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民間曲藝簡覽
曲劇《狀元招親》
洛陽曲劇
洛陽曲子,淵源于南陽曲劇。洛陽曲子,經過了坐堂彈唱,高蹺曲和高蹺曲登臺演唱三個發展階段,到了民國初年,新的劇種洛陽曲劇開始誕生。1927年,洛陽曲子名角朱六來,朱天水等在洛陽緘演出,觀眾大開眼界,并成立了曲子班子。解放初期,這個曲子班子稱為農民曲劇社。該團1956年在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中,新編歷史劇獲得劇本,導演、演員等7 項一等獎。老藝人朱六來,朱萬銘獲榮譽獎。
演出劇目:《屈原》、《洛陽橋》等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為洛陽一帶特有的曲藝,始創于清代中期。河洛大鼓是以洛陽一帶流行的小唱為內容,運用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的腔調,經過陶冶、取舍而形成的新派系。當地人都稱河洛大鼓為“說書”,至今在洛陽一帶常把“說書唱戲”聯在一起。張天培和其高徒程文和在洛陽老城青年宮設書場,說唱《九頭案》、《劉庸下南京》等,場場坐滿,深受歡迎。
1958年在中南文藝會演時,獲得了高度贊揚,并接受了文化部領導的建議,將“說書”改為“河洛大鼓”。后來合并到市歌舞團。
演出劇目:《武松趕會》、 《李老三修渠》等。
古樂演奏
市郊區龍門鎮十萬宮庭樂隊是一支歷史悠久的樂隊。該樂曲傳說為隋唐時代宮庭音樂,后流傳民間。它采用的是古老的工尺譜。主要樂器有管子、笙、木魚、銅鈴、云板、二胡、三弦、小銅鑼等。每曲演奏四至十五分鐘不等。兩曲還可連續演奏。它音韻古樸,平和幽揚,余音繞梁。
清末,龍門鎮民間就自發組織了古樂隊。一開始在田山村山下演出,后來傳入田山村內。目前已傳了六輩人。演出時,老藝人們少則十六人,多則十八、二十四人不等,著蘭長衫,頭戴清朝秋帽,協調一致,技法稔熟,儼然是一組古樂的活化石。
演出劇目:《頌升平》、《富貴不斷頭》、《清天歌》等十八首曲子。
關鍵字: 歷史 民間 河南梆子 洛陽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