈,感人淚下!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嘔心瀝血,輔佐兩代君主建立了蜀漢偉業。試想正是有了劉、關、張到此地三顧茅廬,才有了諸葛亮的出仕,也才有了波瀾壯闊、多姿多彩的三國戰爭風云歷史。盡管歷經千百年來的風雨變幻,世事滄桑,但諸葛大名垂宇宙,三國佳話天下揚,諸葛亮留下來的政治、軍事、治國方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諸葛亮的不朽英名,永遠值得人們懷念。此時此刻,站在武侯祠里,緬懷孔明一生偉業,怎不使我們神游往古,浮想聯翩?想當初諸葛亮隱居南陽臥龍崗頭,苦讀史書,放眼天下,立下雄心大志,關心社會民生,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一旦時來運轉,皇叔三顧,草廬一對,臥龍騰飛,火燒博望,天下三分,奈何蜀漢末年,攤上個扶不起的阿斗,又加上國力不濟,諸葛亮雖壯心不已,為統一中原,六出祁山,但孤掌難鳴,更可嘆積勞成疾,5丈原病死在軍旅之中。后人思之,無不扼腕感慨。正像杜甫的《蜀相》的詩中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這是清人顧嘉衡寫下的著名對聯。上聯是說,諸葛亮一心為國,并不分君主是賢明的劉備還是昏庸的阿半斗;下聯說諸葛亮名垂千古,為天下傳誦贊揚,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陽、南陽呢?這是說的一樁歷史”公案”。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但《三國志》上又有一個“隆中對”,隆中在湖北襄陽境內。于是,南陽人和襄陽人都說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家鄉,文人學者是紛紛引經據典,互不相讓,明清時期即打起了筆墨官司。顧嘉衡是湖北人,當時又任河南南陽知府,為了既不得罪故鄉人,又不刺傷為官地,只好來個“和稀泥”,寫下了這副騎墻的折中對聯,要大家不再分南陽襄陽,從而緩解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因此這副對聯名噪一時,為人們競相傳誦。1959年,當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耀邦來南陽視察工作,對這副對聯頗為欣賞,還據此聯改了一副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國家,何必爭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聯的舊形式而賦予革命的新內容,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寬廣胸襟和高尚情操。看來直到現在,顧嘉衡這副對聯還在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另外,武候祠還有很多名聯,其內容大都是歌頌諸葛亮的才華與德政,若把這些對聯拼湊起來,加以縱橫分析,可以說是一部三國史詩。如這一副: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還有一副妙聯:收兩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恩三顧;取西蜀,征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木土爻之封,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聯巧用了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lo個數字,下聯靈活運用了東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10個字,全聯共54個字,簡練地闡述了諸葛亮出茅廬后輔佐劉備父子戎馬倥傯的戰斗一生,真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筆筆傳神。請大家隨我到這邊來,參觀岳飛手書的前后《出師表》。這一共由2l塊石碑組成,刻工精良,十分壯觀,不可不看。《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建興五年(227年)給后主劉禪上的奏章,暢述了自已為復興漢室要“鞠躬盡瘁”的忠貞思想,成為“字字中間有涕零”的千古名篇,感染力極強。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抗金途中路過南陽,“遇雨,隨宿于詞內”,觀看了《出師表》之后,被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夜不成眠,坐以待旦,感慨萬千,后經道人請求,揮涕走筆,把1300余字的前后《出師表》一氣呵成,背誦寫出,以抒胸臆。其字鐵畫銀勾,龍飛鳳舞,瀟灑飄逸,奔放淋漓,表現了高超的書法藝術。我們今天游武侯祠,觀《出師表》,遠相撰詞,名將手書,既能見孔明之胸懷志略,又可賞岳飛之翰墨神工,實為今生一大幸事。現在我們繞過大殿拾階而上,進入了一處靜謐秀麗的院落,院內古木交錯,花卉盈庭,翠柏叢中簇擁著這座八角攢尖式建筑,就是聞名于世的諸葛草廬。草廬為磚木結構,茅草蓋頂,回廊相通,古樸簡陋。廬內豎立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石碑一通,正面刻有“漢諸葛孔明舊廬”七個大字,廬內及門額上懸掛著郭沫若先生及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所書的匾額。草廬八角挑起,懸掛八只風鈴,以八封陣勢別具風格。每當清風輕吹,風鈴叮當作響,好像在娓娓敘說著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我們坐廬中小憩,可近觀四周景致,古人曾有“身居一廬八面景”之說,臥龍崗十景中的八景在這里都可以看到:古柏亭、野云底、半月臺、躬耕亭、小虹橋、抱膝石、老龍洞等繞廬而建,成眾星拱月之勢。這些景點雖同置一院,但毫無擁塞局促之感,碑廊相連,錯落相間,互為對景,形成績麗恬靜的園林風光,步移則景導,表現出古人高超的造園藝術。于茅廬右后側,為臺式建筑磚石結構,平面為正方形,高約數丈,沿梯道可盤旋而上,上有磚墻花樣平臺,憑欄可望遠觀天。半月臺上諸葛亮在此隱居時夜觀星象的地方,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善于利用風、雨、霧等自然現象為戰爭服務,草船借箭、祭東風等民間故事,婦孺皆知,膾炙人口。清人有詩贊之:“漢月鏤空昭碧天,憑高一望盡寒煙,1u圍水匝林梢見,待酌流霞候月圓。”臺正面為半圓形磚券門,上嵌顧嘉衡所書“半月臺”三字,旁飾半月圖案,兩側刻有聯“自來宇宙垂名布衣有幾,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蓋由唐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中演化而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寧遠樓,又名清風樓。它坐在中軸線的末端,為整個祠廟的最高建筑,傳為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書齋舊址,樓名由“寧靜致遠”而來。“萬古云霄”匾額,源自杜甫《詠懷古跡》詩:“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高,三分割據纖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門柱上懸掛清四川鹽茶使趙藩在成都武侯祠書寫的一副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從來治蜀要深思。”這里的“攻心”的是諸葛亮在南征時,馬設曾建議“用兵之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采納了這一建議,七擒七放孟獲,以攻心收到了安撫的效果。寬嚴,是諸葛亮《答法正書》論述的中心。諸葛亮幫助劉備在蜀建立政權后,根據“劉璋暗弱,威刑不肅”,“使蜀土人士-,專權自態”的局面,實行了嚴峻的法治,進行了種種改革。時的四川太守法正認為諸葛亮“刑法峻急”并以劉邦進川時的寬刑,來建議諸葛亮“刑弛禁”諸葛亮剖析歷史,針形勢,寫出了《答法正書》,指出根據實際情況,不能照搬邦人川時的寬刑,主張針對當時益州的狀況,厲行法治。聯文在高度評價諸葛亮的同時,又強調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高度概括了諸葛亮治國安邦的經驗,極富哲理性和生命力,這副炙人口、言簡意賅的楹聯耐人尋味,充溢著深刻而生動的正與反、寬與嚴、和與戰、文治與武功等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因而,毛澤東極力推崇這副對聯,譽為發人深思的“施政篇”和“治安策”。現在,讓我們到三顧祠看一看。三顧祠門柱懸掛“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的對聯,祠院內翠柏挺立,綠草如菌,庭院宏敞幽深,四周圍墻嵌滿碑刻,有“碑墻”之稱。祠內有關張殿,殿內立關羽、張飛貼金塑像。關羽赤面鳳眼,美髯垂胸,神安氣閑,雄姿威風,張飛面色漆黑,豹頭環眼,燕頜虎須,急不可耐。要說起這個張飛啊,他就不是搞政治的,沒象劉備這樣有政治家的遠見,看不到諸葛亮這個人才的價值。一顧茅廬時沒有見到孔明,他說“既不見,自歸去便了。”也沒有發什么牢騷,表現還算一般,說得過去。到劉備準備二顧時,張飛說:“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遭到劉備的呵斥,差點不讓他去。沒想到第二次哥仁又吃了閉門羹,到第三次劉備還要去時,他再也忍不住了,說“今番不需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要是依他的主意,用麻繩把諸葛亮綁來見劉備,那會是什么結果!“三顧堂”.位于關張殿后,相傳達里就是劉備三次求訪孔明的地方。殿內有劉備、諸葛亮對話的塑像,二人分賓主而坐,書童侍立側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再現了備亮當時縱論天下時的情景。你看那神機妙算的諳葛亮,面目清秀,衣著古雅,含而不露的面孔上略帶有幾分笑意,給人一種溫文爾雅,謀略在胸,穩操勝券的感覺,他正意氣風發,侃侃而談;再看劉備,正在畢恭畢敬地洗耳恭聽呢。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如饑似渴,謙遜恭敬的內心世界。當時的劉備,以自己是漢室后裔,打著正統的旗號,請求國家統一,他四海飄零,奔走了二十多年,先后投曹操,奔袁紹,附劉表,終因勢單力薄,一事無成,敗居新野,難籌大志,但仍雄心勃勃,四處訪賢。后來,經徐庶舉薦,得知諸葛亮的大名之后,就冒著嚴寒,詞謙禮恭,親自由新野到南陽支產三次恭請,大有商湯請伊尹、文王栽太公的誠心與胸懷,迫切而又熱情地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見他求賢若渴,志向遠大,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正如唐代李白詩中寫的那樣:“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武侯立眠蜀,壯志吞咸京。”明陳正倫《臥龍崗》詩云:“君臣一晤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據雄”。三顧晤對真可以說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談,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備能夠建立西蜀霸業,關鍵是得到了諸葛亮這個智囊人物。大家看三顧堂里的這組雕塑,不正是“智能之土,思得名君”,“名君圣主,求賢用能”的贊歌嗎?我們今天參觀的諸葛草廬,不僅是諸葛亮隱居躬耕的地方,也是諸葛亮政治、軍事思想形成的地方,是“三分天下”的策源之地,是劉備、諸葛亮三顧而合,如魚得水的場所,因此歷朝歷代,這里也就成了人們紀念諸葛亮的重要場所。武侯祠里的人物塑像,個個性格鮮明,惟妙惟肖,內心世界,各具其妙。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有廊壁間鑲嵌的300余通碑刻和殿堂上數不清的匾額楹聯,這些碑刻刀法細膩,很多匠額楹聯在書法上也有相當深的造詣。像岳少保書寫的《出師表》、“還我河山”,鄭板橋的“難得糊涂”等,筆體蒼勁,灑脫俊逸,歷來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稱贊和推祟。楹聯中還有不少佳作耐人尋味。所有這些,使南陽武侯祠成為全國現存祠廟中規模較大,文物價值較高、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一處人文景觀,處處都閃耀著中國古老文化的燦爛光輝。龍崗之游,若僅流連于松柏奇花之間,陶醉于亭臺樓閣之中,而忘了欣賞武侯祠中的碑、聯、匠,那就像入寶山空手而歸,真是一大憾事。風和日麗,漫步武侯詞中,“從容細看平沙處,可有先生舊馬蹄”,你有什么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構成了漫長的歷史長河。在這長河中出現了數不盡的風流人物。然而,大浪淘沙,淹沒在歷史河床中的,也同樣數不清,道不盡,而極少有像諸葛亮這樣不僅能沿著歷史的長河從中古走到現代,而且還能走向千家萬戶,走進千千萬萬人的心里。各位團友,諸葛亮淡泊明志,正直廉潔的美德千古傳誦;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誠感天動地,化作了歷史的永恒。他是中國人乃至東方人心目中智慧、忠誠、仁勇的化身,史學家稱他為政治、軍事、經濟的三絕,在中華文明史上獨領風騷,被后世譽作“千古第一完人”。讓人仰慕不已的諸葛亮,叫人說不完道不盡的武侯傳奇……其人雖已歿,千載有余情!
關鍵字: 三國時期 朋友 武侯祠 河南南陽 諸葛亮
相關線路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wu)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伊(yi)寧路89號(hao)新豐(feng)大廈A座7樓(lou)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林州賓館

林州賓館

已有 395 人關注
山陽賓館

山陽賓館

已有 243 人關注
友誼賓館

友誼賓館

已有 433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李記紅燜羊肉

黃家包子宴

以包子為主

第一樓包子宴

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源于我國

時尚小牛排

時尚小排牛作為一家中西餐廳,始終
河南游記所有游記

盧家大屋街拍澳門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

六朝古都的完美殿

龍亭,其實,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

尋找開封的歷史足

最近,似乎是對古城上了癮。又或者

開封的古樸年華

最近,似乎是對古城上了癮。又或者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