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游記
五指山,我一共去過三次,每次都有些難忘的事,第一次進山是爬山和宿營,第二次進山是漂流,與一幫朋友們第三次進山,算是大飽了口福。 口福是從晚餐開始的。我們在住宿地五指山度假村就餐,因為好朋友阿龍是從事旅游業的,所以經他特意的安排,我們的晚餐具有典型的五指山特色:以五指山野黃牛火鍋為主菜,輔以五指山野菜,主食是紫地瓜和山蘭米竹筒飯,充分體現了靠山吃山的傳統。 先說火鍋,火鍋的底湯是牛尾木瓜湯,做法是這樣的: 先燉牛尾,用旺火燉得爛熟,再加入現摘的木瓜,改用文火慢慢地熬、熬……直熬得那牛尾的味兒全部釋放在湯里,又恰好融合木瓜獨特的風味入湯,使湯成為精華,非常濃香。 主菜五指山野黃牛肉,此牛是尋食五指山青草、呼吸深山負氧離子空氣長成,因此牛肉味非常純正,是海口市內的餐館里那些食人工飼料的牛肉不能同日而語的,這是我覺得吃方面最滿意的。 輔菜五指山野菜,新鮮爽口,新鮮是指當天才從田地里摘下,爽口是指未施用過農藥,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健康食品。 還有值得特別一提的竹筒飯,用正宗的山蘭米做成,所謂正宗的山蘭米聽當地人的解釋是這樣的:不是刻意播種,生長在亂石縫隙中;沒有刻意施肥,全靠天地雨露的自然滋養,其產量極低,但其味道極清香。細嚼慢咽中確能感覺出米的細膩精良,對比之下海口街頭的竹筒飯就太粗糙了。 無酒不成席,來到五指山自然是喝山中特曲山蘭酒了,這種用正宗的五指山山蘭米釀制而成的酒,如白玉般溫潤透亮,聞之迷香四溢,飲之甘甜綿長,據稱有滋陰補虛、美容養顏之功效,酒度低不易醉,是親朋好友聚會暢飲之首選。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一大幫好朋友,面對五指美景,面對五指美味,誰又能擋得住這飄香的美酒?第二天結帳時發現酒錢是128元,按8元一斤算,就是喝了…… 關于吃的難忘之事第二天繼續發生,吃的特色不在于味而在于名:五腳豬、革命菜,所謂五腳豬,其實就是一種豬,但并不是這種豬有五只腳,乃是這種豬的嘴象腳一樣尖,所以當地人就深入淺出地名其為五腳豬了,這種豬肉也是以天然飼料喂養,肉嫩皮薄,味道鮮美,是五指山有名的美味之一;所謂革命菜,其實是一種野菜,聽這名就知道肯定是當年革命同志鬧革命的時候吃的菜了。我做好憶苦思甜的心理準備吃了一口革命菜,竟感覺味道還不錯,我說“革命好象也不苦呵,至少這菜挺好吃的”,阿龍同志嚴肅地對我說“革命的時候是沒有油的,沒有油的菜肯定不好吃!” 不管有沒有油,好不好吃,革命與吃飯是分不開的。毛主席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其實,革命哪能不請客吃飯呢?不知道當年上山革命的老同志們在回憶起五指山時會不會提到革命菜,反正我想起五指山時,就會懷念起那些美味來了。
關鍵字: 五指山 好朋友 度假村 旅游業 黃牛